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的滲透策略

時間:2022-12-24 09:30:04

導語: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的滲透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的滲透策略

【提要】在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作用,因為這是一種蘊含著正能量和積極情感的文化,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我國有著十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兩種形式。思政教育人員應該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發揮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使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本文就此進行了相關的闡述和分析,以期為相關學者帶來一定參考。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政教育;滲透路徑

紅色文化有十分深刻的內涵,不僅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同時也充分彰顯了革命精神,呈現了我國厚重的歷史文化。在教育工作中,應該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從而主動傳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質和優秀傳統。在新時代下,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先進的技術文化,還要具備優秀的品質,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學校應該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既要提供文化教育、實踐培養的資源,還要重視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行,傳承紅色基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一、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分析

所謂紅色文化,就是在建黨之后的革命戰爭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文化產物,包括各類文學作品、紀念地、革命遺址等等,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類。我國有著十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可以引領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具有寶貴的時代價值。①紅色文化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精神品質,包括勇于犧牲、無視風險的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等等。每一種精神都在革命戰爭、祖國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傳承和弘揚這些優秀的精神品質,培養更多優秀的青年。

二、紅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紅色文化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從目前的思政教育情況來看,很多高校并沒有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手段也比較單一,所以思政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對此,教育者可以將紅色文化的內容融入到思政教育之中,因為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可以增加教育形式、內容和效果。紅色文化中包括革命遺址、革命文獻、紅色歌謠、紅色影視等物質或非物質文化內容,在思政教育中,教師可以引入不同形式的紅色文化,以此來豐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例如,學校可以組織開展紅色歌謠大賽,通過演唱紅色歌謠的方式來宣傳紅色文化,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受到熏陶和影響。學生在演唱紅色歌謠之前,需要先了解歌謠產生的背景和表達的思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學習到許多紅色精神,思想觀念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表演的過程可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也可以感染其他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創新精神等思想品質。②此外,高校也可以通過影視作品、真實案例等來教育學生,通過豐富的內容來激發學生了解、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的主動性。例如,為了慶祝建黨一百周年,我國制作了很多彰顯紅色文化的優秀影視作品,其中《覺醒年代》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志》創辦為起始點,圍繞北京大學中的眾多文人學者、學生展開描寫,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一直到中國共產黨建立,展現了覺醒年代社會的百態人生,為觀眾呈現了革命先烈的創新、拼搏、追求真理、熱愛祖國等優秀精神。觀看影視作品,可以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視聽體驗,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從而實現學生思想上的“覺醒”。

三、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策略

(一)思想政治理論為載體,發揚紅色文化

對于大學生來說,思政課程是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徑。在思政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各種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發揚紅色文化,就要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構筑扎實的知識文化基礎,然后培養學生的精神品質。對于思政理論教學來說,紅色文化是一種優質教育資源,具有本源性的特點,體現在歷史傳承、正確的價值導向、健康的文化氛圍三個方面。在歷史傳承上,紅色文化強調,不論是改革開放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與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革命相同,以消除腐朽勢力為目標,由中國共產黨帶領,可以為人民帶來幸福生活,實現人民獨立解放的偉大事業。在價值導向上,黨的歷史實踐表明,黨奮斗的最終目標就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謀求利益,將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忠于黨和人民、報效國家是黨的核心思想。這些價值觀符合思政理論的基調,與高校教育內涵具有一致性。在文化氛圍上,紅色文化呈現了客觀真理,同時也具有人民性,在多元文化的時代,可以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并且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奠定基礎。③紅色文化中蘊含著愛國情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等優秀的精神品質,并在歷史革命中印證了這些優秀品質的價值,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傳承,可以為思政理論課程的開展營造文化氛圍。在校內積極宣傳紅色文化,通過板報、宣傳欄、廣播、校園網等方式進行宣傳,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學生學習思政理論奠定思想基礎。而學習思政理論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精神品質,提升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二者之間可以形成良性循環。

(二)凝練紅色育人特色,培育愛國情懷

現代青年應該具備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和遠大的理想,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為此,高校需要凝練紅色育人特色,塑造校園文化風氣,彰顯大學的特征和風貌,使學生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從而培養更多優質人才。紅色文化的熏陶,可以促進革命思想精神的凝練,使其成為大學生的精神導向,促進學生品質和內涵的提升,幫助教師塑造學生的優秀品格。教師可以挖掘本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結合在一起,彰顯文化特色和內涵;要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同時將其與紅色育人的理念融合在一起,弘揚愛黨愛軍、艱苦創業、愛國愛民等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更加遠大的理想和奮斗目標,使學生擁有良好精神品質的同時,也具有家國情懷,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

(三)打造紅色文化的環境氛圍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紅色文化十分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入紅色文化課程,可以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包括《沂蒙簡史》《紅色文化概論》等,在思政教育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融合紅色文化的內容,使教育體系更加健全。目前,很多學校并沒有設置專門的紅色文化課程,雖然會定期或不定期帶領學生參觀革命遺址、紀念館或感受紅色非物質文化,但并沒有建立專門的課程,紅色文化的宣傳和滲透不夠全面和系統。④對此,高校應該轉變思想,鼓勵紅色文化走入課堂,將學校建設成弘揚與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基地;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技術方法,拓展紅色文化的宣傳途徑,使學生可以獲取更多紅色文化資源。例如,高校可以建立紅色文化APP,學生通過手機登錄的方式,在APP中瀏覽各種紅色文化資源,包括文獻資料、影視作品、遺址照片等等;也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等,增加學生與教師的互動空間,使學生可以更全面、廣泛地了解紅色文化,在激發學生愛國情懷的同時,也可以強化學生的精神品質。學校可以組織校園文化活動,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增加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包括文藝晚會、音樂比賽、朗誦大會等等。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加文化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可以耳濡目染,使紅色文化充分發揮教育引導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作用,大力滲透和弘揚紅色文化,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為此,學校不僅要將思政理論課程作為載體,還要凝練文化特色,同時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使學生受到全面的熏陶和感染,從而養成良好的精神品質,并以實際行動展現大學生青春風采,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梁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