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審批政策建立與革新
時間:2022-08-31 10:59:19
導語:行政審批政策建立與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審批作為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已被廣泛地運用于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行政審批有利于國家對社會經濟和其他事務的宏觀管理,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保障公共安全;有利于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在社會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快的今天,如何改革和完善行政審批,以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要求,已成為各級行政機關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寧夏率先對行政審批制度進行了多次改革,并通過改革,提高了公共管理及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寧夏的審批制度改革,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審批事項的增減,或認為行政審批增加了,就不是改革了,行政審批少了,就是改革了。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絕不等于取消審批制度,審批的制度仍然是政府實施行政管理的一種手段。應該說,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的關鍵在于弄清哪些該審批,哪些不該審批,實質上是要突破傳統行政管理體制的束縛,使行政審批制度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審批又叫行政許可,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根據相對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申請,準許相對人行使某種權利,獲得從事某種活動資格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等建設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行政管理事務的增多,行政審批的應用范圍進一步增加,其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相應的法律制度也隨之逐步完善。2008年以來,寧夏政務服務工作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政務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政務公開不斷深化,權力運行公開透明,辦事流程不斷優化,群眾辦事更加便捷,行政效率更加提升。但是,工作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政務服務發展不平衡,職能定位不明確,事項進駐不徹底,人進事不進,行政審批體外循環的問題比較突出,監督考核機制不夠健全,“制度空轉”現象比較嚴重。要高度重視解決這些問題,堅持服務為先、滿意為本,進一步加強政務服務,優化工作流程,公開辦理程序,強化過程監控,著力把政務服務中心建成行政審批、為民服務、政務公開和預防腐敗的綜合平臺,努力把寧夏打造成為西部乃至全國審批環節最少、程序最簡、費用最低、服務最優的省區之一,為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
1.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行政審批實質上是政府權力的具體運行,行政審批的無所不包和濫用,也實際上是政府權力高度集中和不斷擴張與膨脹的結果。而行政審批權的背后又潛伏著大大小小的不同利益,因而改起來很難。實踐證明,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必須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又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環節。
2.改革行政審批制度能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目前,懲治腐敗是備受人們關注的社會熱點。中央紀委工作會議對反腐敗、抓源頭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其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任務非常艱巨。近年來許多政府干部,有的甚至是高級干部的違法違紀案件的情況看,大多數犯罪分子都是利用手中行政審批項目的權力,權錢交易、以權謀私,最終走上了犯罪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各級干部要正確看待手中的權力,正確看待審批。權力是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工具,不是部門或個人的特權。進行行政審批首先應考慮自己應該負什么責任,而不是要得到什么。如把自己所掌握的權力當成可以用于牟取利益的手段,則很容易走上腐敗墮落的歧途。因此,進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從源頭上規范權力的行使。
3.改革行政審批制度能夠更好的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2011年寧夏實行窗口標準化建設,政府部門不斷推進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由于思想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一些不應該審批的項目沒有減下來,牽扯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不但影響了我們集中精力去抓大事,想大事、議大事;也造成官僚主義滋生,阻礙政府工作作風的轉變。行政審批實踐中,有很多事情應當“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這樣才能做到尊重規律、尊重市場原則。例如一些企業的問題,本來是企業自身應解決的問題,卻要找政府解決,就是因為有些是你審批的,它才來找你。管的多,很難管好,實際上等于沒管,這就影響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政府部門應該切實轉變職能,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政府去做必須管的事情,管得少,才能管得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二、寧夏行政審批制度存在的問題
1.現行行政審批程序缺乏科學性。從寧夏的實際來看,目前政務服務環境、政務服務工作成效初顯,各部門重視程度日益加大,初步樹立了良好的政務服務形象。各縣市已搭建起政務服務平臺并正在完善,一些鄉鎮正在探索建成便民大廳等,有了好的開端,但對當前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不容忽視。行政審批程序的法律和法規比較少,以致行政審批主體的做法很不統一,隨意性大,暴露出的問題很多,對申請人態度生硬,擺官架子,對申請人故意刁難,久拖不決,或者踢皮球現象不一而足,時有發生。這些問題說明,一旦行政審批程序混亂,就會為那些不法之徒留下可鉆的空子。
2.現行行政審批種類繁多。審批種類繁多,標準不統一。由于行政審批的范圍沒有科學合理的邊界,以致造成審批權交叉重疊。
3.現行行政審批制度缺乏公開性和公正性。近年來,行政體制改革雖然也強調實行政務公開,但有些行政機關仍把行政審批視為“保密”事項,有“兩頭受理”的現象。除極少數環節外,諸如審批內容、審批依據、審批條件、審批程序、審批時限、收費標準和審批責任人等許多程序都是公開的,但公開充分聽取相對人的意見不多。有些技術性較強的項目審批,行政主體自身的認識水平和專業能力有限,也不重視專家審查、行家咨詢,有可能產生錯批現象發生,就難于保證對行政審批的有效監督。
三、寧夏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對策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的通知》(中辦〔2011〕22號),全國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活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的精神,進一步營造勤政高效、服務優良的政務環境要求,對于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要嚴格規范審批行為,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做到審批程序嚴密、審批環節減少、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1.科學界定行政審批的標準和范圍。在科學界定行政審批范圍的基礎上,應著力規范行政審批程序,改革行政審批方式,以便通過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簡化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最大限度地服務基層,方便群眾,服務社會,這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2.規范審批行為,減少行政審批。各市、縣(區)、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政務服務政策規定和管理措施,整合政務服務資源,健全運行機制,嚴格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收費”的運行模式,促進政務服務的均等化、規范化、高效化,提供讓人民群眾滿意的高質量政務服務。對現有的行政審批項目必須進行清理,該淡化的要逐步退出,急需保留的一定要強化。簡化審批環節和審批手續,避免重復審批、多頭審批、久拖不決、互相踢皮球。對已經存在的審批程序混亂現象要堅決理順,對某些冗繁的多余環節,要堅決砍掉,實現審批制度上創新,以及對行政審批這一政府管理行為做出宏觀的、理性的分析,順應和把握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真正實現行政審批制度的科學化、法制化和規范化。特別要對審批制度本身強化監督,才能對不規范的行政審批行為起到震懾和約束作用。按照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依法進一步簡化和規范審批程序,創新服務方式,優化流程,提高效能。加強政務中心建設。原則上實行一個部門、一級政府一個窗口對外。加強電子政務建設。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公開,實行網上公開申報、受理、咨詢和辦復,為群眾辦事提供更多便利。推行服務質量公開承諾制和親切服務。
3.實行政務公開,增強行政審批的透明度。行政審批服務要實現“窗口圍著群眾轉、部門圍著群眾轉”的工作機制,建立高效、陽光的政務環境。各級政府在管理過程中力求做到決策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并建立相應的政務公開制度,如聽證制度、咨詢制度、信息制度等,增加政府政策、法規的透明度。要使今后保留的行政審批除個別保密項目外,都向社會公開,即要公開審批內容、辦事程序、審批依據、申報材料、承諾時限、收費標準等,把政務公開貫穿于政務服務各個環節,及時、準確、全面公開群眾普遍關心、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暢通政府和群眾互動渠道,切實提高政務公開促進政務服務水平的社會效益。按照便民利民的要求,進一步改進政務服務,提高行政效能,推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堅持創新載體,完善制度,推進政務服務規范化,建立健全服務和監督機制,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
4.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加快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相對分離、相互制約的行政運行機制。建立健全行政審批責任制度。強化行政審批的全過程監控。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保障行政審批利益相關方的知情權、陳述權、申辯權、監督權。違法設定和實施行政審批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要依法追究責任,并給予當事人合理賠償。尤其對關系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審批項目,事前要加強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充分論證,嚴格把關,依法審批,真正做到管理到位,監督到位,服務到位,避免審批工作出現偏差,切實加強政務服務工作,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全面提升服務效能,努力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為全區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