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初中物理教學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時間:2022-06-27 10:32:50
導語:論初中物理教學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初中教學體系中,物理學科占據重要位置。與其他學科相比,物理學科的知識更為抽象,知識體系更為龐雜。部分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陷入困境,對物理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傳統物理教學方法存在滯后性,理論傾向非常明顯,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物理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所成就。
一、初中物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所謂的合作學習,就是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合作學習方式擴充了學習主體的范圍,將學生小組作為重要的教學對象。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的相互合作,是對獨立學習方式的突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迎合了教學體制改革的需要。合作學習是國外學者最先提出的,學者對合作學習的方法、合作學習的特征等展開論述,并提出了合作學習的實踐路徑。我國學者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將其引入教育領域,對合作學習方式進行了初期探索。從特征上來看,合作學習具有主動性和合作性。從重要性上來看,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業成績,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真正掌握物理學習的方法和路徑。
二、初中物理合作學習的重要路徑
(一)明確合作學習內容。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挖掘教材內容,分析適用合作學習方式的章節。初中物理的知識背景、基礎理論不同,適合應用的學習方式也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以速度和路程關系這一內容為例,不開展合作學習也可以很好理解,沒有必要采用合作學習方式。因此物理教師必須綜合分析物理教材的特點,探討合作學習方式的可行性。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合作探究知識點。比如,教師在講與浮力相關的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在正式開展合作學習前,教師需要秉持優勢互補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讓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初步理解浮力概念。在分組、自主閱讀基本完成后,教師可以將“下沉物體會不會受到浮力影響”作為小組探究的任務,引導小組成員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包括以下三個步驟:第一,對下沉物體是否會受到浮力影響進行猜測。第二,小組內部開展問題討論,假定下沉物體會或不會受到浮力影響。第三,小組進行實驗驗證,分析假設是否成立。為了完成探究任務,學生將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交流合作之中,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應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使學生順利實現學習目標[2]。(二)傳授合作學習技巧。合作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學生都應該負責不同的工作,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教師應該明確單位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重要性,指導組長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工,并為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共同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比如,教師在講與熔化和凝固相關的知識時,可以為學生傳授具體的學習技巧。這一教學內容適合開展小組實驗,教師需要讓學生理解物理實驗的目的,告知學生物理實驗的步驟,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等。小組內學生需要記錄蠟燭熔化凝固的溫度、需要記錄蠟燭的形狀變化等。一部分學生要負責數據記錄,一部分學生要負責實驗器具的準備,一部分學生要負責動手實驗。在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課程總結,驗證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三)把握合作學習時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觀察,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合作學習不必在教學初始階段進行,而是可以在教學中間階段進行。當學生在知識理解過程中遇到阻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初中物理中的抽象概念較多,此時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方式,深化學生對抽象知識點的理解。比如,教師在講與短路相關的知識時,可以先為學生介紹生活中的短路情況,如教室的電燈短路等。在概念闡釋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設計,開展短路實驗。小組成員需要遵循既定的實驗步驟,得到最終的實驗結論。通過自主實驗和合作探究,學生可以深入理解短路概念,判斷短路的成因。
綜上所述,傳統物理教學方式不再適用,合作學習方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具有突出的實用價值。為了降低物理學科的學習難度,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收獲新知。
作者:任志軍 單位:涇川縣玉都中學
- 上一篇: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學核心素養培養
-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學中翻轉課堂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