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強度教學設計論文

時間:2022-07-24 03:59:00

導語:電流強度教學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流強度教學設計論文

一、教學設計

(一)設計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內容可分成“電流強度”和“電流強度的單位”這兩個要點。這節內容篇幅少,教材上只有一頁半,沒有設計學生實驗略顯單調,而電流強度這個概念是初中物理學中六個基本電學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學習其它電學知識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地建立電流強度的概念,我們想探索一條把基礎教學和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有機的結合起來的,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上,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兩點:1.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增設。2.例題的選取和解題方式的選擇,拋棄那種重結論,輕推導過程,由老師演示分析得出結論的傳統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參與。學生活動占90%以上。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思想。

(二)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的設計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不論是老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但是教材在設計上只有一個老師演示實驗,根本沒有學生實驗,基本上是把電流強度這個概念硬抬出來推給學生,使許多學生對電流強度概念的建立常常感到不十分清楚,對電量、單位時間、導體橫截面及電流強度的關系。攪成一團,理解不透徹。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設計上,我們把老師的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實驗來做,并結合教材利用電流熱效應的大小來判斷電流大小這一指導思想,新增加設計了電流通過導線,導線發熱,電流越大,發熱越強這個學生分組實驗,以提高學生對電流強弱的感性認識,并自制了簡易水輪機,教師演示了水流大小和流量的關系,以相同橫截面積上1秒鐘流過的水量來衡量水流大小,幫助學生建立電流、水流類比的思維方式;并將教材P65圖5──3的圖示做了一定的修改,利用幻燈教學把它由靜片改成了動片,幫助學生認識在相同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少、電流小;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多,電流大的概念,掃清學生在認知上的障礙,順利地導出I=Q/T的定義式。

(三)例題和解題方式的設計

由于教材在設計上沒有安排一個例題,而許多學生對電流強度、電量和時間、電流符號I和安培符號A很容易混淆,對安培、毫安、微安這幾個單位的大小也缺乏感性認識。針對這種情況,我增添了三個例題。例一,幫助學生掌握Q、I、t的基本練習,訓練單位換算的能力,讓學生進一步在練習中理解電流強度的意義。例二,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為主,采用自行編題的方式,消化和鞏固電流強度的概念。例三,結合實際情況,開拓學生思維,把物理知識和日常生活現象聯系起來,既強化了物理知識的理解,又達到了教育人的目的。同時,在解題方式上采用幻燈教學手段,優化了課堂教學模式,特別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所有例題都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上黑板演練,改變了過去例題由老師演講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方面做了一定的嘗試。

二、教案

(一)教學目的及育人因素

1.理解電流強度的概念及定義公式

2.掌握電流強度的單位及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4.探索把物理基礎課、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

5.通過對安培的簡介,培養和教育學生為祖國的四個現代化而刻苦專心的學習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電流強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

2.電流強度的單位及換算。

(三)教學器材

干電池66節,小燈泡23個,水龍頭一個,自制簡易水輪機一臺,塑料盆一個,小量筒二個,幻燈機一臺,幻燈片若干,導線若干,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物理教科書第二冊66本。

(四)教學方法

實驗探索,分析歸納啟發式教學。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教師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電流,知道電流是有方向的。請一位同學回答:“電流的方向是怎樣規定的呢?”

學生A:把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教師講述:下面我們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電流除了有方向之外,有沒有大小之分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同學們可利用桌上的實驗器材來先做一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