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
時間:2022-12-27 11:11:23
導語:如何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全面貫徹和落實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和要求,2012年,財政部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以下簡稱單位內控規范),是自2008年《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以下簡稱基本規范)以來,我國在內部控制領域的進一步探索,是將科學的治理體制在全行業、全領域進行的全方位覆蓋的標志之一。筆者梳理了近年國家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相關的重要法規和政策,發現國家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要求每年都在逐漸深入,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在單位內部實施全面的內控制度,建立完善的內控體系,確保內控制度能夠參與到單位內部的各項經濟活動中,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控體系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一項重要工作。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筆者了解到,行政事業單位能夠真正領悟內控精神,高效執行內控程序,讓內控體系發揮應有作用的還是很少,大部分流于形式,本文將結合國家法規政策,以及實際本職工作中對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特性的思考,對如何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提出建議,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實施及管理提升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工作的挑戰
第一,在行政事業單位推行內控是國家提升政府管理改革的舉措之一,但是其配套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并沒有同時配備,在內控建設推行過程中尚存在現實基礎問題和不適應性。現行的《單位內控規范》是通過梳理流程,將單位內部各個分散的、碎片化的制度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系統化、體系化的整合,通過內在驅動將單位的基礎管理提高到流程管理,最終提升為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但從目前的內控實際建設情況來看,與建設初衷尚有差距,一是由于內部控制缺乏相應的配套改革政策和落地措施,二是通過內控建設的推進,會存在對單位的權利和資源進行重新分配,甚至會影響到單位現有的組織架構和職責分工,進而對現有部門、領導、人員形成沖擊,從而會帶來人員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因此這是內控建設推進目前來說是最大的阻力。要想構建有效的、不流于形式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勢必要重新梳理流程和職責,這項工作勢必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第二,單位內控意識淡薄,內在驅動力不夠。國家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要求每年都在逐漸深入,但是多數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意識都停留在膚淺的階段,內控意識非常單薄,這樣使得多數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環境基礎薄弱,因此,有的事業單位雖然有內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管理者的忽視,內部控制制度就形同虛設,沒有在工作中發揮作用,有的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就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檢查,也起不到很好的監督作用,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事業單位的資金多來源于國家的支持,由國家作后盾,自然不用擔心資金問題,認為事業單位不需要像企業一樣去努力奮斗,只要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至于單位的發展怎樣與個人無關。這樣的思想導致單位領導者意識不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第三,缺乏科學的建設方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設和維護是一個復雜的體系,經過交流發現,有的單位邀請外部專業機構開展內控體系建設,但是在項目完成后,沒有得到相應的知識轉移,在本單位沒有培養起相關的專業人•才,因此后期的落地和維護就不了了之,內控沒有起到相應的有效作用;有的單位甚至是組織自己人員,參考其他單位的內控體系,摸石頭過河,編制出一套內控手冊應對檢查需要,這樣即使設置了規范但是由于標準不科學,導致了執行力不到位,內部控制同樣不能發揮其作用。
二、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建設思路
通過與專業機構的交流和本職工作中的研究和學習,筆者總結出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的線路圖,在真正啟動內控體系建設之前,一定要經過五個步驟的工作,才會使得內控建設工作能夠往正確的、可落地的方向推進。(一)自上而下宣傳貫徹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和理念。在全面啟動內部控制建設之前,首先要召開啟動大會,以專題培訓方式自上而下對領導干部和員工進行宣傳、培訓、引導,要確保培訓工作全覆蓋無盲區,增強各級人員對內部控制建設的理解、認同感以及對內部控制建設的預期。宣傳貫徹是開展內控建設體系之前的重要工作,在必要情況下,要開展多次內控不同主題的培訓。另外,在內控建設完成之后,也要通過培訓進行知識轉移,使得業務部門對本單位、本部門的內控要求有真正的深刻理解。(二)構建內控工作領導小組,形成組織和資源的保障體系。內控工作組織是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的重要組織保障,有效的工作組織有利于內部控制建設的最終順利完成。內控建設是“一把手”工程,應明確單位主要負責人承擔內控建設和實施的責任,在落實具體工作時應分三個層面設置,即項目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小組、配合部門。同時科學配置組織成員,明確職責;內控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應該在建設中配置好“人、財、物”資源,既要選優配強工作人員,還應保證指派的人員有時間和精力參與內控建設,必要時可借助“外力”,同時應加強人才梯隊培養,儲備人才。(三)內部體系運行的角色設定和職責分工。單位內部控制覆蓋單位的各業務領域,涉及各個部門,與單位運行息息相關。為了能夠讓內控體系運轉起來,在開展建設之前,需要在單位層面確定,相關部門在內控工作中的不同責任和分工。每個單位實際情況不一,例如將財務部門設定為牽頭部門,負責內控的組織、建設和實施;內部審計部門參與內控建設,對建成后的內控進行評價、監督檢查;紀檢監察部門對黨員干部在流程環節中的崗位職責予以明確;采購部門等業務部門負責其所對應的業務方面的內控建設和優化工作。通過角色設定,職能賦予,充分發揮財務、審計、紀檢監察、政府采購等職能部門在內控中的作用。(四)開展內控基礎性評價,及時診斷內控現狀及問題。在開展內部控制建設之前,不論是請外部機構還是單位自己,要對內控基本情況進行“盤點”,通過基礎性評價方式,了解現狀管理情況、制度建設情況、找到流程管理的設計層面問題或執行層面問題,確認關鍵點,從而提高內控建設和改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體系建設的方向性。(五)以問題、風險為導向,構建內控體系。從內部控制建設的實踐來看,行政事業單位在實務中已建立了許多不同程度的、符合自身實際的內部管理制度,但規范標準缺乏統一、也缺乏體系性。現有內部管理制度是應對照《單位內控規范》,重點把握以幾個方面:經濟活動內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制度規定之間是否存在重復或沖突;內容是否完整,是否覆蓋各業務環節;是否有相關配套制度,制度文件是否明確了具體執行要求且具有可操作性;內部管理制度的時效性,是否及時修訂更新,授權審批及程序是否符合規定。
內控體系建設不是一蹴而就,是一個長期工程,重點考慮以上幾個問題,可從一定程度上解決內控體系建設成果的水土不服和流于形式。綜上所述,建立符合本單位實際的內控體系,要通過全面梳理業務流程、明確業務環節,識別風險隱患,確認關鍵控制,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崗位化、崗位職責化、職責表單化、表單信息化的思路加快內控體系建設,使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真正落地。作者單位:山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中波臺管理中心
作者:南俊紅 單位:山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中波臺管理中心
- 上一篇:環境行政處罰在自由裁量權的運用
- 下一篇:內部控制審計必要性及完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