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學院行政管理障礙及措施

時間:2022-08-09 05:37:56

導語:民辦學院行政管理障礙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學院行政管理障礙及措施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民辦高等教育呈現了迅猛的發展趨勢,民辦高等院校像雨后春筍般不斷涌出,民辦高等教育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民辦高校386所,其中民辦本科高校79所,民辦高職高專307所。不難看出,民辦高等教育正逐漸發展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民辦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日漸提高,辦學層次逐步提升,民辦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越來越突顯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的行政管理已成為了我國民辦高校科學、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然而,由于各民辦高校的辦學水平高低不齊、資金不足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國民辦高校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與弊端,如何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這正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民辦高校行政管理的現狀

(一)對行政管理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重教學輕行政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等學校依憑一定的機構和制度,通過組織、計劃、實施等行動,使學校所擁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發揮最大的效益,有效完成學校各項工作任務,實現預定目標的活動。高校行政管理承擔著對學校各個部門和教職工工作狀況進行監督檢查的任務,是一個特殊的專業管理領域。但是,目前很多民辦高校的高層管理人員對行政管理工作的認識出現偏差,認為行政工作只是一些簡單的抄抄寫寫,機械的上傳下達,聽聽電話倒倒茶,管理起來簡單容易不費力氣。更有甚者,把行政人員當作高校的附屬品,使得領導和決策部門在政策導向上、職務評聘、進修深造等方面都大幅度向教學傾斜,導致行政隊伍難以得到重視,極大挫傷了行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1]?;谝陨闲睦?,長期以來,領導和決策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抓教學管理和科研成果,他們只知道教學質量是學校的根本,認為只要教學質量上去了,學校就能長久、快速發展,忽視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多樣性,以為用熱情和理想就能輕松解決行政管理中遇到的一切問題。一些古老的不合時宜的如僵化、崇尚權力、只唯上不唯下等傳統管理觀念讓他們在高校的行政事務管理中機械地把教職工和學生當作管理對象,在工作中表現出消極地執行相關管理法規、制度的現象。無論是管理者或是執行者,從來沒有把教職工和學生作為服務對象來看待,更談不上積極、主動去改進工作方法和人性化管理制度為廣大師生服務。

(二)機構設置不合理,制度陳舊沒有科學性,缺乏創新當前我國民辦高校行政機構大多數參照公辦院校的機構設置,而公辦院校本身的機構設置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政府公務員機構。在這樣的情況下,使得民辦高校的行政機構亦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與政府機構一樣的情況,突出表現為行政職能重疊,管理機構越來越多,人員只增不減。過多的機構使得決策權力逐層分散,大大降低了辦事效率。過多的管理層次使得管理層無法與執行者直接溝通,一件簡單的事情可能會涉及多個共管部門,給行政管理工作帶來了相互之間權責不清、互相推諉或扯皮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僅會影響行政工作質量,還極大的浪費了學校的人力和物力。隨著國內高校國際合作與辦學活動的不斷開展及深入,國內和國際高等教育的競爭日趨激烈,民辦高校陳舊的管理模式和習慣做法越來越不能適應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新形勢下高等教育高速發展的需要與陳舊的行政管理方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現代高等教育的新觀念、新流程對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原來的管理模式嚴重影響和阻礙了民辦高校的快速、健康發展。民辦高等學校高層管理人員在日常的改革和管理中,更多的精力和重點都集中在教學工作的研究和方法的創新方面,忽視了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和創新,導致了行政管理的規章制度比較滯后且存在很多的漏洞而渾然不覺。對于日常行政管理中碰到的愈來愈多的新鮮事物,管理人員則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得過且過,很少主動根據事物的變化進行具體、認真的分析,找出科學的方法來更新工作流程和工作安排[2]。

(三)行政效率不高,職業倦怠現象普遍眾所周知,民辦高校的教職工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由于領導者及管理者對行政管理工作認識的偏差,誤認為行政工作并不是十分重要,于是在崗位招聘過程中降低了對行政崗位人員的要求,從而讓一大部分沒有受過專業學習和培訓的人員加入到行政隊伍中來。他們中有年老的離退休人員,有剛剛踏出校門步入社會的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也有從其他單位轉入教育行列的外行人員,可謂五花八門,良莠不齊,這樣的“畸形組合”使得行政隊伍總體素質水平偏低。再者,民辦高校最突出的資金不足、運轉困難等問題導致行政人員很難有機會參加各種在職培訓或學習,不能及時吸取外界的新知識、新理念,讓他們在工作中創新經營理念和管理辦法更是無從談起。長期的停步不前狀態,造成了行政工作效率的不高。由于行政部門的特殊性,每天面對的工作強度大,事務繁雜,行政人員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再有,行政工作千頭萬緒、繁雜鎖碎,工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差錯,而且不像教學工作那樣容易出成績顯效果,即使做得再好也不能與教學、科研人員一起平起平坐,導致許多高學歷的年輕人不愿意從事行政工作。許多高校中存在著同等學歷的教師與行政人員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現象,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給行政人員帶來了無形的壓力,也容易產生一種不平衡心理。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枯燥無味、循規蹈矩的坐班制使得個體自由性、創造性受到極度壓抑,無法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和自己的價值所在,一系列的現象容易導致失落、迷茫、無助的負面情緒和心理的出現。更有甚者,會產生對行政工作厭倦和打退堂鼓的現象。

(四)行政人員流動性強,管理難度大由于民辦高校的行政工作人員來自全國各地,人員隊伍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年老的退休人員隨著自身健康狀況下降、年齡加大、精力不足等原因會選擇離開,工作同期較短。年輕的畢業生大多數只把所在的民辦高校當作一個跳板,當自身的素質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或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后,會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更理想的單位就職;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后選擇接受再教育到影響力大的高校繼續學習,補充知識能量。一些在原單位停薪留職或到學校的兼職教師,有時會因為原單位政策規定或家庭因素變化等原因隨時離開。由于隊伍人員流動性強,工作周期短,學校制定的尤其是新出臺的規章制度得不到落實貫徹,執行力不強,給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以上現象導致一些重要崗位工作質量得不到保證,部門領導更換速度過快讓下屬疲于應付不同風格領導的工作作風,日常工作質量難于提高等問題的出現。

(五)行政人員缺乏主人翁精神,團隊意識差一直以來,社會上存在著一種普遍的看法,就是“民辦高?!辈蝗纭肮k高?!?,無法與“公辦高校”平起平坐。民辦高校的教職工在身份上、感情上、社會地位、經濟待遇上都比不上公辦高校,總是低人一等。再者,現實中部分民辦高校的投資者和管理者為了節約成本,減少開支,在工資薪酬、福利待遇、勞動保護等方面重視不夠,沒有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執行,教職工的部分權益受到侵害。在平時工作中不注意關心教職工的疾苦,導致包括行政人員在內的教職工對民辦高校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無法把學校的興衰與自己緊密聯系在一起,缺乏主人翁精神;工作中沒有投入情感,沒有認真參與其中,抱著一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現象普遍。行政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集體榮譽感不強,團隊意識差。

二、民辦高校行政管理問題的對策針對目前民辦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解決。

(一)更新思想,靈活管理手段,鼓勵開拓創新要改變民辦高校管理者對行政管理作用的理解偏差現象,正確全面地認識其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必須要從思想源頭抓起。學校管理者必須要轉變觀念,打破陳規舊俗,重視學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去除“官本位”的思想,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加深大家對行政管理崗位的性質和重要性認識[3]。充分理解、認可和尊重行政人員的付出與成績,把管理、教學和科研擺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認識三者之間的關聯性和各自的重要性,認真糾正以往的錯誤思想及管理理念。同時,因地制宜,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改革創新管理手段,大膽、果斷拋棄那些過時、不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管理方法。充公利用網絡資源,適時引進和借鑒其他高校先進的行政管理模式,使自身的管理工作能揚長避短。制定和出臺一些政策和制度,鼓勵行政人員開拓創新,倡導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的奉獻精神,強化行政人員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的意識,依托優質、高效的行政管理工作為教學、科研工作保駕護航。

(二)合理設置機構,不斷改革和完善行政管理和規章制度高校行政組織機構的設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行政工作效率。民辦高校行政組織機構的設置,要從實際出發,充分體現科學性和整體性原則,根據各部門所承擔的責任與任務來合理設置或精簡機構。本著精干、高效的原則,果斷裁減一些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組織機構,避免出現因人設崗的現象,使之用最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大的收益。同時,根據現實情況和民辦高校的發展需要,不斷改革和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科學、有效的管理法規和工作制度,使各行政機構之間既能相互合作,同時又能相互制約和監督。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和工作流程,工作過程中做到有章可詢,有規可依,杜絕人浮于事,互相推諉的不良現象,這樣,才能牢固樹立為教學、科研工作服務的工作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牢固樹立行政效率觀念,充分調動行政人員的積極性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針對目前行政效率觀念差的現狀,民辦高校領導者和高層管理者首先要從自身尋找原因,從源頭抓起。要把行政管理工作做好,要求管理者的自身綜合素質就要比普通員工和下屬要高,責任心更強。要想有計劃、高質量完成日常緊張而又復雜的行政管理工作,管理者自身就必須有高效率的工作作風。根據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問題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打破舊的工作習慣,樹立高效率的新觀念,通過各種措施及手段宣傳和教育普通員工,讓他們認識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原有的管理法規和工作制度,規范崗位責任制、考核獎懲等制度,明確劃分權利和責任,做到獎罰分明,優勞優酬,多勞多得,不勞不得,促使行政隊伍自覺樹立并牢固行政效率觀念,從而充分調動行政隊伍的工作積極性,高效率優質量為教學、科研工作服務,推動民辦高校的穩步、全面、快速發展。

(四)多渠道提高福利待遇,穩定行政隊伍要解決民辦高校行政隊伍流動性強的頭痛問題,首先要關心和解決行政人員的生活和待遇問題,因為只有安居了才能樂業。其次要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和獎勵制度,多渠道縮小與教學、科研人員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步消除行政人員內心多年的不平衡心理,讓行政隊伍的人員能既來之,又安之。讓他們安心本職工作,有興趣和時間去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努力鉆研業務。在穩定行政隊伍的同時,不斷提高行政工作質量,從而吸引更多有管理知識和才能的人加入到行政隊伍中來。

(五)加強培訓,強化人力資源開發,增強團隊意識隨著現代社會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各個領域的知識也正在進行著快速的更新,民辦高校行政人員要想緊跟時代的步伐,就必須提高自身更新知識的能力。學校要加大培訓力度,定期對各部門的行政人員進行專業化、技術化的教育培訓,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其他院校相互交流和學習,學習、吸收他們的成功經驗,取長補短,以達到提高行政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能的目的。同時,采用定期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考核的辦法,在行政管理部門內部實行科學的人員流動制度。通過角色互換的方法,讓管理人員經歷不同的工作崗位,了解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和流程,幫助他們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崗位,把自身的工作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在工作中找到樂趣和自身的存在價值。通過角色互換,也能增進部門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消除沖突和減少內耗,有利于增強行政隊伍的團隊意識。管理者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科學管理及民主管理。在適當的時候讓行政人員參與學校的管理,尊重他們的民主權利,讓他們在參與管理學校的過程中產生一種滿足感與榮譽感,這有利于增加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和增強團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