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針對信用卡持卡人個人道德存在風險預防論文

時間:2022-11-11 04:12:00

導語:銀行針對信用卡持卡人個人道德存在風險預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銀行針對信用卡持卡人個人道德存在風險預防論文

摘要:在信用卡1風險中,持卡人的道德風險日益凸現。在銀行卡聯網通用體系下,這種源于發卡端的風險已逐漸延伸至收單機構。本文闡述了在信用卡套現中由持卡人道德風險所引發的收單業務風險,并在明確收單機構角色定位和收單責任的基礎上,提出了收單機構對于此類風險的預防、識別和補救措施。

關鍵詞:道德風險,信用卡套現,收單責任,收單業務風險管理

道德風險是指經濟活動中的一方不完全承擔潛在風險或現時風險后果時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利行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發卡市場中,各發卡銀行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對申請人的資信審查,導致了發卡膨脹和授信過度,擴張了包括道德風險在內的各種信用卡風險。

典型的持卡人道德風險表現為持卡人參與欺詐交易2,進而否認交易,以達到逃避還款的目的。根據現行的銀聯卡業務運作規章,發卡銀行完全有可能將由此遭受的損失轉嫁至收單機構。這種基于持卡人道德風險引發的收單業務風險亟需引起收單機構的高度重視。

1.信用卡套現蔓延的成因

目前以貸款咨詢、財務顧問、養卡公司等名義出現的專業信用卡套現中介機構有隱性蔓延的態勢,再加上“兼營”信用卡套現的特約商戶,保守估計套現商戶涉及面占全部存量商戶的5%左右。作為一種“民間融資渠道”,信用卡套現實質上是一種欺詐銀行資金的違法行為,存在放大信貸規模,危害金融安全等潛在風險,同時會產生竊取信用卡資金,洗錢犯罪等衍生風險。

1.1信用卡套現能提供迅捷的短期資金來源

由于目前我國銀行體系融資的定價和審批較為嚴格,資信程度不夠或沒有擔保的企業和個人很難取得銀行授信。而通過信用卡套現,持卡人可以迅捷地獲取最長達60天的免息銀行資金3。如果多卡循環套現,理論上可以無限期地占用這部分銀行資金。出于短期資金周轉或投機需求,信用卡套現被不斷放大。

1.2特約商戶能以低成本獲取高收益

除了為熟人偶爾提供套現便利外,特約商戶收取的套現手續費收益扣除支付的刷卡交易手續費后的凈利潤相當可觀。無論是專業信用卡套現公司還是“兼營”套現的特約商戶,均無顯性的風險和成本,在高收益誘惑下,涉及套現的商戶面逐步擴大。

1.3收單機構被動發展高風險商戶

近年來,各發卡銀行相繼開展收單業務,加上專業化收單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在經濟發達地區扎堆競爭,市場競爭壓力加劇,各收單機構在競相壓價的同時,已無法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篩選商戶。在這種情況下,潛在的套現等高風險商戶入網不可避免,再加上后繼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了套現商戶不斷增多。

1.4缺乏打擊信用卡套現手段和依據

《刑法》規定了四類信用卡詐騙活動4,但對信用卡套現行為未作出明文禁止規定,因此打擊信用卡套現缺乏法律依據。同時,由于信用卡套現商戶面廣、量大,絕對資金量較小,行政管理手段缺失,司法成本過大,造成了對信用卡套現的打擊力度不夠。

2.持卡人道德風險引發收單機構風險的途徑

當信用卡套現產生的還款義務,因持卡人到期現金鏈斷裂而無法償還,或持卡人主觀惡意而拒不償還時,持卡人往往會故意否認本人交易5,以達到逃避歸還欠款的目的。在實務中,發卡銀行面對持卡人否認交易拒絕還款時,需向收單機構調取POS簽購單據核實簽名,以證明是持卡人本人交易而要求其履行償還義務。

2007年12月施行的《銀聯卡差錯處理操作指引(1.01版)》賦予了發卡銀行調單主體資格6。這種當發卡銀行面臨資金損失而主動發起的調單,權利有效期長達六個月。也就是說,當一筆信用卡交易成功后,在未來六個月時間內,收單機構都面臨發卡銀行調單的可能。

由于涉嫌套現的特約商戶規模小、流動性大,內部管理混亂,一旦出現交易單據丟失甚至惡意倒閉等情況,收單機構將無法從特約商戶處獲取原始交易單據,而被迫對發卡銀行發起的調單,以“04-交易憑證無法提供”進行回復,或者超期不予回復。在這種情況下,發卡銀行就認為持卡人否認交易的情況屬實,并發起退單7,而收單機構必須履行退單資金的先行償付義務,再由收單機構向商戶進行追索。如果追索失敗,收單機構將因此承擔最終損失。持卡人道德風險延伸至收單機構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3.收單機構的角色定位和風險管理

在一個完整的銀行卡受理體系中,收單機構不僅定位于“市場拓展者”,同時扮演著“特約商戶管理者”和“交易安全維護者”的角色,承擔著商戶管理和安全交易的責任和義務。2009年4月召開的人民銀行等四部委聯席會議研究了加強銀行卡風險管理,預防和打擊銀行卡犯罪的政策措施,要求收單機構要加強銀行卡受理市場的風險管理,全面落實收單機構對特約商戶的管理責任。

對此,收單機構應明確自身責任義務,高度重視信用卡套現可能引發的風險,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強化內部控制,加強各方協作,盡可能降低風險,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切實履行收單機構的職責,促進銀行卡受理市場又好又快地健康發展。

3.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立足于風險預防,收單機構應在前端識別風險商戶,拒絕入網,管好商戶POS機具,從源頭上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3.1.1從嚴審批新商戶入網

對所有新入網商戶,應通過中國銀聯風險信息共享系統進行審驗,從簽約材料的審核和現場查核實兩個環節進行控制。由于套現等高風險商戶一般集中在銀行卡交易手續費率較低(1%及以下)行業的個體工商戶8,因此對此類商戶入網要從嚴把關,應實地查看其主營業務開展情況,重點強調和提示銀行卡受理協議中有關禁止類交易的條款。

3.1.2加強對特約商戶的風險教育

收單機構對新入網商戶要加強風險警示教育,指導其規范操作,安全交易,提高風險意識。對已入網的特約商戶,要定期開展后續培訓和持續督導,落實風險責任,維護存量市場的穩定健康運行。

3.1.3建立風險商戶信息通報機制

人民銀行支付結算主管部門應從維護轄區銀行卡受理市場理性競爭和穩定發展的高度,牽頭建立收單機構信息共享機制,定期通報風險商戶及其經營者名單,交流本地區打擊信用卡套現等欺詐交易的動態情況,防止風險商戶在其他收單機構重復入網。

3.1.4加強收單機構與發卡銀行的信息溝通協調

收單機構和發卡銀行應保持良好的信息溝通和交流。當收單機構發現POS終端集中頻繁出現同一銀行信用卡交易時,收單機構要高度懷疑欺詐交易的可能,并將交易卡號及時告知發卡銀行,便于發卡銀行對持卡人交易進行監控和采取止付等措施制止非法交易再次發生。同樣,發卡銀行對已確認的欺詐交易卡號,應跟蹤其刷卡終端,把交易終端號及時告知各收單機構,提示風險。通過這種雙向的信息溝通與交流,能夠較好地遏制包括信用卡套現在內的一系列信用卡欺詐交易活動。

3.1.5加強對POS機具的管理

移動POS機具的使用,使得信用卡套現活動的流動性加劇,跨地區套現商戶已不鮮見。收單機構要重視移動POS機具的管理,謹慎投放移動POS機具,并要求電信運營商關閉SIM卡漫游功能,限制移動POS機具的跨地區交易,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信用卡套現的蔓延。

3.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立足于風險識別,收單機構應對已入網的特約商戶開展持續的交易監控和現場調查,對涉嫌信用卡套現的商戶,應采取限制交易、撤回POS終端的措施,把風險控制在潛在狀態。

3.2.1開展持續的交易監控9

交易監控可以采用計算機監控和人工甄別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設置縱向比較、大額交易等風險識別指標,建立風險監控模型,由計算機初步篩選出涉嫌套現商戶的名單。然后由專業風險管理人員調取交易,運用職業判斷,進行人工甄別。

3.2.2現場調查涉嫌套現商戶

對確認的涉嫌套現商戶,收單機構應及時開展現場調查,在現場調查過程中,要積極爭取工商、稅務機關等部門配合,了解商戶的實際經營和銀行卡交易情況,一旦發現其交易與經營規模明顯不符,或機具被挪用等異常情況,應認定其為風險商戶。

3.2.3采取強制退網措施制止其交易

對認定的風險商戶,收單機構要依據銀行卡受理協議,采取強制措施,及時凍結或注銷其終端,并及時撤回機具,索取交易原始單據,以防止風險的擴大。同時,將風險商戶的有關資料上報中國銀聯風險信息共享系統和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如涉及金額巨大,應及時報告人民銀行反洗錢部門和公安機關,以采取進一步打擊措施。公務員之家

3.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立足于風險補救,主要從三方面入手,通過建立完善風險追償、風險補償和風險轉移機制,降低收單機構風險損失。

3.3.1尋求司法途徑,追償風險

當退單無法避免時,收單機構應積極尋求司法途徑進行追償10先行嘗付的資金。特別是持卡人與商戶涉嫌勾結套現、惡意透支等信用卡詐騙行為,要及時報案,準備相關證明材料提起訴訟,通過法律途徑挽回損失。

3.3.2建立風險基金,補償風險損失

在我國現行信用體系下,收單業務本身存在較高的風險。收單機構應從每年的盈余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建立職業風險基金,先行彌補風險損失,提高收單機構的風險抵御能力。

3.3.3引入職業保險11,轉移風險

職業保險作為一種風險轉移機制,能部分補償執業過程中的風險損失,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消為風險執業所付出的代價。通過引入職業保險轉移部分風險,可以適當降低收單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執業風險,減少損失。

參考文獻

[1]《銀聯卡業務運作規章》(2007年7月修訂版)

[2]《差錯處理操作指引》(1.01版)

[3]《信用卡違規套現處罰試行規則》(銀聯風管委[2006]5號)

[4]《銀聯卡收單機構商戶風險管理規則》(銀聯風管委[2008]1號)

[5]《關于加強銀行卡安全管理預防和打擊銀行卡犯罪的通知》(銀發[2009]1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