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研究
時間:2022-11-14 09:30:27
導語: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有企業在社會經濟總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樣也為黨建工作能夠深入貫徹落實到基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就基于此,對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之間的共生效應進行相關論述,通過分析黨建工作及文化創新工作存在問題,提出促進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共生性的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黨建;企業文化創新;共生效應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漸趨向于新常態化發展,為國有企業在管理機制及運營模式上的進一步完善與優化注入了新鮮的動力,同時也對現有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及文化創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來看,部分國有企業黨建與文化創新工作脫節嚴重,因此,提出相關解決對策以提升其二者間的共生效應,同時引起企業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國有企業黨建與文化創新的關系研究
1.相同性。現階段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工作的思想理論存在著明顯的共同性。具體而言,國有企業的又好又快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密切的關聯,而企業黨建工作與文化創新均是在中國特色理論體系中發展出來的[1]。因此從一定角度上來說,將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進行有機結合,不僅更好地完善企業現代化管理機制,更為推動社會總體發展進程發揮出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互補性。現階段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目標就是加強企業內部思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以及作風建設,并以此提升企業綜合管理水平。而企業文化創新工作則是對企業精神文化的構建、完善以及管理,并具有一定的規范化及系統性。由此可見,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之間有著高度的互補性,并使其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3.重合性。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創新工作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高度的重合性,而其重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發展目標的重合性。企業文化創新的基本目標就是促進黨建工作全面發展;第二,工作思路的重合性。黨建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服務為大局,而企業文化創新工作則強調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其二者之間具有鮮明的統一性。
二、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存在局限性
1.缺乏工作重要性的認知。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對自身生產經濟經營模式的改革給予了高度重視,并由此逐漸冷落了黨建以及文化創新的工作[2]。不僅如此,部分企業管理層缺乏對黨建工作及文化創新重要性的認知度,降低了兩項工作的基本執行力,造成黨建工作與文化建設工作難以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嚴重影響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理念的認同感。2.工作理念陳舊。在社會經濟全面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部分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以及文化創新工作理念過于陳舊,所設置的黨建工作任務以及文化創新任務表象化嚴重,并與當前社會發展實情脫節,使得黨建與文化創新工作無法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實效價值。3.缺乏完善的工作管理體系。就目前來看,一些國有企業在黨建工作及文化創新工作中還存在著缺乏完善管理機制的問題,對于黨建及文化創新工作的監管力度也較為薄弱,使得企業基層工作者對此兩項工作缺乏參與感,難以發揮出黨建與文化創新的共生效益。4.組織機構脫節嚴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主要具有以下形式:第一,將黨建部門與文化部門合并,并與其他部門相并列;第二,在企業總部設立思想政治機構,而在子公司設立文化部門[3];第三,僅有思想政治部門,缺少對文化部門的設置。這些組織機構之間缺乏溝通及協調,難以提升黨建及文化創新工作的共生效應。
三、提升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共生效應的對策
1.提升工作監管力度。當前國有企業管理者需強化黨建工作以及文化創新工作的協同合作,提升黨建及文化創新工作的監管力度,充分發揮出黨建工作人員在黨建及文化創新工作中的積極帶頭作用。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最大化的提升了黨建工作及文化創新工作的監管范圍和黨員干部工作效益;也構建起了黨建工作及文化創新工作的網絡交流平臺,注重對日常工作信息的公開及共享;提升了基層員工對黨建與文化創新工作的參與感,促進黨建工作與文化創新工作的融合。2.創新工作理念。在促成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工作期間,企業管理部門也應注重對基層員工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在原有基礎上強化員工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并以此提升員工對黨建及文化創新工作的認同感[4]。而為實現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創新工作的共生性,企業管理部門也應基于文化創新角度,將企業固有特色與黨建工作進行有機的融合。一方面,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的結合,將黨建思想作為企業文化創新工作中的重要指導方針;另一方面,結合國有企業發展實情以及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態勢,對原有黨建工作及文化創新理念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創新,使其更加滿足企業自身發展需求。3.構建管理機制。在大力發展黨建與文化創新共生效應工作的過程中,國有企業也應依據企業發展的需求,構建起關于黨建與文化創新工作融合發展的管理機制,注重對黨組織構建積極性的提升。通過定期組織文化創新的活動,調動起黨員工作的積極性,將文化創新理念貫徹到工作實處。與此同時,在建立健全黨建與文化創新管理機制的過程中,管理部門也應注重民主建設。通過文化創新提升黨建民主性,使其二者能夠有效的融合。首先,構建黨組織干部的規劃以及約束機制,以此保障其所指導的黨建工作具有高度的實效性[5];其次,注重對企業內部工作氛圍的民主性建設,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強化議事規則;最后,通過完善職工代表大會職責,促進黨建工工作及文化創新工作民主氛圍的形成,從根本上保障企業員工的民主權利。4.優化黨組織內部的人力資源配置路徑。人力資源是各種資源中最活躍、最關鍵的資源。不同的配置方式直接影響個人績效和組織效能,人力資源優化配置路徑組織運行中,科學合理地分析、調整和配置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結構,以實現人、財、物諸要素有機結合和組織活力、整體實力的最大化與組織績效的最優化。組織內部的人力資源配置形式主要體現在提升黨組織內部成員的綜合素質,促成黨建工作與文化創新工作形成高度共生效應的過程中。現有企業管理部門應結合黨建工作及文化創新工作的根本需求,完善黨組織成員選拔標準,對人員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進行綜合評定。與此同時,企業還需定期對黨員工作進行考核,活躍黨組織內部的學習氛圍,為切實推進黨組織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5.強化組織建設。注重對黨建工作以及文化創新工作要點歸納,促成其二者高效融合。人力資源配置途徑要結合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之間的共同性開展創新工作,從而發揮出黨建工作在文化創新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在強化黨建與文化創新組織期間,企業管理部門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將黨建工作與行政組織進行同步的構建,提升黨建與文化創新工作的協同性;第二,明確黨組織內部文化創新目標,認清文化創新工作中的難點,結合企業綜合發展情況提出與之相對應的發展經營對策。
四、總結
企業的文化建設應當將“以人為本”作為核心價值觀念,將“以人文本”作為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企業強調以人為本,不僅是滿足國家進步的要求,更是一種求發展的重要手段。針對國有企業的技術骨干人員,要尊重其專長和興趣方向,采用專業化人才培養方式,提供專項培訓,專人定崗,為其專項業務知識技能的縱深鉆研提供時間、空間和平臺。使得企業的決策惠及大多數員工的利益,讓員工能夠真切的感受到來自企業的溫暖,并能一心一意的為企業服務,從而使企業的發展更快更穩。總而言之,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能夠從根本上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提升其綜合競爭能力。因此,企業只有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夠認識到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企業可以借鑒其他企業的優秀文化,加強學習,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與實際需求,制定文化建設方針,使文化建設與黨建工作能夠始終保持一致。這就需要企業管理部門能夠從認建及文化創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入手,轉變原有發展觀念,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歡.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J].現代國企研究,2017,(4):212.
[2]周秀紅,孔憲峰.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2):164-168.
[3]趙青.探究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J].低碳世界,2018,(4):362-363.
[4]許培陽.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分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5,(24):216.
[5]赫彥勃.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分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8,(5):369.
作者:李燎原 單位: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湖北孝感石油分公司
- 上一篇:新形勢下高校行政管理創新路徑
- 下一篇:淺議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