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抑原則在行政執法的適用

時間:2022-12-27 11:19:52

導語:謙抑原則在行政執法的適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謙抑原則在行政執法的適用

摘要:隨著程序在我國法律體系的地位越來越高,我們制定了諸多的行政程序規則,執法人員也越來越普遍重視程序的秉性。然而,在注重行政效率、重視程序地位的同時,行政執法與限制公權力、保障人權之間矛盾越來越多。筆者通過對謙抑原則在我國行政執適用現狀的分析,將謙抑原則作為規范行政執法具體可操作的原則,用來規制行政執法權及保障人權,從而進一步完善謙抑在行政執法中的適用提出建議。

關鍵詞:謙抑原則;行政執法;適用“謙抑”

一詞,源于古代漢語“謙挹”,有“謙遜推讓”之意。在公法領域中,“謙抑”則引申為“縮減或壓縮”之意。邊沁(英國法哲學家)說過:“溫和的法律能使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人性,政府的精神在公民中間得到尊重。”[1]這成為謙抑原則的法哲學基礎,同時刑法的謙抑性力爭以最小的付出,來實現最大化的社會效益,這也成為社會廣泛公認的價值。謙抑性同樣體現行政執法中執法行為的理性和適度性上,對行政相對人和執法者本身的合法權益進行最大限度的保護。誠然如果行政相對人的行為能實現自我管理與調節,或者用柔性的諸如行政指導等能實現行政的目的,那么行政強制、行政處罰等剛性行政行為也就可以靜默不啟動。

1行政權的謙抑性

謙抑性是行政法本身所固有的秉性。第一,行政執法應遵循“無法律即無行政”的原則,這就體現了行政執法不能與法的價值、法的精神相違背,不得超越法定職權,更不得肆意擴張,應保持自我約束與克制。第二,適度、必要、合理是行政執法的基本準則,我國法律規定的行政執法手段措施很多,行政處罰、征收、強制、許可是我們常見的,還有行政檢查、獎勵、合同、決定等老百姓不經常見到的。社會管理控制運行都要財物、人力等成本,如果投入社會的行政資本過多,那就會限制或剝奪社會公眾的財產權等合法權益,也就會造成行政資源的浪費,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同時,行政行為一旦做出便不得隨意變更,基于社會利益的需要應當變更的,也應當合理彌補對相對人所造成的損害。第四,民主、公開、合理的正當程序,也保障行政執法的適度和理性,公開制度、聽證制度、告知制度、催告制度、時效制度也約束著行政權,使得行政相對人能參與到行政執法過程中,對行政執法進行監督制約,抑制行政權的肆意擴張。諸如行政許可中的諸多事項也逐漸通過市場調節、行業自律等方式實現,行政處罰的從輕減輕處罰、教育訓誡,行政強制中的不得采取影響當事人正常生活的斷水斷電等手段來實現執行目的,執行和解制度、執行程序規則的細化具體化,都體現了謙抑性。

2行政執法謙抑不足的現狀

行政權雖有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權的功用,但行政執法如果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與監管、執法主體不克制,自由裁量權過寬過窄,在一定程度上都容易侵犯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致使執法公信力的下降。正如雷洋案中所反映出來的老百姓更關注的是執法手段和執法結果,而不是他是否真的。行政執法謙抑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1行政執法主體素質不高,自律不足業務不熟練、不過硬,甚至不具備應有的執法能力,注重個人管理職權,無視相對人的權益,使得違法事實查不清、證據不足、執法定性不準、適用法律錯誤、執法裁量不當、違反執法程序;隨意處置、侵占涉案財物,片面追求罰款數量,忽視侵犯被執法對象合法權益、損害群眾利益,執法不公、不作為、亂作為等。2.2執法程序不合法、監管不力。法律法規明確細化了行政主體在行政執法時應當遵循的步驟方式時限等,更要求在執法時佩戴執法記錄儀。但“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在實踐中時有發生。例如執法時不表明身份、錯誤使用簡易程序、應告知聽證的卻不告知;送達程序不合法、執法記錄儀有人為間斷、調查筆錄不詳細,無法客觀全面反映違法現場的全貌;有些處罰案卷簡單,沒有詢問筆錄、事先告知書等,只有簡單處罰票據和處罰決定書,從而造成上程序違法;在進入執行程序后,也使法院在執行中難以確定誰是誰非。某些執法領域管理不嚴、措施不實、執法不嚴、防控不到位。紀檢、督察、法制、審計、信訪等執法內部監督部門無法形成監管合力;上級執法機關及執法外部監督部門監督指導不到位。2.3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的濫用。基于社會復雜多變,法律自身的滯后性等因素,依法行政在一定程度上賦予執法者相應的自由裁量權。在執法實踐中,這種較為自由的寬松的空間,使得執法主體主觀性過強,造成裁量權的濫用,或者越權行使權力。執法過程中給自己或親朋好友謀私利,或為了討好領導考慮案件不相關因素,例如:交警在查酒駕時,發現駕駛人是有權力有背景而放棄查處。拖延處理應當當場履行的案件造成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損害。執法者不能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對待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嚴厲程度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不相當等等。執法者消極作為或者不作為等,例如:執法機關在接到當事人要求其依法作為的函件后,只因問題棘手,無法盡快解決,就自認為已經做了大量的調查協調工作就是作為了。2.4行政執法在保障人權方面不夠謙抑。在行政執法中,對人權的踐踏和破壞是自由裁量權過大帶來的直接后果。在對黃賭毒行為進行打擊,往往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武力一刀切的清查方式,在一定程度也會損害生命財產安全。“雷洋案”中是否有將強制帶離現場留置盤問的必要。同時在執法中不考慮案件情況和特殊情節直接頂格處罰,例如“民警摔抱孩婦女案”雖然案件中婦女有阻礙執行職務的行為,但是對婦女實施制止違法措施,應當與兒童的安全一起衡量。因此,執法者應當秉承謙抑精神,堅守謙抑原則。

3完善謙抑原則在行政執法中的適用路徑

行政管理的事項內容豐富廣泛,行政權的擴張亦是一種必然,執法主體應當謙抑、克制、謹慎,必須解決法治社會過程中各種困難和問題。當行政權的運行符合法律規定時,才會實現良好社會效果,達到行政的目的。進一步強化謙抑原則在行政執法的適用,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3.1樹立執法謙抑理念,強化服務意識。遵循“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提高執法者在辦案中的普法能力,增進群眾對行政執法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提升老百姓的法律意識,改善執法外部環境,著力構建和諧執法關系。開展執法思想大整頓、執法隊伍大教育活動,強化執法教育培訓,加強對民警熟練掌握和規范使用執法信息系統和科技裝備的訓練,打牢民警執法思想基礎,提升民警執法能力和水平,確保執法者素質整體提升。3.2加強立法控制,科學立法。“國無法而不治,民無法而不立”[2]基于行政權的擴張性,立者法應當采取謹慎態度,保障基本人權。同時要在法律中確立謙抑原則。從宏觀角度規范行政執法領域,克制自由裁量權。第一,立法者應當考慮某項行政權賦予以后是否有助于達成社會效益,是否是損害最小的,還要考慮行政成本與效益之間是否合理。細化行政執法的程序,縮小自由裁量空間。第二,基于法律的滯后性,立法者應當目光長遠,盡可能全面考慮未來可能發生的情形。盡量把裁量空間縮小,減小權力濫用,從而保障人權。3.3健全執法制度,謙抑執法。近年來,在行政執法中有很多明顯的疏漏,例如暴力執法、野蠻執法、隨意執法、釣魚執法等行為,侵害老百姓的合法權益,也有可能引起老百姓暴力抗法或者不斷信訪,同時網絡、QQ、微信、自媒體等平臺的出現,使得很多信息沒有經過核實就被大量轉發轉載,也有可能造成老百姓對執法者的誤解等。行政執法要科學做出決策,理性執法,應當以造成的損害來實現行政的目的。在執法中既要處理好兩對關系,即合法性與合理性沖突的問題和自由裁量權行使的問題。這就需要執法人員謙抑執法、理性處理,權衡合理與合法,并做好善后工作。為了適應新的執法形勢發展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執法標準體系,健全行政執法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裁量標準,切實解決濫用自由裁量權問題。在執法過程中,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克服人本主義、特權觀念、權威主義觀念,擺正“主人”和“公仆”的位置;建立完善常態運作的執法管理委員會,實現對整體執法活動的集約化、精細化管理。建立全面應用執法管理平臺,將執法工作中的“人、案、物、場所、卷宗”等核心要素有機融合起來,推動執法管理由粗放式向內涵式轉變[3];同時運用科技手段拓展公開渠道、提升公開效能,打造受眾更廣、傳播更快、應用更便捷的執法公示平臺,實現公安機關陽光執法。3.4落實責任制度,完善監督機制。從執法效率和執法效果上落實執法責任,建立執法責任清單制度,將法律賦予的執法職責細化到每個執法單位、執法崗位,將執法權力納入制度的軌道、規則的框架內規范運行。切實加強執法監督管理。細化紀檢、督察、法制、審計、信訪等執法內部監督相關部門的履職履責要求,組建執法內部監督委員會,切實解決執法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形成執法內部監督工作合力。暢通社會監督及群眾監督渠道,采取公開舉報投訴電話及郵箱、開設網上舉報投訴直通車、設立征求意見箱、向社會各界及群眾發放征求意見表、組織召開警務評議會議等方式,廣泛收集相關意見建議,有的放矢加強整改落實并及時反饋相關情況。

參考文獻

[1]謝芬,陽治國.淺析行政強制程序謙抑性[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13(6)

[2]馬永.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DB/OL].opinion.peo-ple.com.cn/GB/17653239.html.

[3]吳躍章.建設法治公安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N].法制日報,2016,7.

作者:謝芬 單位:湖南警察學院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