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芭蕾基訓與體育舞蹈教學的聯系性

時間:2022-10-24 03:03:15

導語:古典芭蕾基訓與體育舞蹈教學的聯系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典芭蕾基訓與體育舞蹈教學的聯系性

摘要:古典芭蕾舞基訓與體育舞蹈這兩種舞蹈藝術形式均產生于歐洲,具有共同的舞蹈審美美學結構和動作語言。筆者以思考者的視角對國內外的體育舞蹈專業學生或是職業舞蹈選手進行考量和訪談分析,觀察到在體育舞蹈教學理論豐富和訓練手段多元化的當下,學生和選手們在通往職業化的道路上都離不開古典芭蕾基訓的訓練,在主觀認知上,古典芭蕾基訓的地位與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中,筆者梳理了歷史文獻資料、舞蹈生理學等參考資料,力求論證古典芭蕾基訓與體育舞蹈教學的緊密關系。

關鍵詞:古典芭蕾基訓;體育舞蹈;審美原則;聯系

一、古典芭蕾基訓的概念

古典芭蕾基訓最初形成于1661年,是古典芭蕾在歐洲皇室、貴族階層中廣泛交流與傳播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標準化和程式化的訓練手段。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創辦了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基訓中身體的基本體態、方位、手的位置和腳的位置,形成獨特的訓練方法,最終形成了法蘭西學派。古典芭蕾基訓是一種具有嚴格程式化和規范化的舞蹈訓練形式,具有“開、繃、直、立”的獨特審美風格,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和嚴謹性的訓練方法。

二、體育舞蹈的概念

體育舞蹈即為國際標準舞,其起源于拉丁美洲及歐洲,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20年代初,為普及社交舞規范的舞步、舞姿,英國皇家教師舞蹈協會對當時的社交舞進行整理,確定了7種合乎標準的舞蹈,命名為“國際標準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上又將拉丁舞蹈納入國際體育舞蹈范疇。從此,國際標準舞更加序列化和規范化,分為摩登舞和拉丁舞兩大系列,共有10個舞種,具有統一舞步的標準舞蹈便在國際上流行開來。目前,世界各國將國際標準交誼舞易名為“體育舞蹈”,成為體育運動項目之一。

三、古典芭蕾基訓審美原則與體育舞蹈教學的聯系性分析

體育舞蹈與古典芭蕾基訓兩者間有較強的對應吻合性,古典芭蕾訓練體系可以通過一系列完整的程式化規范化的肢體動作組合訓練來改善舞者體態及舞蹈氣質,通過“開、繃、直、立”的訓練,使舞者的頭、頸部、后背、手臂、以及軀干更加具有“垂直”感,線條更加優美流暢。在各支舞中能夠自如地、游刃有余地展現舞蹈動作技巧,流露出高貴、迷人、和自信的氣質,從而塑造出有力、霸氣的舞者氣場,最終形成具有獨特藝術感染力、舞蹈技巧壟斷性的舞蹈風格。為取得比賽的優勝做出有力的支撐。1、古典芭蕾基訓“開”的審美原則與體育舞蹈教學的聯系性分析。古典芭蕾基訓中的“開”是具體的動作規范和審美要求,它特指一切古典芭蕾訓練動作中的基本規格,如:Demi、Grand-plié這兩種訓練動作,在舞蹈生理學理論中,它們都是在身體自重訓練的基礎上,通過要求肩、手、髖、腿、腳的外開,來保持蹲———起動作過程中的動作鏈和力線能夠相互保持一致,肩、髖、膝、踝關節在動作練習過程中始終保持在一個空間平面之中,使練習者的身體重量始終約束在重心點之上,能夠安全、有效的鍛煉到肌肉,拉長韌帶(跟腱)。在舞蹈審美以及風格方面:古典芭蕾基訓通過近500年的發展變化,吸收了歐洲、美國、以及中國的舞蹈風格,形成了民族性、多元性的審美情趣。如:古典芭蕾舞基訓、外國代表性民間舞、爵士芭蕾、搖滾芭蕾、現代芭蕾、“嘻哈芭蕾”和中國的“民族芭蕾”它們的訓練基本原理都植根于古典芭蕾基訓的“開”,無一不在動作、審美、情感、和包容性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證明了古典芭蕾基訓的開(放)與包容。例如:古典芭蕾《天鵝湖》中的西班牙舞、體育舞蹈全球大秀《燃燒舞臺》中男舞者的古典芭蕾舞技巧Soudebasque、Jetéparterre,男舞者身著古典芭蕾舞緊身舞服與恰恰舞伴展示的古典芭蕾與體育舞蹈風格的共舞,有力的證明了古典芭蕾與體育舞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一種既相互影響又互相借鑒包容的聯系。可見“開”不僅僅是芭蕾的,也是屬于世界舞蹈的,更是屬于體育舞蹈訓練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存在。2、古典芭蕾基訓“繃”的審美原則與體育舞蹈教學的聯系性分析。“繃”,也是芭蕾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古典芭蕾舞訓練基本原理中的重要動作要求和訓練手段。它泛指古典芭蕾基訓中對于肢體、關節、肌肉、線條,與動作的繃緊。創造出緊致又不失彈性,緊張又不失柔韌的動作質感。例如:古典芭蕾基訓中,四種Arabasque舞姿的緊致柔韌的感覺、Attitude(神話人物墨丘利雕像造型衍生出來的舞姿)舞姿的雕塑感和人體肌肉彈性的結合,都是源自古羅馬神話的舞蹈審美的繼承與再現。“繃”也特指古典芭蕾基訓中,在動作訓練中對于肌肉的控制和收縮。目的是鍛煉肌肉,培養肌肉力量、爆發力、耐力、控制力(穩定性)進而提升舞蹈體能、提高舞者身體素質,預防和避免舞者出現傷病的產生。是完成舞蹈動作技巧的基礎,也是提升舞者舞蹈水平的保證。確保了古典芭蕾基訓的有效性、促進了肌肉的生長發育、提升了舞者的身體素質、促進了舞蹈技巧的穩定發揮和定型,又在精神和意志層面上鞭策舞者在訓練中始終保持專注、念動一致,能夠培養舞者的堅強意志品質與頑強抗挫的堅韌精神。北京舞蹈學院溫柔教授認為:絕對力量對于舞蹈是用處不大的,舞蹈需要的力量是技巧性的精確控制型的力量。許多舞蹈動作用不上絕對力量,但是卻不可缺少精確的、復雜的、全身肌肉同時參與的“舞蹈中的力量”由此可見,“繃”對于古典芭蕾基訓和體育舞蹈教學,具有相同的訓練要求。“繃”是古典芭蕾基訓原理中,對于末端肢體控制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古典芭蕾舞基訓教學中,教師總是會不厭其煩的要求學生“繃腳”并且強制要求學生把腳背“繃緊”其目的是使腳背達到最高的弧度,腳趾繃緊延伸致最遠的距離。使足部線條延長,與腿部線條連接起來,在視覺上拉長腿部的線條,從而改變上身與下身的比例。筆者認為,無論是古典芭蕾基訓,還是體育舞蹈教學,都需要注重“繃”的要求,因為它可以修飾舞者身體的線條、改變舞者舞蹈動作的外在和內在質感,具有相同的審美追求。“繃”也是古典芭蕾基訓中對于動作意識的一種細化要求,使動作方法和動作要求能夠在訓練中得到高度契合。古典芭蕾基訓的基本原理同體育舞蹈教學存在著高度相似的審美追求,即:動作審美和風格聯系,講究腳下動作的準確性、動作過程中肢體控制的細膩程度、通過“繃”展現舞蹈動作的張力和力度、改善舞者肢體線條、最大程度的占有舞池(舞臺)的空間、展現個人魅力和氣質、提升舞者自信心。3、古典芭蕾基訓“直”的審美原則與體育舞蹈教學的聯系性分析。“直”在古典芭蕾基訓中,是通過繃直關節,達到延長肢體線條的目的。“直”泛指頸椎、脊椎、與并攏的雙腿處于重心點之上,保持縱向的直立與拉長(所謂舞蹈要求中的“長高”)是保持足部、身體與地面下壓———拉長———力量相互作用的重要的訓練要求。在動作做法方面,“直”特指腳趾、腳掌、腳跟與地板的接觸、下壓、滑動和摩擦,是旋轉和轉身動作中不可忽視的核心要求。使重心更加穩定、幫助身體中段收緊、使旋轉和轉身動作能夠快速、干脆、平直。例如:在體育舞蹈和古典芭蕾基訓教學中,教師都會在學生練習基本步伐時,要求腳向地板施壓,以此來增加作用力。使足部作為“支點”更加穩定和堅固,這樣才能有好的動作、舞姿以及完美的結束動作。在旋轉動作訓練中,教師會要求雙腳向下踩住地板,使重心集中在半腳掌上、幫助學生掌握重心的平衡與控制。由此可見,“直”的動作要求,與體育舞蹈教學有著通用的聯系,可以幫助體育舞蹈中最基本的步伐動作和旋轉動作更加平穩。特別是華爾茲舞當中,良好的古典芭蕾基訓訓練,可以訓練出學生的“芭蕾背”增加后背與手臂架型的保持與控制。4、古典芭蕾基訓“立”的審美原則與體育舞蹈教學的聯系性分析古典芭蕾基訓中的“立”是Relevé(半腳尖)的動作和通過動作和舞姿,表現舞者精神和氣質“向上”舞蹈感覺和舞蹈形象。特指古典芭蕾基訓中男、女舞者半腳尖,與女舞者足尖動作的上升、飄渺的舞蹈感覺。同體育舞蹈相比較,由于體育舞蹈的男、女款舞鞋都帶有鞋跟,重心更加集中于雙腳的半腳掌上。因此,在動作特點和審美追求上更加趨于同質,都通過動作、舞鞋的幫助,獲得最高的縱向空間與最長肢體線條。可見“立”的審美追求,與體育教學的聯系上具有高度統一的審美標準和動作規范。古典芭蕾基訓中“立”的動作訓練能夠使體育舞蹈舞者獲得更高的半腳尖、通過訓練可以獲得更有力量的足部肌肉群、使踝關節更加穩定,在客觀上減少傷病的影響,是最具有訓練價值的練習。

四、結論

總的來論述,在體育舞蹈的教學要求中,舞者的時值把控、身體線條、身體動作、步法技巧、節奏表現等因素都是重點訓練的內容,而這些指標所關聯的舞者身體輕盈敏捷、肌肉控制穩定、肢體末端延伸、動作規范到位等要素都可以通過古典芭蕾基訓的“開、繃、直、立”四大動作訓練進行提升,可以說體育舞蹈教學中的上述要求,都與古典芭蕾基訓四大關鍵訓練元素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對于體育舞蹈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具有顯而易見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溫柔.舞蹈生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周聞.體育舞蹈與芭蕾基礎訓練的耦合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3.

[3]馬曉飛.芭蕾基訓在舞蹈教學中的價值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大學,2016.

作者:潘垠松 單位:廣東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