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和中國的財稅政策
時間:2022-02-08 05:47:00
導語:金融風暴和中國的財稅政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8年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和地區遭受了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席卷。在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巨大的沖擊和嚴峻的考驗。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是相互聯系的,當實體經濟遭受重創時,人民生活也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影響。根據一些財經媒體的報道,我國2008年第四季度經濟運行開始出現根本性變化,主要經濟指標同比都有下滑現象。同時我國外貿出口在2009年第一季度仍然出現大幅度下滑現象,我國政府面臨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立即采取積極的稅收政策,其一是降低稅收17%。國務院總理在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明確指出:國際金融危機還在持續蔓延,還未見底。這就要求各級政府要準確把握金融危機形勢,采取積極的財政稅收政策,確保實體經濟度過金融危機難關。國際市場環境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需求會出現萎縮,通貨緊縮呈現在全球市場面前,現象明顯,影響深遠。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出現抬頭現象,外部環境形式嚴峻,一些因素變得復雜和不確定。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經濟持續下滑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矛盾。
一、金融危機對財政稅收政策的影響
金融危機的蔓延和持續,會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會導致社會危機。金融危機一旦深化就會演變成經濟危機,更會導致社會經濟出現衰退。經濟衰退現象嚴重就會引起社會深層次問題,一旦金融危機演變成經濟危機,就會上升到社會危機,是個連鎖反應。從金融危機過后我國經濟運行狀態看,雖然沒有向其他國家那樣出現嚴重衰退,但是我國原本高速運轉的經濟也受到嚴重創傷,大量工廠倒閉,大批工人失業,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抑制經濟的進一步惡化,政府必須采取積極的政策措施來幫助經濟走出危機。當然,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和政策有很多,也可以采取一些組合拳來更好的促進經濟復蘇,但是這些方法中,首先是政府應該采取財政稅收政策來帶動經濟發展,而且,這種方法的成效最明顯最直接。國家對稅收的政策原則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時也是國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有力武器,國家對稅收采取最規范最嚴格的管理模式。稅收肩負著為國家公共產品和相關服務提供財力支持的使命。稅收對國家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是巨大的,會起到以小搏大的杠桿性作用。
二、金融危機下財政稅收增值稅改革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進行稅收增值稅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國務院曾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國家稅務總局提交的增值稅改革思路和方案。我國對所有行業實行消費類增值說的征收是從2009年1月1日開始的。當時全球出現通貨膨脹跡象,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退,國際經濟出現不確定性和動蕩性,人民幣升值。這些綜合性因素決定了我國的出口必定受到嚴重影響,出口產品競爭力下降,出口增長速度放緩。在這種境況下,我國政府應該采取積極的財政稅收政策來減少外界環境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因此,我國政府必須迅速反應、作出決策,實施增值稅轉型方案改革。這樣的改革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國當前經濟形式的客觀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我國增值稅改革和完善的內在要求。這些舉措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影響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主要表現在刺激我國企業投資、帶動企業發展,加速企業技術創新和設備更新換代,同時降低企業投資成本減少技術創新成本。這一系列的作用都是經濟運行企業發展所必須的改革方向,只有做到這些,企業的產品才能在國際金融危機的環境下提升其國際競爭力、有效降低成本、促進產品附加價提高、增加收益、降低風險。金融危機環境下我國稅收增值稅改革可以起到三方面的積極成效。其一表現在企業新購設備上,企業新采購設備所含進項稅額的規范化得到提高,可以采取一些抵扣措施,最終促使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從而達到提高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目的。其二增值稅改革點多面廣,轉型改革覆蓋全國,涉及城鄉,從而打破地區和行業界限,可以促進各行業各領域的企業發展。其三擴大內需,增值稅改革有效促進消費,擴大內需。
三、金融危機下進出口稅收政策改革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實體經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尤其是進出口等外貿行業所受影響最大。因此對進出口稅收政策的調整就顯的尤為重要,也是我國政府金融危機下采取積極財政稅收的一項重要舉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至今,我國政府陸續采取了4次出口退稅的改革和政策調整。曾先后從鋼材、紡織服裝、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等方面增加出口退稅率,涉及產品種類高達6600種。出口退稅率的提高一方面有效降低企業的成本,另一方面企業也增強了抵御和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的信心和勇氣。我國政府對進出口稅收政策改革有明確要求,其表現在要求各級稅務機關首先轉變觀念,提升服務意識和水平;進一步轉變思路,改變工作作風,積極思考研究更加優化的出口退稅流程和實施方法;我國稅務機關采取的積極出口退稅政策可以提高出口退稅進度,從而有效補償企業資金不足狀況,提升其現金流量。因此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采取最優的進出口稅收政策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在出后退稅政策的引導下可以發展壯大,從而可以有效促進出口企業產品結構的優化和調整;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對外貿易才能真正實現健康穩定發展。
四、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財政稅收政策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前進路上困難重重,其表現在中小企業融資難、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資金缺乏,導致其在行業中競爭力下降、優勢得不到發揮。我國中小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最為嚴重的是一些在產業鏈中處于低端的制造業,這部分企業迫切需要政府采取一些積極的財政稅收政策支持其發展,幫助度過生死關頭。我國政府為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財政稅收政策,幫助其“過冬”。
具體表現在:
其一、對一些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的中小企業,國家按照一定條件和標準對其評估,符合標準的企業可以享受降低20%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其二、對于一些企業在繳納城鎮土地和房屋使用費方面確實存在困難的中小企業,可以按照標準和政策申請減免。
其三、對于銷售或受讓土地使用權或不動產的中小企業可以采取差額征收相關營業稅。
其四、對于籌資而建立的信用擔保、再擔保中小企業可以享受3年內減免稅收待遇。
其五、國家采取積極的措施鼓勵風險投資企業對中小企業的投資力度,對于符合條件的投資額可以用來抵消其所得稅。
其六、國家鼓勵社會資金用于捐助中小企業,建立技術創新基金。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捐助支出資金準予稅前扣除。
其七、對于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采取暫免營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積極稅收政策。
其八、國家鼓勵部分技中小企業進行技術轉讓,對其技術轉讓資金國家可以定額減免其經營稅和個人所得稅。
其九、國家鼓勵中小軟件企業的發展,對于一些中小軟件企業國家采取減免稅收政策。
其十、國家積極鼓勵中小企業在安置就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特別對于安置殘疾人就業的中小企業國家給予優惠稅收政策。
這些稅收政策的落實對我國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度多難關其到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除這些優惠政策外,我國政府還出臺一些新的稅收政策,比如資源稅、環境稅、能源稅等。我國政府應該針對金融危機對企業沖擊的程度,采取積極的財政稅收政策,發揮財政稅收在我國經濟運行、企業社會發展中的杠桿作用。政府應該和企業納稅人站在一個方向上,切實減輕納稅人的負擔,從而降低金融危機的沖擊和破壞性影響。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只有政府和企業同心同德、齊心協力,才能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才能走出經濟增長的低谷。經濟的復蘇離不開積極的政策,政府的政策是多樣化的,但是積極的財政稅收政策對企業的發展影響最為深刻,也最長遠,產生的效果也最明顯。金融危機其實是危機中的一種表現,如果金融危機階段國家不對經濟運行狀態作出判斷和調整,不對企業進行財政稅收政府調整,就會釀成經濟危機,從而爆發社會危機。社會危機就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危機,對社會的影響巨大。因此在金融危機的狀態下政府就應該充分研究財政稅收政策,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我國人口多,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中小企業出現問題,就會引起社會矛盾,因此對中小企業的財政稅收政策必須要安排合理、落實到位。才能從根本上避免經濟社會不穩定現象發生,中小企業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起到主力軍的作用,可以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帶動就業,擴大內需。我國必須從根本上避免金融危機向經濟危機的轉變。我國政府的財政稅收政策可以避免此現象發生,可以促進我國經濟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走向正常的運行軌道,促進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從而更好的實現人民生活的安康。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政府、企業、人民共同的責任和目標。只有采取積極有效的財政稅收政策,金融危機下的我國中小企業才能度過難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順利實現。
- 上一篇:城鄉戶籍改制保障工作計劃
- 下一篇:關于政府債務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