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11-05 09:43:12

導語:物理學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學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四段六步”教學流程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實踐證明,它能夠切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學、合作能力。當然,作為一種基本的教學模式,在不同的學段和學科中還會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材的情況靈活地進行變通。我們期盼著這種教學模式能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在推廣的過程中使更多的人受益。

[關鍵詞]“四階段六步導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一、“四段六步導學”教學模式的特點與流程

我校是一所擁有六十余年豐富教學經驗的傳統老校、名校,我們通過對以往教育教學經驗的梳理和總結,并結合新形勢下教學改革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初步形成了以下課堂教育教學觀念:樹立現代課堂教學觀。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課堂教學活動要建立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教師要自覺轉變角色,變知識傳授者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變設計教學為組織學習活動。形成先進的課堂教學策略。“先學后教,分組合作,展示交流,引導點撥,當堂評價”,體現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目標教學、情境教學等優秀教學策略的整合和優化。全面建構“四階段六步導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確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探究為主翼,以發展為主題”的課堂教學新理念,全面實施“四階段六步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即課堂教學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鞏固訓練”四階段以及“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案導學,自學提問;師導生學,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師點撥;基礎訓練,運用發展;布置作業,拓展提高”六個教學基本環節,形成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風格。建立新型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圍繞新課堂教學模式,建立起新的評價體系,以此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

二、基本課型例析

(一)新授課模式。新授課是以知新、建模和方法探究立意的一種課型。它注重自主性、互動性、互助性,體現過程性,著眼探究性。課程標準提出:新授課教學時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因為只有把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教學,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結構,實現學生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的發展。遵循上述理念,參照我校“四階段六步導學”教學模式的總體要求,我們確立了“目標展示與提出問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展示交流→講解釋疑→課堂檢測與總結提升”的新授課教學模式。1.課前自主學習階段。課前學生依據教材和教師的提示學案,搜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資料,并通過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斷、想象等,獨立完成學案中自主模塊上的題目,并記錄好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教師上課前要收閱學生的學案,了解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學生的認知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預習,非常有利于鍛煉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2.新授課課堂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創設情境、課題導入是一節課的開頭戲,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新課程強調“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因此,在新課程的導入中,要盡可能地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在生產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事物。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帶著情感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2)學案設疑,自主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提出具體明確的預習和自學要求,如具體的看書范圍、要思考的問題、用多少時間、要達到什么目標等。學生根據學案上教師設計的問題、創設的情境或導讀提綱,進行自主學習。學生要記錄好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問題,為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打好基礎。學生自學時,教師要認真巡視,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梳理歸類,做到心中有數。這一環節主要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基本上不直接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3)合作探究,質疑解難。合作互動的目的是使不同的思維方法能通過碰撞而相容,促進反思與互評,尋求最佳方案。學生把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或新發現的問題提交給學習小組,在合作小組中進行集體互助攻關。在互助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小組成員還要提出質疑甚至相反的觀點,促使思維向縱深發展。學生要在質疑問題、辯駁解疑的過程中,理清思路,解決問題,形成觀點。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觀察問題所在和問題出現的原因,及時匯總學生交流展示中出現的問題,準確把握各小組在合作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為精講點撥做好準備。(4)組際展示,交流提升。經過合作探究,學習小組依托學案上教師預設的問題和討論后形成的一致意見,由小組指定發言人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進行交流展示。展示時要說出本小組的分析過程和解題思路以及最終的答案。其他小組的同學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記下疑問。展示結束后,其他同學對展示小組的評價應做到客觀,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并要求答復,但不能針對展示人本身。沒有具體的問題時,也可以適當地從準確性、新穎性、實效性、語言表達等方面指出長處和不足。展示的方式要豐富多樣、新穎活潑。展示內容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也可以由教師指定,還可以就復雜問題合作展示,也可輪流展示,也可小組間“找問題”展示,也可師生共同展示……展示交流時要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自己的思路,要能夠讓其他學生在傾聽的基礎上學會思考。教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協調員、導演、聽眾的角色,在所有展示結束后,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中發現的問題,對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解難答疑,總結答題規律,點撥答題方法與思路。在點撥中要做到“三不講”,即大多數學生都掌握的不講,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掌握的不講,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后能掌握的不講,對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問題重點講評。(5)達標練習,補救強化。達標練習不僅可以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反饋矯正,補救強化。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達標練習題時要分析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易混點、能力點及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思維深度,選擇貼近學生水平、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目來進行當堂達標測試,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遷移到生活中加以運用,體會學以致用的樂趣。達標練習要限定時間,讓學生獨立作答,以實現反饋矯正和當堂清的目標。完成任務后,可通過教師抽檢、小組長批閱、同桌互相批改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教師要及時針對易錯點進行講評點撥,確保訓練的有效性。(6)課堂小結。課堂小結是高效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包括復習本節內容,使知識條理化;概括重點,使知識得到升華;揭示方法,形成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的重要一環。常見的課堂結尾方法有下面幾種:①小結式:小結式結尾,是對一堂課的主要內容、知識結構、技能技巧進行概括、整理。小結可通過簡述、提綱、圖表等形式,用來指出重點,使學生對整堂課有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②設疑式:在一堂課結束時,提出下節課要進行探討的問題,供學生課下思考。“疑”是學習的開端、思維的動力。學生碰到新問題,用原有知識不能解決,需要將知識擴展深化,“設疑”建立了“需要”,“需要”催生了“興趣”,“興趣”促進了“思考”,“思考”幫助了“理解”。學生通過課后預習,解決了部分問題,產生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信心。③呼應式:在一節課開始時,教師可以用提問或設疑的方法引入課題,而在該課結束時,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解決課前教師提出的問題。判斷學生對物理知識是否理解的重要標志就是能否把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緊密聯系起來,納入原有的知識框架,并且用來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前呼后應的課堂教學,既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又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了新知識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從中獲得一些“勝利感”,在得到喜悅中受到鼓舞,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復習課模式。根據我校“四段六步導學”教學模式的總體要求,結合物理學科的實際,匯總近年來物理教學改革的經驗,我們確立了“復習要點展示→基礎盤點與自主復習→小組討論→展示交流→講解釋疑→課堂檢測與反饋糾偏”的復習課教學模式。1.復習課的準備。(1)學案制定。通過集體研究確定復習課的重點、難點、基本題型、主要方法,然后由一人主要負責,其他人協助提供材料或其他幫助,制定學案。學案在交付印刷前,教師要先做,做完后交流。由學案制定人講解學案制定的設想和各部分的使用建議,其他老師提出修改意見,形成共識。學案分五部分,即:基礎知識梳理、基礎練習自測、重點難點講練、變式對應訓練、分類提高練習。前兩部分主要用于課前學生自主復習和課堂的協作交流,第三、四兩部分是課堂師生共同探究的主體內容,第五部分是選做練習,提供給基礎較好的學生。(2)課前自主復習。下發學案,讓學生在課前根據學案的引導,對基礎知識基本方法進行自主復習,完成學案的知識梳理和基礎自測部分。2.課堂教學過程的基本模式。本著促進合作探究、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提高課堂效率的總體原則,我們把課堂教學過程細化為六步。(1)展示復習目標,明確復習目的。介紹所復習內容的重要意義,幫學生明確復習任務,如重要知識點或重要方法、重要模型、重要題型等。在制作學案時,圍繞復習內容,從理解、應用、方法、綜合幾個不同的角度,精選例題,并配以同類練習。課堂上先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獨立完成。(2)交流討論、合作探究。分小組交流討論學案,并把不能解決的疑問記下來,在課堂上交流展示。(3)教師答疑,分類講練。根據學生分組交流討論的結果,解答學生的疑問,糾正學生的錯誤。并對本節復習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解點撥,幫學生形成對基礎知識的系統認識。(4)達標檢測,運用發展。設計針對性強的課堂練習進行達標測試,通過表象不同而實質相似的題組訓練,幫助學生實現對方法、題型的深入理解。要學生當場限時完成,檢測本節復習效果。(5)總結提升。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對本節知識方法進行總結提升,幫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6)布置作業,分類要求。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全體學生都要整理學案,歸納總結所學內容。要求部分學生完成選做練習。(三)講評課模式。講評課是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好物理講評課可以糾正錯誤、揚優補缺、豐富體驗、鞏固雙基、規范解題、熟練技巧、開闊思路,提高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四個階段: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個人糾錯)→合作探究(小組研討,合作糾錯)→展示交流(集體研討,教師點撥)→鞏固訓練(錯題糾正,舉一反三)。1.課前準備。(1)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批閱。每次考試后,學生都迫切想知道自己的成績,想知道自己哪道題為什么會解錯,到底錯在哪里?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熱情會逐漸降低。故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批閱,將試卷返回到學生手中。(2)在試卷上加評語。教師在試卷上寫上合適的評語,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法、學習態度;通過評語來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效果肯定比平時的說教好很多。評語可以是:贊揚式、鼓勵式、啟發式、提醒式……2.講評課六個基本教學環節。(1)展示考試目標,明確能力要求。教師要明確試卷的結構、難度設置、能力要求、知識點要求等,學生要對照自己的錯誤,感悟自己的不足。(2)自查糾錯,分析成因。學生在考試中出現錯誤,并不一定是不會。教師應在下發試卷后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讓他們獨立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盡可能地自我糾正。(3)交流誤區,合作解疑。對于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應該與小組成員緊密合作,共同探討,直至將一些問題徹底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予以整理,提交課堂討論。課堂上,主要進行整體交流展示。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開動腦筋,以使問題水落石出。(4)點撥引導,查缺補漏。對于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要通過講,幫助學生發現思維誤區,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進行思維碰撞,達成共識;教師要選擇學生出錯率較高的題目進行講解,主要講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講理論與知識的欠缺、答題的思路;講評學生出錯的原因、命題者的意圖;評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的情況;從學生思維深處找到病根,真正讓學生走出思維誤區,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5)變式訓練,鞏固提高。對于在閱卷過程中和學生參與糾錯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教師要圍繞相應的知識點設計變式訓練,不能就題論題孤立地講解,要善于透過表面現象,抓住物理問題的本質特征進行開放、發散式的講解。①對物理解題思路發散———“一題多解”。②對物理情景發散———“一題多聯”。③對物理問題發散———“一題多變”。進行“一題多變”,可將原題中的物理問題情境、已知條件、設問等進行改動,然后再重新進行分析、求解。如,可將靜態的物理情境變為動態的物理情境;或改變命題條件,或將題中的因果關系顛倒等。此訓練宜由淺入深、步步推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6)課堂小結,布置作業。講評課后必須根據講評課反饋的情況進行矯正補償,這是保證講評課教學效果的必要環節。可要求學生將答錯的題全部在試卷上訂正,也就是平時我們說的百分卷。并把自己在考試中出現的典型錯誤收集到“錯題檔案”中。教師要及時依據講評情況,再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份練習題,作為講評后的矯正補償練習,讓易錯易混淆的問題多次在練習中出現,達到幫助學生矯正、鞏固的目的。布置作業要恰當,教師不能迫使學生陷入題海,盲目地應付題目,要讓學生學會靈活地運用知識。

三、應注意的問題

“四段六步導學”教學流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環節,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要求不盡相同,教師要根據學科、課型特點進行靈活處理。“學案導學”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案導學的落實效果將直接決定“四段六步式”高效課堂模式的實施效果。因此,課前編好學案,課內用好學案是成功實施此教學模式的關鍵。教師要把握好教材和學情。教材的重點、難點把握不準,學生的易錯、易混、易漏點摸不清楚,教師的講解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就難以達到優質高效的教學目的。

作者:李慶林 單位:山東肥城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