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擔保對信貸創新約束成果
時間:2022-09-01 09:50:01
導語:物權擔保對信貸創新約束成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第10期《物權法》的公布施行,從法律層面上進一步明確和豐富了擔保物權制度內涵,所體現的物權平等保護原則,具有劃時代意義。調查顯示,擔保物權制度從具體的操作實踐到最終法律層面的正式確立,對我國經濟金融生活已經產生深刻而重要影響與積極作用。
(一)以應收賬款為質押標的物的隱蔽、公開保理業務不斷成熟并廣泛應用擔保物權制度的完善,尤其是《物權法》的頒布實施,為應收賬款引入銀行信貸的質押標的物打開了法律通道,銀行開辦應收賬款融資業務的法律障礙被清除。人民銀行、各商業銀行、信用社先后出臺了系列配套措施,人民銀行制訂了《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應收賬款電子登記公示系統同步上線運行,工行印發了修訂后的《貸款擔保管理辦法》,并配套出臺了《應收賬款質押擔保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章制度。孝感市安陸建行、漢川市各銀行先后開辦了隱蔽保理業務試點,累計辦理隱蔽保理貸款1億元、2.8億元。據初步統計,2009年,孝感市共有67戶企業申請應收賬款質押貸款118475萬元,銀行實際發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116945萬元,此品種的信貸滿足率達到了98.71%,遠高于平均信貸申請滿足率35%左右的水平。
(二)動產抵押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相對《擔保法》而言,《物權法》關于動產引入抵押的范圍更全面,抵押物品種更豐富,有關抵押登記管理的規定更詳盡,動產擔保在法律制度建設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背景下,孝感市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信用社在具體信貸管理與操作上,改變了貸款抵押側重于不動產的謹慎做法,也改變了動產抵押僅限于保值和易于變現的保守策略,逐漸消除了“動產易動”的恐貸癥心理。調查顯示,2009年,漢川市金融機構發放動產抵押貸款余額達到了26.3億元,就連成立不足1年的村鎮銀行也對近20家小企業發放動產抵押貸款近3500萬元。
(三)權利質押在孝感開始了破冰之旅《物權法》關于銀行信貸抵質押物的界定,在法律層面上,最重要的貢獻之一莫過于正式把應收賬款引入了銀行信貸質押范圍,擴大了納入質押的范圍,如股票權利,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政策出臺后的林權等引入質押不再存在法律上障礙。權利質押貸款在孝感開始了破冰之旅。2007年11月,漢川農發行以股票權利為質押,為某公司發放質押2000萬元,這是孝感轄內銀行機構首次以股票權利為質押發放貸款的成功嘗試。孝感市建行則探索以收費權為質押營銷貸款,以4500萬元的收費權為質押,發放質押貸款1700萬元,漢川市農發行以企業的林權證作為質押標的物,對康欣木業發放的流動資金貸款8482萬元等。可以預見,《物權法》將權利引入銀行信貸質押的范圍,為銀行信貸創新預留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銀行信貸營銷也將有更多新的增長點。
(四)倉單質押信貸試點已經啟動擔保物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過程中,雖然在操作技術、制度規范、管理方法等多方面沒有達到成熟標準,孝感市相關銀行還是啟動了該項業務的試點。安陸市農業發展銀行實行專人駐點,專戶管理。貸款專戶儲存,收購資金憑駐點信貸員簽字支取,按入庫進度監督資金支付的管理辦法,對湖北禾豐米業公司先后發放倉單質押貸款近7000萬元。能夠預料,隨著更多銀行信用社啟動該項業務的試點,將有更多的中小企業因此受益。
(五)以第三方監管、第三方保證形式的信貸產品創新滿足了不同層面的企業所需《物權法》實施后,農業發展銀行基于提升競爭力考量,在信貸產品創新力度同樣較大,率先推出了第三方監管信貸業務,漢川農發行先后為祥杰農貿、華豐銀棉等5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辦理第三方監管貸款3500萬元,為其他銀行信貸產品創新作了有益探索。針對部分中小企業資產抵押不足又急需融資的,工行則通過第三方提供有效資產作抵押向另一家企業提供貸款,緩解企業短期資金所需。可以預見,有了《物權法》的護航,相信有更多的信貸創新產品推出,更多的企業因此受益。
二、當前實現擔保物權的制約因素
(一)從法律體系協調性觀察,缺乏統一并相互銜接的優先權制度擔保物權優先受償以及法律除外規定與其它法律法規并不統一,缺乏銜接。《民法通則》和《擔保法》中均未對優先權作出系統規定,只是在《〈擔保法〉司法解釋》、《民事訴訟法》、以及《海商法》、《民用航空法》等一些特別法中有所體現,而這一優先順位體系尚欠缺明晰和周全,政策選擇缺乏充分合理性。《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的建筑公司的債權優先于有擔保的銀行債權,《稅收征收管理法》規定的欠稅在先的稅收債權優于擔保債權,新《破產法》規定企業職工勞動債權優先于銀行擔保債權等等。《物權法》第一百七十條則規定,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由此看出在特殊情況下有擔保的銀行債權不一定就優于無擔保的普通債權。應受法律保護并作為優先權確立的社會關系游離于法律之外。信貸權人不能確定其擔保物權的優先受償順序,一旦發生清償,信貸人的擔保權益將有可能受到侵害。
(二)從司法實踐效果觀察,擔保物權制度保障物權的手段與效果有瑕疵擔保合同裁定無效的多。據對某縣市近400件破產案件調查統計,出于安置職工和社會穩定需要,在新《破產法》出臺前,該縣市比照試點城市破產政策,91.6%的企業破產案件裁定銀行與企業間訂立的擔保合同無效,裁定有效的8.4%案件中,銀行貸款受償率普遍不足5%,有的甚至只有0.2%。訴訟執行難,債權銀行往往是贏了官司,資金很難完全執行到位。抵押擔保審查不嚴,擔保合同問題多。表現為重復抵押擔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主管部門對外擔保,為自己擔保,辦理抵押物登記機關不對等。調查的82件案件中,出現了6件國家機關對企業債務擔保無效的情況,3件因抵押合同未辦理抵押登記導致合同成立但屬無效。抵押物管理難、處置難,銀行合法權益常受侵害。部分貸款企業隨意處置、變賣、毀損抵押物現象時有發生。銀行在行使抵押物處置權時,交易成本遠遠高于企業辦理抵押時成本,個別高達22%,使銀行蒙受巨大的資產損失。
三、優化擔保物權實現環境建議
(一)構建統一的優先權制度,制定明確的優先權規則立法部門應專門研究優先權統一銜接問題。優先權制度是擔保物權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在優先權制度中,同一擔保物上索賠權之間的優先順位規則應該是明確的,以保證擔保權人及其他債權人清楚了解自己設立于該擔保物之上的債權優先受償順序。優先權制度應體現“登記在先,受償在先”的基本原則。建議專門出臺對《物權法》中有關擔保物權的優先權司法解釋,方便金融機構及時做好資產保全工作,對已有的法定優先權的適用附加合理的條件,減少金融債權的風險,適時修改《民事訴訟法》,規范擔保權的實現程序,保證基本擔保權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抓緊建立統一的擔保物權登記管理制度與便捷、低廉、高效的執行制度建立統一的擔保物權登記管理制度。借助《物權法》實施的契機,相關部門抓緊研究建立統一的擔保物權登記管理制度,將分散于十多個相互獨立的登記管理權集中于一個部門統一行使。建立便捷、快速、低廉、高效的擔保物權執行制度,使債權人能夠準確地預見執行所需的時間和費用以及處分擔保資產所能夠回收的金額。
(三)優化司法執法程序,降低物權實現成本在如何保證法律相互銜接與有效實施,以及實施過程中的糾偏問題,強化司法監督必不可少。法律允許債權人選擇自助救濟、簡易司法程序等多種方式實現其擔保利益。合同雙方有權對其權利和救濟措施達成協議,發生違約時債權人有權根據合同約定在司法程序外回收和處置擔保物,降低當事人的司法成本。法院介入擔保物的回收和處置時,應使用快捷的司法程序,法院的審議應當僅限于核實建立擔保物權的合約是否存在以及違約事件是否成立,提高審判效率,減輕債務訟累,節約實現債權的成本。
- 上一篇:院校學術權與行政權關聯論述
- 下一篇:國內消費信貸創新監督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