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體育鍛煉現論文

時間:2022-05-20 03:11:10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體育鍛煉現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留守兒童體育鍛煉現論文

1.研究背景

筆者根據同文數據農村留守兒童所占比例86.5%,再推算出14歲及以下農村留守兒童為2000萬人。從2005年至今,我國外出務工人數程增長趨勢,隨之流動兒童的總數也在不斷增加,在此期間,留守兒童所占比例雖然有所下降,但留守兒童總數與2005年相比程巨幅增長。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現有留守兒童6100.55萬人,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到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及本學校電子圖書館大量查閱相關的文獻,并進行整理歸納,寫出文獻綜述,為本課題的順利開展提供切實的理論依據。

2.2問卷調查法

通過查詢量表及在導師指導下設計問卷,采用和全面覆蓋整群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對該鎮初、小學校的初中生和小學高年級學生班級發放并回收。

2.3數理統計法

問卷回收后,進行數據整理,并通過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歸納和分析。

3.問卷信度及效度檢驗

2014年12月上旬,問卷設計完成后共尋求5名專家進行效度檢驗,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檢驗后確定問卷有效。2014年12月中旬向蒙城楚村鎮楚店村25名學生進行問卷發放及回收,12月底再次對該25名學生發放并全部回收。經檢驗,兩次檢測相關系數為0.937,確定問卷有較高的信度。

4.數據分析

4.1現狀分析

表1你一般一周進行幾次體育鍛煉?(留守)表2你一般一周進行幾次體育鍛煉?(非留守)表1與表2數據對比顯示,留守兒童每周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次數上較非留守兒童有較大差異。留守兒童中每周參與課余體育鍛煉達到三至四次以上僅占總體的30.6%,而非留守兒童中這一比例則達到了55.4%;在基本不去這一選項上,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選擇比例則相差9.8%。由此可見,留守群體的課余體育鍛煉狀況明顯差于非留守群體。

4.2影響因素分析

4.2.1家庭因素

爸爸媽媽會經常詢問你的身體狀況嗎?*你一般一周進行幾次體育鍛煉?交叉制表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父母對留守子女的健康的關注也是影響留守兒童可與體育鍛煉的一大因素。數據顯示,父母對留守子女身體狀況的關注程度與留守子女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呈正相關。表4你現狀和()生活在一起?從留守兒童監護的類型來看,有73.5%的留守兒童是與自己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農村沒有廣場,更沒有一群群的廣場舞大媽大爺們。因此農村老年人中的大部分對體育鍛煉的認識都很模糊,或者直接曲解,認為做家務,在田里勞作就叫做體育鍛煉,更不會帶領孩子在閑時進行體育鍛煉。有4.7%的留守兒童是寄居在親戚家的,而親戚對孩子的照顧大都僅限于吃飽穿暖,很少能顧及其他方面。最后有2.4%的學生自己獨自生活,最多限于附近鄰居偶爾幫忙照看,這種情況下,孩子能夠照顧自己的溫飽與學習已經不易。

4.2.2學校因素

學校是義務階段學生學習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的最適合的場所,學校體育更是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能,培養體育興趣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表5體育課經常是怎樣上的?中小學體育課堂出現“放羊式”的教學模式已經有較長的一段時間,自有關部門對學校體育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做出相應調整與規定后,中小學的體育教育現狀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在農村由于監管力度不嚴格、考察制度不夠完善等原因,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表8顯示,在所有調查對象中僅有47.7%的學生能夠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正常接受體育教育,有43.4%的學生上課以自由活動為主,由此可見,“放羊”的體育教學模式依然大面積的存在于農村中小學的體育課堂中。表6你體育課經常的上課內容是?

4.2.3場地設施

表7你經常在什么地方進行課余體育鍛煉?表7顯示,僅有5.9%的人有條件到相對專門的體育鍛煉場所進行課余體育鍛煉,除去在學校內進行鍛煉的人群,有56.3%的人沒有一個相對固定的體育鍛煉場所。表8你認為最影響你可與體育鍛煉的原因有哪些?從表8可以比較直觀的看出在眾多影響課余體育鍛煉的因素中,有過半的的選項指向缺乏場地器材和缺少指導這兩項。由此可見,此兩項是當前最為影響該縣農村留守兒童參與體育鍛煉的的環境因素。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當前蒙城縣農村留守兒童課余體育鍛煉現狀不容樂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學校體育開展與城市中小學相比差距太大,學校領導不夠重視體育教育,教師專業素質較為低下,“放羊式”的體育教學模式依然盛行,出現重形式不重實質的現象;課堂教學內容單一,缺乏趣味性,不能起到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作用。其次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在外,孩子由祖輩隔代撫養或者寄居在親戚家更甚至獨自一人生活,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不喜歡與人交流。祖輩大都沒有什么文化,對孩子的教育局限于基本的溫飽問題,不懂得如何對孩子進行培養,更不會去主動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最后,農村體育鍛煉環境較差,沒有場地器材,沒有人指導,每天放學后要做家務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留守兒童參與體育鍛煉。

5.2建議

5.2.1學校方面

從上到下的重視體育,重視學生的身體的健康發展,關注學生成長,尤其是留守兒童的成長。增強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加強專業技能的學習,開拓知識面,使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與必要性,讓學生自主的進行課外體育鍛煉。規范監察與考核制度,逐步促進體育課堂走向正規化。

5.2.2家庭方面

父母外出,應該經常關注留守在家的子女,經常打電話或通過網絡等方式關注子女的成長。相對于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缺乏家庭教育、缺乏親情,在課余時間所受的關注很少,很容易犯錯誤。父母的關注與督促能為孩子標明前進的方向,培養適合孩子的業余興趣,也能及時的引導子女健康的成長。

5.2.3社會方面

社會公益組織,媒體等應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深入留守兒童群體,了解并告知社會留守兒童的真實情況,讓每個人都來做留守兒童的親人。

作者:單位:合肥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