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問題情境創設分析
時間:2022-06-27 10:36:44
導語:高中物理教學問題情境創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的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法無法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也不能體現出物理學科的價值。因此,教師在物理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實現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此外,還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反思問題的能力。分析與探究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從整個高中階段所有的學習科目來看,物理學科是學生最不喜歡的一門學科,不僅是教材內容呆板,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也是主要的原因。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問題情境生活化,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物理學科屬于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再加上物理學科來源于生活,且需要運用于生活。問題情境生活化其實是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從生活的現象更加直觀地理解物理學科的專業知識,理解了物理學科的知識后能夠運用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說在學習靜摩擦力的內容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一個啤酒瓶,并且在課堂上請一名學生到講臺上用手握住啤酒瓶,之后教師再畫出瓶子的受力圖,引導學生討論瓶子是如何受力的。之后學生得出結論:瓶子受到一個向上的力與重力。在學生得出此結論之后,教師將瓶子與學生的手涂上一些油,然后再讓這名學生手握瓶子,結果很明顯地看到瓶子滑落了,然后教師提問:“同學們請思考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是不是手握瓶子的力沒有了?如果不是,請你說明受力情況。通過對比前后兩種情況,你發現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交流這些問題,最后總結并得出結論。
二、問題情境辯論化,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語言不僅是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思維的表達。教師在教學探究性的問題時,若遇到不明確的概念,則可以通過辯論會逐漸變得具體。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還應該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雙向或者是多項互動中,從而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因此,教師在物理課堂上就可以針對性地設置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使得學生能夠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活動中,構建師生互動的課堂,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敏銳性、邏輯思維性,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規范性。比如說在講授教學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這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以“能源的未來”作為辯論的主題,讓學生自由選擇加入樂觀組與悲觀組。兩個小組的成員可以互相質疑,互相提問。在課堂上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組織者,需保持著中立的態度,確保整個辯論賽能夠順利地進行。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能源的了解就更加具體,同時也能了解到能源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能源日趨匱乏,這些問題也不斷困擾著人類。在辯論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在運用能源方面都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還有一些學生能夠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去討論能源,在學生思維不斷碰撞的過程中閃現出智慧的火花。
三、問題情境矛盾化,促進學生構建系統知識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能夠發現教師對教學的內容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在學生的腦海中卻顯得十分模糊,同時又充滿了矛盾。教師解決這些矛盾,有利于避免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犯錯誤,還有利于促進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比如說在教學自由落體運動這節課的內容時,從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物理學科時就已經接觸到了這節課的基礎內容,但是在初中階段只是表面的認識,并沒有深入地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實質。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理解本節課教學的難點內容“物體下落快慢與重力無關”這一概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在進行實驗時,首先教師讓硬幣與小紙片從同一個高度落下來。這時候大部分學生受到自身思維定勢的影響,基本上都會認為硬幣下落的速度比較快,主要是因為硬幣的重力大。其次,教師將剛才的小紙片揉成一團,再次將硬幣與小紙團從同一個高度落下,讓學生觀察,使得學生產生疑問:為什么紙片的質量沒有變化,下落的速度變了?并且讓學生從剛才錯誤的認知(物體下落的快慢與重力呈正相關)中走出來。最后教師在真空中將一枚硬幣與一片羽毛從同一個高度拋下,學生就得出了相應的結論:忽略掉空氣的阻力,在同一個地點任何物體下落的快慢都是相同的。
綜上,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要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中,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物理問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讓學生循序漸進地不斷發展認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時,還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借助各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整體的物理素養。
作者:李宏彬 單位:通渭縣第二中學
-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學中翻轉課堂的運用
- 下一篇:農村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