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教育與高校黨建研究

時間:2022-12-13 09:54:13

導語:紅色文化教育與高校黨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色文化教育與高校黨建研究

【摘要】紅色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高校進行黨建工作的優質教育資源。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念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新的歷史形式下,高校黨建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本文探究了紅色文化教育高校黨建工作融合發展的模式和有效措施。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黨建;融合發展;模式

1.紅色文化的內涵

中國人對紅色的喜愛好像是與生俱來的,它代表了權威、勇氣、吉祥、喜慶、美麗、革命等等。在西方人看來,“紅色”代表中國,是中國的國色。我們要談的紅色文化,也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是在近現代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指引下,廣大的人民群眾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在實現民族解放與自由、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累積形成的一種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態。紅色文化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資源形態,物質形態表現為各地的革命遺址、遺跡、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烈士陵園、革命人物的雕塑、紀念碑等等,紅色文化的精神形態在早期即等同于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為了全中國人民的解放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它的精神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加入了建設精神、改革創新精神等內容。

2.紅色文化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融合的價值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人民獨有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所承載的政治理想、愛國情懷、奮斗精神、探索精神等能很好地加強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榮譽感,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所以紅色文化教育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了正確的政治導向和優質的教育資源,兩者的融合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3.紅色文化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融合的有效措施

3.1充分挖掘并以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弘揚紅色文化。時代在發展,在進步,弘揚紅色文化也要與時俱進。過去多以教師直接課堂講述的方式,在網絡發達、文化形式多樣的現在來看,就顯得枯燥無味,無法吸引現代青年學生的注意力。高校黨建工作既要立足于時代,更要立足本地、本校,立足于學生思想實際,在紅色文化深厚的精神寶庫中深入挖掘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人、事、魂,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宣傳和引導。英雄人物、英雄事跡以及所體現出來的革命精神通過電影、微信公眾號、小視頻、報刊廣播、詩詞朗誦、唱紅歌等形式,提升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民族自豪感。3.2打造獨特的紅色校園文化。校園是學生每天生活學習的場所,校園如果處處體現紅色文化,對學生會產生更好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環境方面,在教室內或走廊張貼革命志士的名言警句,校園內佇立著革命志士的雕像,或以英雄人物或事跡命名學校內建筑或地點;學校廣播臺、校刊校報、宣傳欄等都可以作為紅色文化宣傳的陣地,并引導學校各社團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比如:紅色影視周、紅色閱讀研討會、紅色詩歌朗誦比賽、紅歌會等,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度,從思想上提高對黨的領導、對民族的認同。3.3加強實踐教育活動。大學生還未走進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增強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就是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弘揚紅色文化也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途徑。高校應根據本地和本校實際情況,經常組織并鼓勵引導大學生多參加紅色文化實踐教育活動。比如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文化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組織“紅色之旅”活動,在活動中了解革命英雄的事跡,感受老一輩革命者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不怕犧牲、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堅定自身努力學習探索、報效祖國的決心。弘揚紅色文化不僅僅是在課堂內、校內,實踐教育活動是極好地延伸和拓展,更有利于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境界。3.4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優勢。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和手機的普及,對大學生的思想確實產生了沖擊,有一定的不良影響。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它的傳播優勢是無可比擬的。高校黨建工作要把握互聯網的優勢,以網絡為陣地,建設紅色網站、設計手機客戶端等,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和需求,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弘揚紅色文化,吸引學生來了解和學習。

高校黨建工作和紅色文化融合,充分挖掘其精神內涵,不斷探究兩者融合的發展模式,發揮立德育人的價值,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馮超.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途徑.新西部,2017(6):128.

作者:齊蘭 谷祖魁 單位:魯迅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