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資源在民間舞教學的滲透
時間:2022-01-11 03:10:48
導語:文化藝術資源在民間舞教學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將民間文化藝術形式
引入民間舞教學民間舞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無論是在理論課還是在專業課上,都應該滲透在我們的民間舞教學過程中,以此來充實我們的課堂教學[2]。在我們學習和表演各民族的民間舞蹈時,需將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加以概括,并形成理論,我們才可預見這一文化現象的發展趨勢,達到教學創新的目的。中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中,都不同程度地積淀著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等文化現象[3]。各民族獨有的文化形成不同的民間舞蹈形式,各民族不同的審美理念形成不同的民間舞蹈發展歷史。如若對民間舞蹈文化的思想和理解是空白或單一的,那么在表達過程中會出現單一的動作運動。只有對各民族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風俗習慣進行本質上的把握,才能更好地掌握各民族的民間舞蹈不同的風格特點。因此,在民間舞教學中關注地方文化藝術的滲透,不僅要引領學生掌握民間舞蹈的動作要領,更要使學生理解其思想內涵和文化本質。民間風俗為舞蹈藝術提供了內容、氣氛和表現環境,而舞蹈又是民俗文化整體中有形傳承的重要表現。特別是民間舞蹈,往往與民間風俗互相滲透、結為一體[4]。中國民間舞蹈又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我們應將地方文化藝術資源理論落實于實踐,深入生活、投身于民間,引導學生加入到民間舞蹈活動當中,設身處地地感受原生態民間舞蹈,體驗民間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研究民間各地區的歷史、民族、語言、宗教等。當下的調查研究不僅要以他者身份關注異文化,還要以本民族的、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的身份研究自己的文化,因為他們在語言和習慣上等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便利[5]。比如,若將麗水特色文化藝術資源引入高校教學中,應著力于探究麗水地方文化藝術資源的課程價值,整合傳統課程形式與地方文化藝術資源特色課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性和針對性的研究。同時廣泛搜集文獻,與民間藝人暢談自己的疑問,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遵循科學規律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將不同的舞蹈文化在民間舞的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引導地方高校大學生,尤其是藝術類專業學生了解本土歷史文化遺產和民間藝術資源,學習和研究其文化內涵,繼承和創新地方文化藝術。將地方文化藝術資源與地方高校民間舞蹈教學有效地結合,可以使舞蹈專業課程豐富多彩并且具有感染力、趣味性和多元化等優勢。還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更多的學習舞蹈專業的興趣和熱情,提升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觀念、辨別能力。以多樣的、不同的藝術形式來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得學生在多元的文化當中提升思維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在對地方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獲得更深入、更專業的認識和了解的同時,讓學生產生對民間傳統文化的熱愛,真正體會到藝術不只是大學課程和課堂上那些抽象的理論和枯燥的練習,藝術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
二、地方文化藝術資源融入民間舞教學的實現途徑
舞蹈貫穿于人類全部歷史之中,是表達人類情感的永恒方式[6]。不論是傳統節令舞蹈,還是祭祀儀式類舞蹈,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獨特的文化內涵,并形成了表演形式的綽約多彩。如何在民間舞課堂中將這些舞蹈文化進行滲透?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1.教師的引導是核心民間舞教師作為舞蹈教學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是課堂的引領者,民間舞教師承載職業化舞者人才培養的責任。教師首先要認識到,民間舞的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更是一種文化學習。舞蹈文化涉及的門類很多,需要舞蹈老師綜合各學科知識,引導學生在學習舞蹈知識的同時,在自然的狀態下接受相關學科的知識。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這些地方遺存文化有的正以驚人的速度流失,有的正在被我們重新認識和保護。這就迫切需要教師關注傳統文化,并引導學生從藝術的角度去感受、理解、欣賞,用舞蹈的表現手段來記錄。通過對傳統歷史文化的講解與分析,培養學生關注、尊重地方民間文化的意識。民間舞蹈教學法,是在關注人的全面成長,關注人的個人價值及尊重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基礎上,運用適于舞蹈專項技能特別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肢體語言技能的動作訓練[7]。因此,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應尊重中國傳統民間文化。但是,因民間舞蹈教師自身對于舞蹈文化理解得不夠透徹,不少教師在民間舞教學中僅注重單純的技藝訓練,而忽視了舞蹈文化的傳承,令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表、而不知其里。因此,教師首先應豐富自身舞蹈文化知識素養,在教學中關注舞蹈文化的傳承。民間舞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對舞蹈文化有高度的認知,對傳承舞蹈文化有積極的態度和有效的方法,使學生在訓練民間舞的同時,形成對各民族心理、民族審美和風俗習慣的認知??偠灾處煈獙⒆陨硭茉斐晌璧肝幕募?。2.規范民間舞教材是關鍵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熟知各種民間舞蹈,還應將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并形成規范教材,使學生通過教材來了解原生態舞蹈及舞蹈文化,了解民間民俗風情,領會民間舞蹈發展的真諦。比如教師可以將各地豐富、生動的地方舞蹈形式編進教材,使教材得以充實;在尊重原生態民間舞蹈的基礎上,將民間的舞蹈表現形式根據課堂的實際狀況,合理地融入到課堂教材之中。以典型男子民間舞蹈山東鼓子秧歌為例,山東鼓子秧歌“文場”和“武場”的陣圖豐富,變換不斷,又由傘、鼓、棒、花四大角色組成。在民間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民間鼓子秧歌的陣圖排列,強化舞蹈文化背景,將其合理編排到教材當中,從而既能豐富課堂民間舞的文化內涵,又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民間舞的文化背景,從而實現舞蹈文化更好的滲透。3.豐富、拓展各種教學手段是重點羅雄巖教授曾把民間舞歸納為六大特性,即“繼承性、群眾性、自娛性、即興性、適應性、民族地域性”。從群眾性、民族地域性這兩大特性中可看出,民間舞的發展離不開養育它的土地,以及傳承發展它的人民群眾。民間舞課堂是歡快的,但經過長久的反復訓練和學習,未免會顯得枯燥。故而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豐富教學手段,教師應在學生掌握具體的動作元素后向其展示一些民間的風俗活動,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得課堂更具有“民間性”,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加深對民間舞蹈的理解和認知。同時,還可以進行觀摩與采風等實踐教學活動,引領學生深入到民間舞的文化背景去探究其內在風格及動作背后的涵義特征,回歸原始的生活空間去尋找、挖掘,真實地感受民間舞蹈表演的熱情與質樸,并給予學生自我發揮空間,令學生思路開闊,肢體解放,避免束縛在動作的定式上。4.延伸舞蹈文化的各種載體是重要補充舞蹈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應從各個方面中進行,民族傳統服飾、道具在不同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下形成,是舞蹈文化的載體,在民間舞蹈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舞蹈傳統道具從生活物品逐漸演變而來,能夠豐富舞者的肢體語匯,也是“緣物寄情,托物取喻”的表現,更是舞蹈文化發展的結晶。因此,這些服飾和道具是民間舞蹈中的重要文化遺留,見證了舞蹈文化發展的軌跡。在民間舞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學會關注民族民間傳統服飾、道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民間傳統舞蹈服飾實物或圖片給學生觀看,并講解服飾和舞蹈動作的關系,同時,將舞蹈道具帶給學生體驗,并在訓練中不斷運用體會。多讓學生見到及觸碰到舞蹈道具,并運用到舞蹈學習當中,認知民族民間傳統服飾、道具的背景由來,感受民間舞蹈文化。5.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重要輔助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當下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在民間舞課堂中有效結合并運用當下科技產物,刺激學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都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各類豐富的舞蹈資料可通過網絡隨時進行查閱,教師可通過網絡平臺對各地方舞蹈藝術進行搜集、整理、研究。為加強學生對舞蹈文化的認識,要求學生在課下多從網上搜集民間生活題材和舞蹈資料,觀看民間的舞蹈動態,感受民間的舞蹈音樂。在教學上,我們必須適應社會進步的需求,將舞蹈文化從課堂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之中,更全面的培養學生對于舞蹈文化的認知。為此,民間舞教師應改變單一的舞蹈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雷同的課程設置,建設具有特色的舞蹈專業課程,通過線上的舞蹈視頻資料鑒賞,使得學生親眼目睹原汁原味的民間舞風采。應利用現代化手段讓民間藝人以網絡視頻教學的形式走進課堂,搭建高校民間舞蹈教育與各民族合作的網絡平臺。整理地方傳統舞蹈文化資料,全面、系統、多方位反映地方舞蹈文化的傳承、保護、發展取得的成就。搜集、采錄地方民間舞蹈流派、傳承人相關作品、圖片、文檔等資料,建立數據庫、制作DVD,全面系統高質量反映民族民間舞蹈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成就。
三、結語
地方文化藝術中蘊含著豐富的舞蹈教學資源,而一個地區的傳統藝術作為當地文化等各方面的直觀體現,更加蘊藏著人民生活的智慧,是地方文化的寶貴遺產。首先,當下民間舞蹈教育教學缺乏創造性與活力,急需改革,這些地方文化藝術資源應得到我們高度的重視與保護。將這些充滿地方特色,帶有濃厚藝術氣息的文化藝術遺產引入到民間舞的課堂教學中,既能豐富民間舞課堂內容,又能把這些古老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進行傳承和發展。傳統、歷史及地方文化是我們進行舞蹈創作的立足點,通過關注和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可大大提升舞蹈作品的文化價值和內涵,應用多視角、多元素的表達方式去強化地方藝術文化,使舞蹈作品的內容更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感染力。其次,現今舞蹈藝術教育的課程教學資源匱乏,如果能將地方文化藝術資源融入到民間舞的課堂教學中并推廣,對原來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進,用新的模式去豐富課堂內容,去吸引學生對傳統地方文化藝術產生興趣,由此可大大提升學生在藝術方面的修養,他們也能成為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藝術文化的中堅力量。地方文化藝術資源的傳承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傳承,是中國民間舞蹈傳承與發展的支撐,是中國民間舞的本源,是一名職業民族民間舞蹈者必須理解并深知的。在民間舞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結合多種不同的授課方式,針對不同的民族民間舞蹈,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在教學相長中尋求適合某個特定民間舞蹈的最佳教學方法,將源遠流長的舞蹈文化,在民間舞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學習各民族舞蹈的同時,認知舞蹈文化,知其根,知其本。
參考文獻:
[1]仲夜人.“什么是地方文化藝術資源”[EB/OL].(2012-06-12)[2018-07-23].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40971534.html.
[2]郭磊.贛南采茶舞蹈教材與教學實踐[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3:11.
[3]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12,41.
[4]趙鐵春.與民共舞:中國民族民間舞田野工作與應用研究[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6:12.
[5]巫允明.中國原生態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19.
[6]潘志濤.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25.
作者:劉小霞 單位:麗水學院
- 上一篇:高校思政教育文化自信分析
- 下一篇:寧夏文化藝術前景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