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福利稅收前扣除標準研究
時間:2022-04-15 09:57:00
導語:職工福利稅收前扣除標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結合國稅函[2009]3號及其基礎《企業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相關財務與會計規定,對職工福利費稅前扣除的尺度把握問題進行探討,以弱化稅收征納矛盾,促進稅收和諧化進程。
【關鍵詞】職工福利費;補充養老保險;核定
一、會稅一致性——職工福利費核算均不再計提
(一)稅法依據
1.《企業所得稅法》扣除項目據實列支原則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明確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其實質含義圖示如下:
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具體限制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條明確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其實質含義圖示如下:
(二)會計依據
《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應用指南相關規定:“企業以其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按照該產品的公允價值,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逼鋵嵸|含義圖示如下:
(三)財務依據
財企[2007]48號(《關于實施修訂后的《企業財務通則》有關問題的通知》)相關規定較為復雜:“修訂后的《企業財務通則》實施后,企業不再按照工資總額14%計提職工福利費,2007年已經計提的職工福利費應當予以沖回。截至2006年12月31日,應付福利費賬面余額(不含外商投資企業從稅后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福利及獎勵基金余額)區別以下情況處理,上市公司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一)余額為赤字的,轉入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潤,由此造成年初未分配利潤出現負數的,依次以任意公積金和法定公積金彌補,仍不足彌補的,以2007年及以后年度實現的凈利潤彌補。(二)余額為結余的,繼續按照原有規定使用,待結余使用完畢后,再按照修訂后的《企業財務通則》執行。如果企業實行公司制改建或者產權轉讓,則應當按照《財政部關于<公司制改建有關國有資本管理與財務處理的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財企[2005]12號)轉增資本公積?!睂⒇攧照Z言翻譯為會計語言,其實質含義圖示如下:
“上市公司執行新會計準則協調小組工作小組會議紀要(2007年第2期)”
公司在實施新會計準則后是否計提應付福利費?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應用指南的有關規定,公司在執行新會計準則后不再計提應付福利費。
對于以前年度的應付福利費余額在首次執行日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的有關規定,首次執行日企業的職工福利費余額,應當全部轉入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首次執行日后第一個會計期間,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規定,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職工福利計劃確認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該項金額與原轉入的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之間的差額調整管理費用。
二、內容規范性——職工福利費核算明細化
(一)國稅函〔2009〕3號具體規定
國稅函〔2009〕3號明確規定:“《實施條例》第四十條規定的企業職工福利費,包括以下內容:(一)尚未實行分離辦社會職能的企業,其內設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職工食堂、職工浴室、理發室、醫務所、托兒所、療養院等集體福利部門的設備、設施及維修保養費用和福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務費等。(二)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企業向職工發放的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供暖費補貼、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貼、救濟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職工交通補貼等。(三)按照其他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費、撫恤費、安家費、探親假路費等?!逼鋵嵸|含義圖示如下:
(二)財企[2008]34號補充規定
財企[2008]34號(《關于企業新舊財務制度銜接有關問題的通知》)對補充養老保險有明確規定:“一是按照《企業財務通則》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為職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屬于企業職工福利范疇,由企業繳費和個人繳費共同組成。二是補充養老保險的企業繳費總額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從成本(費用)中列支。企業繳費總額超出規定比例的部分,不得由企業負擔,企業應當從職工個人工資中扣繳。個人繳費全部由個人負擔,企業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資助?!镀髽I財務通則》施行以前提取的應付福利費有結余的,符合規定的企業繳費應當先從應付福利費中列支。三是企業繳費與職工繳費共同形成的補充養老保險基金,屬于參加補充養老保險計劃的職工所有,應當單獨設賬,與本企業及其他當事人的資產、業務嚴格分開。企業應當依法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基金管理機構對補充養老保險基金實施管理,并定期向職工公開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相關財務狀況和會計信息。四是對于建立補充養老保險之前已經離退休或者按照國家規定辦理內退而未納入補充養老保險計劃的職工,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其支付的養老費用,從管理費用中列支?!逼鋵嵸|含義圖示如下:
三、核定風險性——職工福利費核算賬目須清
國稅函〔2009〕3號明確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應該單獨設置賬冊,進行準確核算。沒有單獨設置賬冊準確核算的,稅務機關應責令企業在規定的期限內進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稅務機關可對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進行合理的核定?!逼鋵嵸|含義圖示如下:
四、結論與啟迪
自2007年1月1日起,職工福利費核算財稅均不再計提,稅務處理上只計提未發放的匯算時一直都應納稅調增;職工福利費核算內容明確了補充養老保險、療養院等范疇;職工福利費亂賬將無道可行。
依然有許多令納稅人和其會計深思的職工福利費相關問題:職工福利費非得有發票嗎?職工名稱的醫藥費能否在可稅前扣除的職工福利費里列支?……
【參考文獻】
[1]陳淑亭,王洪濤,張育輝,等.《企業所得稅法一點通》[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8.
[2]翟新生,等.《會計學原理》第2版[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
- 上一篇:效能建設和作風整頓透析材料
- 下一篇:小議模型與計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