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旅游區管理的研討

時間:2022-07-10 02:37:13

導語:草原文化旅游區管理的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草原文化旅游區管理的研討

一、管理主體

在旅游業發展實踐中,依托城市,由城市游憩帶動形成的旅游區其管理主體主要是政府相關部門或者社區組織;依托特色、龍頭產業形成的農業、工業旅游區其管理主體既有政府、社區組織,也有旅游企業或者投資者,實踐中,投資者的作用可能更大。由此,可以推斷出草原文化旅游區的管理主體既可以是政府,也可是旅游企業或者投資者,更有可能是社區組織。不論是政府、旅游企業還是社區組織,在發揮管理職能之時,都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如,政府的主導作用體現在旅游資源的統一規劃、政策導向和社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之上;旅游企業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旅游產品的開發、市場的拓展和推動社區經濟發展之上;社區組織的主導作用則表現社區利益的維護之上。基于草原文化旅游區自然資源的脆弱性、文化傳承的穩定性與持續性的要求;為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利用與節約之間的關系,實現以最小資源成本換取經濟、社會、生態等多重績效目標,選取社區組織為草原文化旅游區管理主體最為適度。

二、組織結構與角色定位

草原文化旅游區將服務業功能集聚,但完全套用服務業管理體系效果不佳。草原文化旅游區管理體系影響其戰略目標實現,調控其現實目標與預期目標的吻合度。(一)組織結構草原文化旅游區的管理以當地社區組織為主導,旅游企業(投資者)和社區居民聯合共行。這種模式建立的前提是必須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必須遵循政府制定的發展規劃。其組織結構見圖1:(二)管理角色定位1.社區組織社區組織是地方經濟利益的代言人,具有協調政府、企業、社區居民利益的責任。社區組織具有雙重身份:政府職能施行者與居民利益代表者,是旅游經營活動的管理者、組織者。要成為具有雙重職能的社區組織,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具有至少鄉鎮或者同級政府職能,具有獨立的財權和資源規劃、開發、管理權;第二,其轄區為旅游開發區,社區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于旅游業;第三,有條件實施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2.社區居民社區居民參與體現在旅游管理決策和利益分配兩個方面,社區居民追求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社會穩定、生態保護等多重滿足。社區居民通過文化演藝與提供旅游消費品等方式實現其經濟利益,同時,通過參與決策、監督等活動自覺維護社區利益。3.政府部門社區組織成為推動草原文化旅游區前行的原動力需要上級部門充當潤滑劑和橋梁紐帶。相關部門應鼓勵旅游區內企業之間相互協作,為企業提供創新實現的途徑和利益相關者合作行動的有效網絡,為旅游區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相關部門的施政方向應主要放在有需要和潛在需求的企業之上,不管這一類型的企業是否存在于草原文化旅游區之中,或者是否有可能進入草原文化旅游區,都應該提供完善的服務平臺,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4.企業草原文化旅游區內的企業是各種利益相關者交織而成的網狀經營體,需要與草原文化旅游區內、外的各種組織進行資源交換,例如,按照約定俗成的慣例獲取旅游基礎資源,從社區居民手中購買基本服務,從行業協會獲取信息,保持與政府的良好關系等等。企業必須取得當地政府的中長期經營授權,使其為社區長遠發展做遠景規劃,避免“飛地”效應。

三、實施要點

社區組織的投資規模使他們有動機規范效率低下或者忽視社區利益的企業,并且通過顯著的導向影響企業的戰略選擇和決策。社區組織關注企業業績和其社會責任的承擔,并淘汰其中的劣者。但是,社區組織主導開發對管理主體的能力要求很高,而且,集聚區的責權利不明,易導致產權虛置或者弱化。(一)保證社區居民的主人翁地位的有效體現社區居民始終是旅游、文化資源的擁有者和旅游服務的提供者,是草原文化旅游發展的根本。但是,社區居民基本處于“無奈接受、失語表達、過度展示”的被動參與狀態。事前發言權被忽略,事中選擇權被擱置,事后追索權被冷卻,無法真正、主動參與到社區發展決策與監管當中。為此,社區管理模式要實施公正、公平、公開的利益共享體制,使社區居民在透明環境中參與決策、管理與分配。要自下而上的構建各項管理制度,在制度上確保社區居民的權利實現,通過制度增權,凸顯社區居民的主人翁地位。(二)保證專家組織的話語權社區組織與社區居民由于知識結構有限,往往關注的是短期利益與當前利益,對長遠發展關心力度不足。要處理好這個問題,專家組織的力量不可忽視。專家組織可以為社區組織提供政策導向,為企業提供業務咨詢,對社區居民提供專業培訓,將文化專業組織引入管理之中,對草原文化旅游區的積極作用不可小視。(三)發揮利益相關者各自優勢草原文化旅游區在管理過程中強調系統觀。各級政府、行業協會、消費組織、自發群體與草原文化旅游區發展息息相關。政府擁有公共資源的調配權、行業政策制定權,各級政府在草原文化旅游區的管理中扮演總控與協調角色;行業協會的整體訴求是草原文化旅游區發展當中不可忽視的互動要素,要充分調動其自律性;消費組織與自發群體是消費者或社區居民渴求的代表,其表明了消費者或者社區居民的基本態勢,其對草原文化旅游區的發展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導向作用。草原文化旅游區在在動態的演進過程中,也會經歷產生、成長、成熟和衰退的過程,階段特征迥異。草原文化旅游區要針對不同階段制定具體管理措施,并不斷克服交流障礙、合作障礙與資金障礙,但不可用行政命令取代市場機制,管理必須要從順應市場規律的角度進行,以促進市場機制發揮積極作用。

本文作者:肇丹丹工作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