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藝術對學生的影響

時間:2022-08-11 10:27:16

導語:物理教學藝術對學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藝術對學生的影響

教學是一種科學的行為,而且也應是富有藝術美的行為.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我們的任務就是走入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的心靈去感染他、鼓舞他.而最貼近人們心靈的就是藝術,所以成功的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我們物理教師如果用藝術渲染課堂,就可以使物理教學充滿生機,給學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從而激起他們高漲的求知欲望,在美的享受中獲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教學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下面僅就物理教學藝術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藝術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夸美紐斯認為,教育者的藝術表現在使學生能夠透徹地、迅速地、愉快地學習知識技能.物理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學生渴望獲得和不斷追求真理,并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去探索和認識客觀世界,所以物理教學藝術的作用,在于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1.巧妙設計物理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的學習欲望都是由一個個“是什么”、“為什么”點燃的,學生發出“是什么”的疑問是因為學生不知道,而“為什么”則是因為學生察覺自己所知竟然有誤.我們可以根據這兩點精心設置物理情境.例如,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教師可介紹一個生活中的情境:用課件展示一幅漁民拿著槳在水中劃船的圖片,問:如果這個漁民不劃船,船會不會運動?學生回答:不會.再問:是誰給了這條船一個力,使這條船運動?大部分學生認為是漁民.這時給出正確答案:水.學生發現答案跟自己的猜測不符,很快集中起注意力,用期盼的眼光望著老師.這為分析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結論創造良好的認知起點.這樣,學生不僅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而且獲得了知識.這就是藝術的效果.

2.指引學生“探索實驗”,體會學習的樂趣書中的知識,是科學家早已發現、已形成定論的知識,學生的學習過程以自己的認知為基礎、有選擇地吸收外部輸入的各種信息,教學的藝術就在于找準學生心理狀態的“固有頻率”,使教學信息收發達到同步,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同時,物理知識的傳授應是一個學生自己思考的探索過程,從這一意義上看,學習活動不僅是由認知和情感共同參與的過程,也是一個知識“再發現”或“重新發現”的過程.“實驗探索”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探索和求證知識,不僅可以深化學習興趣,而且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處于主導地位,設計好合理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學生是探索知識的主體,教師應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

二、教學藝術能夠促進學生發展

物理教學必須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為完成教育培養目標作出貢獻,應致力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和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這體現著教師的藝術水平.

1.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只能使教學處于教師“給”與學生“收”的單調局面,學生在物理的學習中永遠處于被動的地位,這對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毫無裨益.要想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的大腦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設計一些讓學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問題,讓學生思維,可以通過設計實驗情境、故事情境、習題情境、漫畫情境等,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獲取物理知識.

2.讓學生學會獨立學習所謂獨立學習,是指學生離開教師,甚至以后離開學校參加工作后也能學習.在物理教學中,是引導學生獨立地學習,還是手把手地操縱學生學習,既是一個教育觀念的問題,也是一個教學藝術的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學生學習,使他們能夠不斷地獨立地獲取新知識.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過程應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是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時教師要立足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引導啟發學生積極地去學習、去探索.有時,還要經過一段設疑———質疑———釋疑的幾個反復過程,逐步建立起正確的認識,要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而想通,在學生感到自己無法解決矛盾時,教師再適時予以引導點撥.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體會到的獨立學習的樂趣,掌握獨立學習的方法.這必將對學生以后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力.

總之,教師如果能夠在課堂熟練而恰當地運用各種教學的藝術手段,不僅能促進學生當前的成長,還會對學生以后的成才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必須強化自己各方面的素質,讓自己的課堂更具有藝術的魅力,讓物理教育對學生的成才提供更強的助力,為國家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