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資源共享
時間:2022-07-18 08:46:50
導語: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資源共享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社會主義體制的需求下,為了全面實現改革,地質檔案在新技術和開放的雙重作用下,實現了現代化根本上的轉變。面對地方性地勘行業的不斷深化,在多種投資來源的作用下,實現了投資主體的多元性變化。想要實現地質檔案資源共享這一目標,應以人為本構建思考點,有效進行地質檔案信息化資源共享和落實。目前,信息資源已經成為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是地質勘查的工作組成部分之一。在地方性檔案管理的過程中,是把地球科學和地質礦業發展作為基礎實現勘探經費投資的結晶。其中包含了地質原本檔案管理,各種比例尺的區調圖件的報告管理,找礦管理、勘探報告管理、科研報告管理等。在實事求是和艱苦奮斗中,體會地質信息資源的重要性,有效的完成開發和利用,實現廣大地質工作和檔案管理的新課題。
二、地質檔案信息化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條件
(一)相關人員綜合性素質提升。地質行業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較強的風險精神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在綜合性素質較高的前提下,實現計算機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讓電子文件和縮微文件成為檔案管理的載體,拓展學習管理的新思想和新標準、新方法。現代化檔案管理中,不僅需要深入探討和研究地質檔案的利用規律,按照用戶的需求提供相應的對策。還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熟練掌握現代化檔案開發和有效利用。例如: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信息處理、文件檢索、光盤刻錄等,為社會的需求提供更為高效的用戶體驗。(二)基礎設施構建。信息化地質檔案的管理中,首先應該需要強有力的硬件設施,進一步發展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靈活性結構布局。為將來進一步拓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建設屬于地質檔案信息化管理的服務網站,建設地質檔案信息的開放性和非開放性查詢網站,實現為社會群體提供檢索及內部人員提供檢索兩個部分。保證了地質檔案信息產品服務的技術性支持和先進性擴展。(三)地方性地質檔案信息化的構建。地方性地質檔案信息化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分析。利用嚴謹的態度,保證強有力的科學發展觀,選擇正確的方法,是我們應該采取的積極性方向。實現電子文件形成和信息的存儲、傳輸、檢索、利用等技術利用。更新檔案管理的理念,樹立檔案信息利益共享的觀點,重視檔案信息的數字化建設。
三、加快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實現資源共享
(一)標準化。各個行業的構建都需要一個標準,地質檔案管理也不例外,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信息系統工程,隨著大數據、信息技術、云計算的不斷發展,進一步拓展了地質行業的創新和變革。按照規范性實現不同格式、不同屬性、不同數據的信息統一化管理,并在轉換的過程中驗證真偽,對各類門戶資源進行分而治之的模式。對于符合標準的進行自動收錄,不符合標準的自動去除,實現了檔案信息建設的資源共享性。(二)數字化。地質檔案數字化管理應該按照搶救優先、利用優先、逐步擴展的原則實施地方性地質檔案數字化。保存有價值的數據化范疇,減少不必要的勞動和投資,減少數據庫查詢的壓力。與此同時,還需要在“還清舊賬”基礎上努力做到“不欠新債”。可以集中一段時間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數字化的利用和發展,保證接收基層單位移交的電子目錄和電子文件。(三)妥善處理共享與侵權的關系。資源共享是一種快捷的社會性手段,需要加強共享資源的信息化,保證有效的需求性保密。一方面利用內外有別的成果信息資源,促進經濟的發展。另外,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融合,在地質檔案的資源共享過程中保證知識產權不受侵犯。(四)制度建設及安全防范。建立地質檔案目錄檢索數據庫,實現館藏檔案的數字化。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地質檔案管理文檔一體化的同時,需要實行密級管理機制。并按照保密的等級實現地質開發的利用和共享,保證信息的安全性和暢通性。針對重要的檔案要定期進行備份,并設置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及其密鑰等安全保密措施,構建防火墻,維護系統安全。
四、總結
在黨的政策指引下,地質檔案的管理工作對互聯網的依賴性不斷增強。想要保證地質檔案信息建設資源共享,并最大限度確保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應拓展和豐富“大地質”“大礦業”內涵和理念,加快地質檔案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李國杰,程學旗.大數據研究未來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領域:大數據的研究現狀與科學思考[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27(6):647-657.
[2]楊冬權.在全國數字檔案館(室)建設推進會上的講話[J].中國檔案,2013(11):16-21.
[3]李小剛,謝詩藝,程舒.大數據時代檔案館服務創新研究[J].北京檔案,2013(11):11-13.
作者:孫曉莉 單位:云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
- 上一篇:高校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探究
- 下一篇:績效考核在高職院校行政管理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