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分析

時間:2022-06-27 10:38:26

導語:農村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分析

摘要:為了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物理素養,文章提出了在農村初中開展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策略,包括滲透物理學科思想,為探究式教學奠定基礎;以設疑驗猜的方式開展探究式教學;開展“物理與生活”相結合的探究式教學;拓展實用問題,從實踐中深入探究物理價值。

關鍵詞:農村;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

農村學生物理基礎和物理素養普遍偏低,在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學在物理教學中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農村初中開展探究式教學很有必要[1]。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了在農村初中開展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策略,具體如下。

一、滲透物理學科思想,為探究式教學奠定基礎

物理教學除了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相應的物理知識外,還要求學生運用物理思維思考問題,提高自身物理學習能力。在物理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物理學前沿信息,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科學的偉大,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物理學的發展史,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的由來及發展歷程,學習物理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學習物理工作者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和嚴謹求實的科研精神。實踐證明,這些方法應用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講授“電與磁”這部分內容時,向學生講述了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即“電生磁”的現象,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經過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后,還始終堅信電與磁是緊密聯系的,他經過十多年的堅持與艱苦研究,終于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即“磁生電”現象。學生在聽這一段物理學發展史時神情專注,眼神中充滿憧憬,當時,筆者明顯感覺到學生更加喜歡物理了,學習物理的興趣更加濃厚了,這對提高學生科學思想意識是很有益處的,這樣學習物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2]。

二、以設疑驗猜的方式開展探究式教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緊密。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與猜想、驗證猜想的過程,是探究式教學的關鍵。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轉變教學思路,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將物理學習轉變為輕松、活潑的科學探究過程。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可以將理論教學與實驗學習相聯系,以設疑、生活現象等方式進行導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實驗器材、教具、多媒體等設備,豐富教學過程,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創設了問題情境:兩個相同的量杯分別裝有250mL的水和250mL的酒精,將水和酒精倒在一起是不是500mL呢?學生一致說是。可是,當筆者將這兩種液體倒在一起時,量杯上的數據卻并不是學生所預料的那樣,兩者相加不足500mL。這一現象引起了學生的好奇,筆者借此引導學生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迅速被調動起來了。于是筆者繼續提出問題:要是將其他不同的液體倒在一起會不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呢?比如,把水和汽油倒在一起。這樣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在主動探究之后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也可以把設疑驗猜整個過程都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探究,教師在旁邊指導。例如,在講授“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這部分內容時,筆者事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并查閱有關資料,對自己不明白的或較感興趣的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把問題發到班微信群里,師生在課堂上一起探究解決。需要用到的器材學生上課前可以去物理實驗室借取或自己從家里帶過來。筆者剛布置完學習任務,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起來了,都迫不及待地看起書來了。當天晚上,筆者看到學生在微信群發了很多問題,筆者把這些問題收集起來,制成PPT。第二天在課堂上將這些問題逐個展示,每個問題的后面都備注著提問學生的姓名。學生看到問題后,有些在小聲地討論,有些舉手想要回答。看到有學生舉手,筆者就讓學生(一個或幾個)來到講臺說出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有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根小小的鐵釘放進水里會沉下去,為什么用鋼鐵做成的大輪船在水里沒有沉下去呢?”另一個學生看到這個問題,就說了他的思路并進行了演示:用橡皮泥捏成一個“小小的鐵釘”放在水里,看到“小鐵釘”沉下去了,再把橡皮泥捏成“大大的輪船”放在水里,而“大輪船”并沒有沉下去,然后他再把其中的蘊含的物理道理說出來。提出那個問題的學生聽他這么一說,頓時恍然大悟,其他學生也因此明白了輪船的工作原理。在解決熱氣球問題時,筆者看到個別學生把“孔明燈”都帶來了。整節課學生都樂在其中,問題也都被探究解決了。這樣的課堂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開展“物理與生活”相結合的探究式教學

物理現象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式教學將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入物理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物理知識。比如,在教學“壓強”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這一陌生的概念轉化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解釋。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交流“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舉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釘為什么一端是尖尖的,而另一端卻有大大的釘帽,這樣設計有什么科學道理,通過正確引導讓學生理解壓強的概念,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決定壓強的因素。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往往對某些現象習以為常,并不會過多地去思考和探究。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思考這些生活現象,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解釋和解決現實問題,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他們積極思考、積極探索。

四、拓展實用問題,從實踐中深入探究物理價值

物理學習要聯系生產和生活,不僅讓學生學習到物理知識和技能,還要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生活。這就要求教師要給學生構建體驗物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的平臺,讓學生從實踐中深入探究物理價值。例如,在學習完“各種面鏡”的內容后,學生對凹面鏡、凸面鏡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可讓學生課后探討如下問題:當信號不好時,如何成功發送“短信”?該問題成功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在農村,多數學生有“信號不好”或“沒信號”的經歷。教師可提示學生從凹面鏡“聚焦”的性質這一方面,認真思考,積極探索。學生可用家中的鋁鍋來接收信號,也可巧借地形優勢,讓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焦點”處增強信號,還可用農用薄膜與木棍做成凹面鏡狀,增強信號……通過實踐與探討,學生正確掌握了物理原理,提高了自己的物理學習能力。

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和實踐,讓學生體驗到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樂趣,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開拓學生的物理眼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總之,物理探究式教學在現代物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把握學生認識規律,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使物理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輕松,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譚波.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30(7):19.

[2]齊東明.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J].價值工程,2010,29(36):280.

作者:李建新 單位:懷集縣梁村鎮永鎮初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