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行信貸風險相關預防綜述

時間:2022-05-28 03:16:00

導語:商行信貸風險相關預防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行信貸風險相關預防綜述

信貸風險,是指銀行在信貸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使貸款不能按期收回,從而造成信貸資金損失的可能性。當前,由于國內資本市場發展不成熟、不完善,銀行借貸依然是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例,其近年來利息收入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均超過了80%,遠大于西方商業銀行同期的利息收入占比。由此可見,信貸業務在國內商業銀行的運營中依然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信貸風險成為國內銀行業所面臨的重大風險。

1國內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具體成因及表現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信貸風險一般包括以下兩部分:其一是由整個金融體系乃至經濟體系所造成的系統性風險,即由于國家經濟制度變化而引發的政策性風險;其二是由單個企業自身因素造成的非系統性風險。當前,以國有資本為主體的商業銀行信貸體系,其信貸業務所遭受的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屬于系統性或政策性風險,如近年來的頻繁加息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即是如此,但從另一角度來說,對于此類風險銀行自身無法掌控,而對于非系統性風險則可以有效規避。從理論上說,商業銀行的內部經營與管理機制對銀行信貸風險,尤其是非系統性風險的產生有著直接的作用,內控機制的缺陷可使此類風險的危害急劇放大,而風險檢測與預警機制的不完善性也使該風險得以迅速滋生。例如,當前各商業銀行對客戶信用評估所沿用的方式存在較嚴重的滯后性,客戶所提供的評價資料大多反映其前期經營情況,與當前實際經濟狀況并不相關,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銀行與客戶之間還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性,銀行對客戶信用狀況無法充分掌握。與此同時,現有客戶信用評價體系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也備受質疑,不同的定性評價方法對同一客戶的信用評級結果存在較大差距,而定量分析方法的依據普遍不足。再如,由于國內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防范體系主要由前臺業務條線、授信管理條線和風險資產管理條線構成,而這3條管理線上的各部門職責與其分工屬性并不完全匹配,例如負責經營的部門同時負責包括信貸風險管理政策制定在內的風險管理必然與其屬性產生沖突,本身具有不良資產清收任務的部門不應再參與清收指標的制定。此外,許多商業銀行的基層信貸部門由于缺乏對各類信用風險的預測與駕馭能力,資產保全部門對不良貸款個案長期擱置,忽略了對風險的歸類與綜合分析,從而也失去了為前臺部門提供信息支撐的能力。

2現階段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策略

2.1建立信貸風險計量制度

在各項信貸業務開展前,各商業銀行首先需對其信貸風險加以科學、合理的度量,并以此作為信貸業務決策的判定基礎。一般而言,信貸風險的度量有3種方式:其一是預期收益標準差的離散度分布,即該項業務收益率與其期望值的離散程度越高,則表明其不確定性越大,風險也越大;其二是風險值標示,即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在既定的概率或置信區間下,該項業務可能發生的最大損失值;其三為風險度計量,包括貸款前對企業信用分析時所做的貸款風險度測算和貸款后進行風險監測時所做的貸款資產風險度測算,后者等于貸款風險度與貸款形態系數的乘積。以風險度計量為例,若所測定的風險度較高,則對其授信額度必須嚴格控制,同時還需不定期對債務人的財務報表、抵押物有效性等進行審查。

2.2構建客戶信用評級體系

從理論上說,客戶對商業銀行的貢獻等級應從信貸資源回報率、經營成果依存度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分析和評判。為實現風險可承受條件下的盈利最大化,各商業銀行既要重視所取得的客戶盈利額或營業收入額占該行盈利總額或營業收入總額比重的大小,也要注重商業銀行所取得的客戶營業收入或盈利與投入該客戶信貸資源、成本資源之間比率的大小。在這種狀況下,商業銀行應對客戶的信用等級、貢獻度等級分別確定其系數,運用加權平均法對客戶的授信等級進行定量評估,并根據其評估結果做出對客戶的授信等級判斷。例如,可將客戶群體按此標準分為甲、乙、丙、丁四大類,而每一類又可再細分為A、B、C、D四個等級;在每一年末,銀行可根據該客戶的實際表現調整其信用等級。

2.3完善風險考核激勵機制

首先,各商業銀行要提高對客戶財務風險、發展態勢、對銀行貢獻度的監測頻度,至少每月實施監測一次。其次,從制度上規定信貸員完成并上報客戶信用和對銀行貢獻度評定與監測分析報告的時限,并根據崗位責任制對信貸風險的監控與反饋責任人予以明確,逐步加大檢查、稽核力度,實現信貸風險管理的規范化、高效化。在此基礎上,各商業銀行還要進一步優化信貸風險防控的激勵機制,在貸款營銷考核時要重點考核貸款投向與投量的科學性、合理性與潛在風險性,適當調整貸款發放量的考核獎勵機制,對信貸風險控制的考核獎勵應以貸款質量為核心。此外,各銀行還應繼續延續對不良貸款清收的激勵機制,對超額完成目標的給予適當獎勵,從而形成信貸業務、安全與效益的協調發展。

2.4繼續強化內部稽核管理

除上述措施之外,各商業銀行還應通過信貸退出機制的確立以及貸后管理的加強,更為有效在實施其信貸風險管理。一方面,對于財務狀況不佳的企業,銀行應嚴格控制其貸款增量,適時壓縮貸款存量,使貸款逐步實現從這些企業的撤出,從而達到有效盤活貸款存量的目的。另一方面,銀行還應實施積極的貸后管理,健全信貸檔案,及時對賬催收,并密切關注客戶的經營狀況,防止其違反合同挪用或濫用貸款的現象發生。為此,商業銀行在設立專職風險控制機構的基礎上,應明確由該部門全權負責行使貸后管理職責,直接向董事會負責,并與內部稽核部門一道,對銀行的內部風險加以控制,并向上級反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