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個人資源培養論文
時間:2022-04-21 10:56:00
導語:企業個人資源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域中小企業的發展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以邢臺市為例,截止“十五”末期,全市縣域中小企業已發展到126009家,從業人員達到94萬人,增加值占全市GDP的72.3%,實交稅金占全市財政收入48.6%,成為增加縣域財政收入的重要源泉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依靠力量。與此同時,縣域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技術落后、管理粗放、產品質量低下、缺乏競爭力等問題突出,搞好縣域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的培養已成為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本文以邢臺市縣域中小企業的實證調查為基礎,結合外地以至國外發展縣域中小企業的經驗和做法,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著眼,認為,在我國縣域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培養與開發方面,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立足宏觀戰略格局,充分重視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投資
縣域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的培養事關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宏觀戰略格局。從目前情況來看,產業結構的類同以及較低的進入門檻,使得二次創業中的我國縣域中小企業在國內的競爭趨于白熱化;隨著我國全面入世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也使縣域中小企業直接參與國際競爭成為一個現實問題。從邢臺市的具體情況來看,近些年來,縣域中小企業產品出口比重持續上升,外貿依存度不斷加大,2004年,邢臺市縣域中小企業出口產品交貨值已達51.2127億元,從業人員年末人數為40721人。產品出口對企業的質量意識、品牌意識、規則意識以至經營理念都提出了全新要求,歸根到底,對縣域中小企業各類員工的素質提出了全新要求,縣域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正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根本因素。眾所周知,人力資源即一定范圍內人口所具有的現實和潛在體力、智力、知識、技能和勞動態度等,將其投入到生產中,就成了人力資本。在現代社會中,人力資源,特別是受到良好教育和具有創新合作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從某種程度上講,對經濟和高科技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已成為“第一資源”,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把資源開發戰略重心由開發物力資源向開發人力資源轉移,人力資源投資也成為回報率很高的投資。近代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認為,資本大部分是由知識和組織構成的,“所有資本中最有價值的是對人本身的投資”。
縣域中小企業的規模偏小,企業無力拿出大量資金用于人力資源開發。以邢臺市羊絨業的發展為例,2003年,邢臺市規模最大的東高集團擁有員工800人,最小的絨衫廠僅12人,整個行業中50人以下的企業占53.3%,100人以下的企業占到了76%。此外,由于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的存在以及高校大擴招后出現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企業缺乏對員工培訓進行長線投資的積極性,企業對人才的掠奪使用不加培養與員工的隨機跳槽快速流動之間形成了惡性循環。現代人力資源理論大師舒爾茨指出,現實中好多我們稱之為消費的東西,實際上屬于人力資本投資的范疇,如教育、培訓、衛生保健和遷移等,因為這些投資活動帶來了人們體能、知識和技能的增進,并由此帶來了經濟增長和個人收入提高。有鑒于此,在發展縣域中小企業的過程中,企業和政府都要轉變觀念,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充分重視人力資源投資,切實搞好企業內部的員工培訓,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教育,堅定不移地發展職業教育。
二、把握縣域中小企業集群成長趨勢,建立政府主導型的人力資源投資體制
近些年來,我國縣域中小企業的發展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集群成長趨勢。所謂集群成長,是指眾多生產經營同類產品的企業甚至其上下游關聯企業在一定地域范圍內自主集聚,依靠高度的專業分工形成區域特色主導產業。據統計,到“十五”末,邢臺市縣域中小企業已發展形成了10億元以上特色產業13個,產值達到543.8億元,占全市縣域中小企業總產值的61%,形成了一些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的區域特色主導產業,如素以“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而著稱的羊絨產業年產值已達120億元,全國最大的自行車零部件集散地平鄉縣的自行車及其零件產業年產值達到60億元,以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二的華龍集團為代表的方便面產業產值達到32億元。促進縣域中小企業的集群成長、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已成為“十五”期間邢臺市發展縣域中小企業的主要舉措。邢臺市委市政府已經提出:到2007年,邢臺市羊絨、食品、自行車零件等七大龍型經濟和九大特色產業的年銷售收入要達到1000億元以上、年均遞增13%以上,其在全市工業經濟中的比重將超過2/3。從發達國家以及國內發達地區的經驗來看,集群成長必將成為中國以縣域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縣域中小企業發展的主流模式,在邢臺市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資金人力等諸多制約因素一時難以解除的情況下,集群成長更是邢臺市縣域中小企業的生存方式和發展出路。
集群成長給縣域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培養方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集群企業內部形成的知識更新、技術進步機制迫使政府以投資主體之一的身份進入培訓市場,加強行業指導,建立政府主導型的人力資源投資體制。這是因為:第一,聚集區域內高度的專業分工以及單個企業工序的單一化,使得操作技能變得相對單一,員工的技能也往往是在先行上崗后經過短暫的見習以及原有職工手把手的教習而獲得的;生產過程中所累積起來的經驗,往往是通過自然交往以非正式的方式在員工之間乃至企業之間進行擴散。這種個人屬性很強的、蘊藏在人們大腦中的隱含經驗類知識,從人力資本產權的角度看,其剩余索取權難以被企業占有。第二,同一地域內部大量存在的同質企業以及同樣大量存在的同質員工,使得勞資雙方的談判地位都很強,“跳槽炒老板”和“換人炒魷魚”的行為都非常容易發生,勞資之間的契約關系非常脆弱,更加打擊了企業投資人力資源的信心和積極性。第三,企業的集群成長往往與區域主導產業相伴相生或互為增強,“同質”的生產工藝和“同質”的經營方式使得相關的員工培訓帶有很強的“通用性”,這就使得由政府出面進行員工的基本職業技能培訓更具有規模效益在客觀上要求地方政府以區域企業總的身份進行適齡勞動力的培訓,以增強區域企業的集團競爭力、取得對其他區域的經濟競爭優勢。邢臺市有些地區已開始了這方面的有益嘗試,例如,清河縣就業訓練中心主動深入企業了解人才需求動向,有針對性地舉辦培訓班,免費為企業培訓橫機熟練工,既解決了企業的用工問題,又有力地推進了該縣羊絨產業向縱深發展。浙江省衢州市推行的“企業訂單、政府買單、農民培訓”做法,更是政府“充分”介入的生動體現。
三、立足人力資源的全面開發,構建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
根據有關統計資料,邢臺市縣域中小企業員工素質整體偏差,以2004年為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職工只有21148人,中專及技校文化程度的職工人數為34912人,分別僅占縣域中小企業員工總數的2.13%和3.52%。從各類員工的構成來看,邢臺市縣域中小企業短期內最緊缺的是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尤其短缺的是高素質的企業家;但從長期來看,直接從事生產的一線工人的素質將從根本上制約著邢臺市縣域中小企業的長足發展。從邢臺市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考慮,必須加強人力資源的全面開發,克服單純和片面關注少數人才開發的傾向,以人力資源結構優化和調整為根本,既要注重科技人才創新能力的開發,又要注重企業家管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知識的更新和開發,還要加強勞動者適應高技術廣泛應用的能力開發,特別是高級技術工人的培養。為此,我們要樹立人力資源配置市場化的理念,構建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打破人力資源的部門、所有制壁壘。短期內抓引進,努力營造一個重視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寬松環境;從長期看,立足于內部培養,創造條件引導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縣域中小企業就業,將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從根本上提高縣域中小企業員工素質結合起來,將地方大中專院校的發展與縣域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結構的改善結合起來,作為一項戰略逐步實施,邢臺市縣域中小企業的發展與人力資源結構之間的矛盾就能較好解決。
參考文獻:
[1]邢臺市中小企業局.邢臺市中小企業“十五”計劃和2010年目標規劃[Z],第1頁
[2]邢臺市中小企業局.縣域中小企業出口情況表[Z](2004年鄉企年綜3表)
[3]邢臺市中小企業局.鄉企年總附表1[Z](2003年)
[4]邢臺市中小企業局.邢臺市中小企業“十五”計劃和2010年目標規劃[Z],第3頁
[5]中共邢臺市委辦公室.辦公室通報[Z](2003年第8期),第27頁
[6]邢臺市中小企業局.縣域中小企業主要經濟指標表附報資料[Z](2004年鄉企年綜1表附)
- 上一篇:個人資源招聘成本論文
- 下一篇:商業企業個人資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