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監管促進信貸結構完善

時間:2022-09-01 05:50:33

導語:信貸監管促進信貸結構完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貸監管促進信貸結構完善

1.信貸結構優化調整現實需要

2009年以來,由于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經濟從根本擺脫了以次貸為代表的金融危機的干擾,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的局面,在較好的形勢下,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飛漲和物價上漲引發的通脹,以及人民幣面臨的升值壓力,使經濟發展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對銀行業而言,急速擴張的信貸無疑使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增加。這使信貸結構調整優化成為當前迫切的任務。信貸結構不合理是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銀行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改變這一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各銀行需不斷根據區域經濟的變化調整信貸經營策略和管理方式,在促進地方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加快自身信貸結構的優化,實現了高質量、高效益條件下全行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本文從分析行業風險為信貸的主要風險入手,以行業分析和行業評級為手段,敘述如何加強信貸管理來促進信貸結構優化,并以行業信貸管理為管理工具,論述推動信貸結構的優化調整的思路。

2.銀行信貸風險來源

信貸風險在個體上具有一定的隨機性,有效防范個體性的風險,各家銀行的方法相對較完備,但從近二十年來信貸風險的主要來源看,對銀行造成較大沖擊的并非個體性的風險,主要原因是各家銀行均注意個體風險的分散控制,對個體風險能較好地把握,而行業的波動導致的大面積違約的對銀行而言是致命的,往往較長時間無法恢復元氣。銀行的風險偏好是指根據戰略規劃和利益相關者的期望所確立的愿意承擔的風險類型和水平,它會直接體現在信貸結構上。從我國的情況看,行業的每一次波動,客戶的違約率會大幅度提升,在一段時期有普遍性。這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中國特殊的國情,二是我國的產業結構,三是政策體制。我國經濟一直是強政府經濟,而且帶有明顯的周期性。而我國的產業結構從信貸存量客戶的角度分,可分為:非市場化板塊;工業板塊;其它板塊。公司貸款風險主要來自于工業板塊。

3行業信貸管理體系框架

行業分析是行業評級的基礎,行業評級又是信貸戰略性優化的基礎,因此行業分析必須站在宏觀到中觀的角度去研究、探索行業之間、行業與宏觀之間的運行關聯關系。

3.1行業分析

行業分析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分析經濟周期的宏觀層次,二是分析行業、區域的中觀層次,三是對客戶個體分析的微觀層次。宏觀層次主要是分析宏觀經濟周期,針對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合適的信貸策略,減弱系統性風險給公司貸款帶來的風險沖擊;行業層次主要是分析行業成長周期與波動周期,在行業層面上對公司貸款的進行組合管理,降低公司貸款組合風險。

3.2行業評級

行業評級是為了解決行業之間對比關系,用于信用風險管理的行業評級要充分考慮貸款的風險特性。考慮國內特有的行業結構以及銀行業客戶的實際分布情況。行業評級主要考慮以下因素:行業內部競爭情況分析。行業的競爭情況是行業內企業保持相對穩定發展的外部條件,我國的國情是在相對壟斷的行業以國有企業為主導,行業的競爭情況政府主導因素較強,政府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多予以干預或出臺相關行政法規或通過行政審批予以限制,因此壟斷性的程度是行業評級首要考慮因素,主要是考慮到壟斷的風險性與貸款風險的容忍度較為匹配。行業結構(外部環境)分析。行業外部生存環境影響行業內企業競爭壓力的大小,在一定時期內影響行業內企業創造利潤的能力,也就影響行業的結構,按行業結構分為:穩定強勢型;穩定型;政策鼓勵型;非穩定強勢型;非穩定弱勢型,在行業評級上,根據穩定強勢型、穩定型與政策鼓勵型三種類型對行業進行分類分析判定。行業周期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發展周期和波動周期,其中波動周期首先考慮行業的波動周期的時間長短,然后根據財務相關數據,確定行業處于高漲、擴張、下行、筑底四個階段及該階段持續的預計時間,高波動性的行業降低相應評級結果。行業的波動性與敏感性。即行業對經濟周期的敏感性,敏感性弱的行業風險相對較小,適合長期債項,而敏感性較大的行業,會因宏觀經濟波動而波動;行業的波動性是在既定的期望和發展趨勢下,行業波動程度越大,說明該行業中企業對經濟發展中的環境性因素越敏感,受宏觀經濟影響的系統性風險越大,從信貸選擇上,選擇波動性較小的行業是降低風險的最好選擇。財務水平的判斷。財務水平的判斷依照財務的四類指標進行綜合得分評定,用于行業之間的對比,確定哪些行業基本面較好。社會成本。社會成本是考察該行業運行所需支付的社會成本對價。主要包括:環保成本、安全衛生成本。

4.優化信貸結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4.1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制定科學的經濟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進市場的優化升級,是當前面臨的緊迫任務。在指導思想上要突出重點,即大力發展效益農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改造傳統工業,進一步提升工業水平;改造和提升傳統市場,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同時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的創新,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優勢,促進地方特色經濟發展。

4.2合理引導信貸資金流向,有效增貸,促使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一是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支持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新興行業生產集約化、專業化,努力形成規模效益和區域性的主導產業優勢。二是積極支持工業園區建設,促進經濟區域布局結構的調整,優化生產要素組合。三是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用“銀團貸款”和“聯合貸款”形式,集中信貸資金重點支持主導優勢行業,以點帶面,推動全行業結構的升級。

4.3注重信貸經營協調性,力求平衡發展一是國有商業銀行市級分行要增強資金的綜合平衡能力,充分考慮欠發達地區的歷史包袱,區別對待欠發達地區的資產負債比例;對不良資產的核銷,凡符合條件的,對欠發達地區予以優先考慮。二是因地制宜,積極扶持欠發達地區支柱產業的形成與成長、培育,支持特色產業的發展。三是要支持發達地區的經濟滲透,鼓勵欠發達地區發揮“后發”效應,實現聯動發展。四是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信貸支農力度。

結束語

全面行業信貸管理能較好的促進行業信貸結構調整與優化,隨著內部評級法成果的日益成熟,使用新的計量成果進行行業信貸管理成為可能。預計將來在既定的資本約束和統一的風險偏好下,將在四個方面有所轉變:由單純的行業結構調整向行業信貸組合管理轉變,對行業信貸資源實行動態地優化配置;由單一的額度控制向經濟資本約束控制轉變,即額度控制轉化為經濟資本控制;由單純的客戶分類分析,向風險收益匹配的方式轉變。即客戶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將被風險與收益匹配指標取代,主要原因是隨著客戶的議價能力的提升,絕對的競爭力不再是客戶優化的標準;由單一的行業評級向組合的行業評級轉變。行業評級不再是單一的行業指標的定性打分,而是上下游和系統性影響下的組合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