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路徑
時間:2022-07-25 03:48:16
導語: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要求,我國在當前公共體育建設環境下,大力推進農村群眾參與體育運動。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農村人口基數較大。因此,提高農村人口健康水平是實現全民健康水平提升的關鍵途徑。當前陜北地區受到多種限制因素的影響,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事業進展緩慢。為促進陜北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質量與鄉村文明建設,文章從陜北農村地區發展公共體育服務的必要性出發,歸納整理出當前具有代表性的農村公共體育發展瓶頸,并提出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陜北農村公共體育有效發展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陜北農村;公共體育;體育觀念
社會服務的有效供給需要一定載體的依托,其中最關鍵的載體之一就是公共設施建設。而陜北地區當前公共體育方面的建設程度與完備程度能夠間接反映出當地的社會事業發展水平。陜北農村地區由于地理環境與開發水平的滯后,導致其公共體育服務質量較低。因此,必須加快推進當前體育事業發展水平,結合當前農村居民生活情況,科學建設符合生產與生活需求的公共體育服務,才是當前農村公共設施建設中的要務。
一、陜北地區提高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質量必要性
(一)推動和諧社會發展
作為社會發展子系統,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建設必須朝著和諧方向發展。但是,受到農村人口基數大、經濟水平低、公共體育事業底子薄弱等因素的限制,新農村體育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路坎坷。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在當前我國整體體育事業建設任務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級政府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指導下,正在著力解決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管理以及使用問題,向服務業、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增加體育運動設施,以提供基礎性的公共設施建設的支持,保證全民健身的物質條件得到改善。當前陜北地區部分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事業無法實現和諧發展,直接阻礙體育事業的全面進步與整體優化[1]。
(二)推動基層體育文化發展
1.加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強化農村地域體育活動宣傳與規劃,一方面能夠增強自身體質,促進身體健康,另一方面還能可以使人具備更加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能夠幫助農民在閑暇時間放松身心,這有利于在農村地區建立逐步形成科學健康的運動習慣與生活方式。擴大鄉村地區公共體育服務范圍,能夠有效強化群眾之間的和諧關系,提高整體凝聚力。由此可得,可以通過對正確、積極體育文化的規模化宣傳,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2.改變農村傳統體育觀念由于悠久的發展歷史,部分農村居民對體育活動的理解與認知存在一定誤差。尤其陜北地區的偏遠鄉村,群眾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經濟落后,農村居民的生活理念、價值觀、習慣相對保守,且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大多數農民認為田間勞動就屬于運動,此類不正確的認知理念使農村居民對待體育活動的態度較為消極。當前社會環境下,體育活動及其相關文化都對當代大部分人產生重要且積極的影響。因此,創新優化符合農村地區群眾的文化、活動、服務具有現實意義,我們可以加深農村地區群眾對運動功能的認識,使農民更新科學的體育觀念。
二、制約陜北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因素
(一)供給內容單一
陜北地區地理位置相對較差,自然環境惡劣、文化空間相對狹窄、經濟水平低下。在農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政府通過政策機制扶持與財政資金扶持,進一步拉升陜北地區偏遠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質量,但供求結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由于鄉村地區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主體只有政府機構,路徑單一,這就導致政府在提供相應服務、設施、政策等支持時,無法結合鄉村基層群眾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供給內容的不對稱就使部分公共體育資源出現浪費問題,即沒滿足農村居民個性化發展,也沒達成服務農村居民的目的;另一方面,公共體育服務資源供應結構中,缺少農村居民的有效參與,則相關體育服務內容的制定與規劃就不能反映出實際的需求,這就導致供應數量與質量出現偏差、供應缺乏實際效果的情況發生,最終導致供需不匹配。
(二)體育健身宣傳難度大
農村地區群眾的文化素質水平直接反映出我國農民整體水平,培養現代化高素質農民,需要建立在良好教育質量與服務水平的基礎上。西部大開發以來,我國政府對西部農村地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農村黨的教育政策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廣大農民的整體文化素養。但是依舊存在部分地區農民文化素質低下,無法適應現代農業建設需求。此外,農村地區經濟水平低下,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教育水平相對落后。以上因素必然導致當前體育運動在農村的宣傳、推廣、普及等工作的困難。目前,鄉(鎮)層面關于體育健身的組織與宣傳機制還不完善,使大多數農民對《國民健身計劃綱要》知之甚少。
(三)基礎體育場地設施缺乏
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也是當前陜北農村發展的重要依托。在陜北大部分農村地區,受到資金、環境、觀念的影響,體育公共服務資源數量較少,且不同場地之間的資源配備也不平衡。甚至存在部分村落沒有體育活動設施的情況。且部分體育場地基礎建設較為簡單,難以為農村居民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公共體育服務。雖然當前農村地區公共體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體育服務工作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遠遠不能滿足村民活動和健身的需要[2]。
(四)體育專業指導人才缺失
到目前為止,陜北地區新型農村體育運動,由于經濟因素,不同體育運動發展現狀的影響,人們對體育運動和健康意識的掌握不均衡,目的是要針對當前農村體育運動的現狀對高校體育專業人才進行培養。由于價值取向不同、認知有限,導致很多體育專業的畢業生涌向教師或從事其他工作。同時,農村地區公共體育事業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政府層面的足夠重視,體育相關專業的人才無法對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建立有效的認識,缺少專業人才指導也是當前農村體育發展需要重點解決的難題。
三、促進陜北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措施
(一)創建全面化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結構
從陜北部分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應的現狀來看,政府自上而下的供應決策存在一些問題,如供應內容單一、供需不匹配、效率低下等。因此,首先,政府應根據農民的決策方式來滿足他們的需求。政府下發的相關政策決議,都應基于農村居民的實際需求進行敲定與實施,實現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多元化發展,優化農村地區公共服務結構;其次,將市場機制引入至農村體育建設中,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相關準則,通過合理、適當、科學的使用市場杠桿調節功能,使更加強大、全面的社會力量直接作用于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建設中,擴大供給規模。為正確引導和鼓勵農村社會組織和公民社會,在公共體育服務供應的建設過程中,應充分結合陜北地區實際管理水平,提出相應的供應活動與項目,一方面能夠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另一方面能夠增強體育公共服務質量[3]。
(二)提高體育設施利用率
在使用場地和設施的過程中,應妥善保管設施,不能對任何公共體育設施或產地進行破壞,保證體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其次,有必要建立健全符合實際情況的管理機制,并定期對現場設施進行管理和維護,并將有安全隱患設施上報給相關的管理部門。當前政府的供給方式存在體育資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基于此,政府應充分考慮農村實際的人口情況與特征,結合農村實際所在地區、人口密度、人口年齡特征等因素,提供更加符合農民需要的體育設施,并減少利用率低的體育設備供應,從而提高人們對公共體育資源的適用性。
(三)健全監管評估體系
首先,充分利用已有的公共體育服務資源,以此提高農村居民對服務的認可度。在提供現場設備時,應根據年齡和性別特征充分考慮不同的興趣,以提供現場設備。根據當地農民的喜好、習慣、風俗,對公共體育活動進行設計與實施,提高農村居民參與熱情;其次,加大農村公共體育活動宣傳力度,保證農村居民掌握更全面的體育知識。政府部門要根據農民的需求,建立科學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監督與評價體系,以農民的滿意度為重要評價指標,保證農民參與體育活動的權益。同時,合理引入第三方監督管理機構,通過第三方的監督,充分了解農村地區公共體育服務資源的供給與配置情況,發現問題后,第一時間進行上報與處理,第三方還要對農村地區公共體育服務水平進行客觀評價,保證供給效果的公正性,以此推動公共體育服務事業向更高水平進發[4]。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振興戰略作為處理“三農”問題的關鍵點,它為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并有效推進了鄉村地區公共體育活動與文化的融合,通過二者的優勢互補,解決了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單一供應方式和基礎設施供需不足的問題。在城鄉一體化過程中,想要達成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多元化與有效化供給,就必須切實做到農村公共體育資源的平衡供給與管理,在發展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中滿足人民的幸福生活需求,促進農村體育發展與農村振興。
參考文獻:
[1]高晨佳.新時期背景下中國農村體育服務發展的路徑選擇[J].黑龍江糧食,2021(01):59-60.
[2]李圓圓,張萬壽,王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治理的新思考[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21,36(02):50-57.
[3]劉長鐸.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現代化發展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02):259-262.
[4]黃東亞.休閑農業與農村體育的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1(01):62-64.
作者:劉奮山 單位:榆林學院
- 上一篇: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策略
- 下一篇:財務共享服務在高校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