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輟學現象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2 05:06:00

導語:農村初中輟學現象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初中輟學現象分析論文

一、農村初中輟學現象導致的后果

其一,使農村教育走不出困境。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03年,我國仍有一千多萬兒童少年沒有完成義務教育。在此形勢下,農村教育的主要任務不得不全力以赴放在實現“普九”目標上,無暇顧及其他教育目標,而由此所產生的教育質量則可想而知。

其二,嚴重制約勞動力隊伍素質,進而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勞動力素質差是我國目前經濟與社會發展過程中凸現出來的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必將對我國實施科技興國、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戰略目標產生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畢業論文下載網

其三,對下一代的影響。在農村,早輟學必然導致早婚早育。由于類似的早婚早育夫妻自身缺乏基本的生存條件,這又給他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帶來物質的匱乏,其思想觀念也因其知識文化低也更落后,必將對中華民族下一代勞動者的整體素質的提高與改善造成嚴重的影響。

二、農村初中生輟學的原因

(一)社會原因

新“讀書無用論”影響很大。“升學跳農門”的傳統觀念在廣大農民的心目中一直占統治地位,這本來對其促使其子女上學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隨著目前社會上繳費上學,人才供求矛盾的日益凸現,這都給農民“升學找出路”的傳統思想帶來巨大沖擊,這就導致了更多的農民對教育的投資不敢再抱有很大的奢望。

(二)家庭原因

因家庭遭受變故,無力支持子女學習費用而輟學的事實的確存在,但這只是少數,家庭不和或父母離異,父母在經濟上盡量滿足子女要求,使孩子產生了依賴的思想,如稍有不順便逃學,直至輟學。

(三)學校原因

教學方法陳舊。仍在沿用舊的教學模式,而且初中教材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現在的教材雖說不全是為升學服務的,但對不能升學或不想升學的學生來說都是學而無用或用處不大。

(四)學生自身原因

1.調查顯示,98%的輟學者并不是不想讀書,而是不想在慢班讀。快班生榮譽感強,不易輟學;慢班生自卑感強,心理壓力大,極易輟學(名校普校也是此道理)。學校分了快慢班后,并沒有對所謂的“慢班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引導,相反,在學科教育和思想教育兩方面都降低要求,這就導致部分學生結伙越軌,正常的教育秩序缺乏保障,也挫傷學生的積極心,使其厭學輟學。

2.打工潮吸引了不少后進生和貧困生。春節前后,打工族衣錦還鄉的闊綽勁,刺激了一些家長和學生,尤其是那些學不進、基礎差的學生,一股“外出闖蕩、何必在校受罪”之心便油然而生。

那么,上述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四方面因素產生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

(1)社會的謀利心理。老板愛用童工、部門愛多辦證、領導愛多賺外地錢等謀利心理,這就使得某些部門沒有認真履行其幫教與助教的社會職責,而是從本位主義出發,從本部門利益出發。

(2)家長的失望心理。農民實惠心理歷來突出,認為“讀不讀書、上不上學”在眼前似乎差別不大,反正都是去打工。加之現在擇業矛盾的日益凸現,高、中等院校昂貴的費用等影響,許多家長對教育的自信力下降,從而產生了失望心理。

(3)教師的隨意心理。因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難教而隨意、因壓力太大精力不足而隨意、因待遇懸殊而隨意……從而引起連鎖反應。

(4)學生的厭學心理。基礎差、聽不懂的厭學;缺乏理想、得過且過的厭學;家庭條件好、不用去奮斗的厭學;在家、在校受挖苦歧視的厭學;受輟學者影響的更厭學。主觀厭學是產生輟學的主要原因,首位原因。

三、解決農村初中輟學現象的對策

(一)標本兼治,加大教育投入,盡快實施農村免費義務教育聯合國教育專員托馬舍夫斯指出:中國在保證基本教育投入方面,還不及非洲的烏干達。更嚴重的是目前政府對農村教育投入僅占教育經費的30%。簽于此,筆者以為:

1

.治本上,國家盡快在全國農村實施免費義務教育。這是國家經濟能力完全能承受的,并且已經在西部農村推行了。

2.治標上,政府確保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達4%,并改變教育經費比例分配,向義務教育傾斜,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同時,義務教育經費應專款專用并建立相應的保障與監督體系。

(二)齊抓共管,明確職責,綜合治理

齊抓共管,就是在中央的領導下,齊心協力,明確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自身在義務教育中各自的職責,綜合治理,共同把農村學生輟學現象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落到實處,深化農村教育改革,增強教育的吸引力

所謂落到實處,就是說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務實,做實事,不把義務教育當政績,要像抓計劃生育般建立控輟保學機制,對相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的考核與考評實行一票否決制。

1.管理上,強調建立以縣市為中心的“控輟保學”機制,改變目前以校為重的做法。

2.學校內部,應切實轉變觀念,實施素質教育,把學校真正辦成學生的樂園。農村教育如何提升教育質量是緩解目前嚴峻的輟學現象的重要保障之一。同時學校一定要將控輟保學落到實處。結合我校的一些具體做法,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提出了創建“控輟保學系統工程”的做法:(1)縣鄉政府須出臺“控輟保學”鄉規民約,實行一票否決制;(2)學校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可出臺《轉化方案》、《幫扶方案》等,同時舉辦后進生轉化學習班;(3)學校可制訂《控輟保學責任制》、《動員流生返校工作方案》、《流生情況跟蹤調查表》、《流生返校催學通知書》等措施;(4)定期舉辦貧困生、后進生、留守生家長座談會;(5)建立教師家訪網絡;(6)成立控輟保學基金會等等。

3.改革課程體系和辦學體制,深化農村教育改革,增加致富門路,提升就業能力。嘗試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一體化的試點,實行學校內部分軌;探索初中(最好是初三)分流,使能升學的有繼續學習的基礎,為就業的開設適合當代農村經濟發展的課程門類(如養殖、家政、小城鎮規劃、農業機械、無土栽培等),改變目前課程設置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解決農村教育的“出口”問題。因為農村教育的“出口”是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關鍵,是農村學生輟學現象和農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核心問題。

2003年9月的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確立了我國農村教育的兩個戰略地位:一是把農村教育放在整個農村工作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二是把農村教育放在整個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2004年1月,周濟部長再一次明確中國教育今后發展的一個重點——包括農村、農民、農業“三農問題”的教育。

筆者上面所談到的農村初中輟學現象僅僅是義務教育鞏固提高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形勢嚴峻。我們必須從踐行“三個代表”和“社會主義榮辱觀”重要思想的高度出發,關注教育,關注農村教育,關注弱勢群體和特別家庭的子女上學問題、教育問題,為推進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多做努力!

【摘要】輟學現象的產生是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自身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控制農村初中輟學率較為有效的措施是標本兼治、齊抓共管、政策落到實處、深化農村教育改革。

【關鍵詞】農村初中;義務教育;輟學;控輟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