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管理是工商行政核心思索

時間:2022-03-14 11:29:00

導語:公正管理是工商行政核心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正管理是工商行政核心思索

公正是法律的首要價值.也是現代公共管理活動的核心價值訴求。工商行政管理從本質來說是一種行使公權力的公共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實現公平正義是工商行政管理活動的本質要求。由此可見,公正管理應成為當前工商行政管理的核心價值追求,并貫穿于工商行政管理實踐活動的始終。

一、當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公正管理核心價值缺失的表現

工商部門作為政府重要的市場經濟監督管理和服務部門.承擔著規范市場主體準入、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服務和引導市場主體規范發展等諸多公共管理職能。由于缺乏系統的公正管理價值理念的引領,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對公正管理的認識和實踐還存在許多不足。

(一)在管理關系的認知上,還存在不對等的觀念受傳統“官本位”思想和強制性管理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不少執法干部以“官”自居.在被管理者面前自我感覺高高

在上,認為自己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管理就是“命令——服從”式的關系,習慣于自上而下進行命令強制式的管理,在管理過程中表現得盛氣凌人,反映到執法方式上就顯得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管理對象一有抵觸便認為是刁民,隨意加重處罰,威風有余而威信不足,沒有站在雙方人格平等的基礎上面對管理對象,尊重和善待行政相對人的意識不足。

(二)在管理服務的方式上.還存在不民主、不公開的狀況

由于行政機關占有大量行政資源。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信息不對稱,人民群眾在公共管理活動中往往處于被支配的地位,民主參與到公共管理領域的渠道不夠暢通。在作出涉及行政相對人的管理決策時,我們習慣從如何確保部門既定管理目標實現的角度去制定政策、措施,而沒有公正、民主地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一些管理行為可能會引發執法擾民、增加群眾反感等不利后果而得不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2008年《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頒布實施后,公開、透明成為管理活動的一項重要原則。工商部門政務公開工作取得了明顯進步,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志對公開、透明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公開、透明束縛了手腳,給工作帶來了難度。在管理實踐中不愿意主動公開或有選擇地公開,逃避公眾對管理活動的監督。

(三)在管理運行的過程上,還存在不均衡管理的現狀

受現有管理資源不均衡的影響.我們的管理工作在空間、時間上還存在管理失衡的現象。從空間上來看,城區執法力量相對集中,示范街、示范店的管理較為規范,而城鄉結合部、偏遠鄉村的執法力量較為薄弱。從時間上來看,習慣于采用突擊性、專項性整治的模式,缺乏長效管理機制。

(四)在管理效果的體現上,還存在不公平的現象

公正管理最終要通過管理結果來體現。在當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實踐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了不公平的結果發生。在公共服務舉措方面.出于對經濟中心、工作重心的傾斜。我們推出的服務創新舉措,常常圍繞大企業、大項目、大投入,開展了諸如跟蹤式、預約式、加急式、全程式、保姆式的特殊服務,而對如何創新手段服務小型、微型企業及弱勢群體缺少足夠的關注和探索。在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方面,盡管我們不斷努力提升執法能力和水平.但限于傳統的執法理念和手段,難以保證處處執法到位。在執法的自由裁量權行使方面,由于易受人情、關系等因素的影響,同樣的違法情形卻產生不同的處理結果.造成行政處罰畸輕畸重。我們日常管理的成效與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公平訴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公正管理核心價值缺失的根源

(一)理念轉型滯后.公正管理的價值理念缺失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源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羈束型管理,側重于貫徹落實國家制定的有關經濟管理的各項政策,政策管制型的特征較為明顯。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經濟主體日趨多樣,社會階層日益分化,利益訴求也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企盼愈發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加快了法治型政府和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推進新形勢下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更加注重將以人為本的公正管理作為行政管理的核心價值追求。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轉型也是伴隨著政府公共管理職能的轉型展開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已由過去的“政策管制型”向“依法管理型”和“公共服務型”方向轉變。但是我們的干部隊伍管理價值理念轉型還沒有完全跟上,沒有真正樹立起公正管理的價值目標追求。

(二)目標定位模糊,公正管理作為核心價值的地位尚未確立

在現代管理活動中,存在著多元化的管理價值目標追求。公正、自由、效率、秩序等都屬于管理活動價值目標體系之一。在整個價值目標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的價值追求是核心價值追求。但是,不同的管理領域、不同的管理階段其側重點各不相同。例如,市場經濟活動主體的核心價值追求更傾向于效率.而公共管理活動領域更傾向于公正。長期以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側重于具體目標任務的落實,強調工作中執行力的到位,許多同志的思想意識中存在著行政效率優先的觀念,而缺乏對公正管理目標價值追求的審視,對公正管理的價值認識高度不夠。也有同志盡管意識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公正管理的重要意義,但僅僅停留在執法操作規范上,公正管理作為工商行政管理價值體系的核心和主導地位尚未確立。由于對管理的價值目標追求沒有準確清晰的定位,造成在工作方向上的偏差,我們的工作重點往往轉移到最能迅速體現工作成效的突破口上,有“抓大放小”、“急功近利”的工作傾向。

(三)實踐探索不夠,沒有形成系統的公正管理機制

當前,我們對公正管理的實踐和探索仍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對如何實施公正管理的經驗比較缺乏,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機制。

1.沒有形成公正管理的學習借鑒機制。一是對發達國家在社會公共管理領域追求公正管理的先進經驗缺乏學習和利用。二是對其他公共管理部門公正管理的經驗缺乏學習借鑒。三是缺少對現代企業管理實踐中先進管理經驗的學習和借鑒。現代企業“人本管理”的思想和實踐中有許多公正管理的內容和要求。對我們從事公共行政管理應有很多啟發。

2.沒有形成公正管理的應用探索機制。日常工作中對公正管理的應用探索尚處在零星、自發的狀態,沒有系統、有組織、有意識地深入開展公正管理的實踐活動。

3.沒有形成公正管理的推動促進機制。缺乏一整套的規范和措施來激勵系統內部實施公正管理,從而不能持續有效地推進公正管理實踐的深入。

(四)資源分布不均,缺少公正管理的資源整合

公正管理的不到位,除了主觀方面缺少公正管理思想和理念的引領外,客觀上也與當前管理服務的資源配置不均有關。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工商職能也在不斷豐富與發展。管理力量及能力的相對不足與日益提高的管理要求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客觀上也使得我們有限的管理資源集中運用到重點對象上去,產生了不公正的結果。而由于缺少科學的資源整合,沒有針對性地解決好管理服務的不均衡問題。一是缺少城鄉資源的整合。城市地區管理力量相對集中,管理效果相對良好。農村地區的管理力量相對薄弱,管理不到位的問題比較明顯。二是缺少條塊之間的整合,“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機關處室按業務條線布置任務,基層工商分局(所)以塊為單位整體承接相應任務,基層人少事多的矛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管理的體制、機制不夠優化。三是缺少事務投入的整合,有限的資源集中到辦大事、辦要事、辦急事上去了,沒有對全體的服務對象、全年的工作安排做到統籌兼顧。

三、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公正管理核心價值的基本要義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樹立公正管理的核心價值理念.首先要對公正管理進行全面、系統的認識,充分理解公正管理的基本要義。結合學術界公正管理的理論和工商行政管理的特點,筆者認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公正管理的基本要義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平等對待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所謂公正(公平),它的真實意義,主要在于平等”。公正管理中的平等觀應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權利平等。平等主體平等對待,要尊重其平等的權利,給予其平等的機會。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對社會的公平正義提出的兩個層次對我們很有啟發:“作為社會公平正義,首先要保護每個公民的自由平等權利,使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生存、發展的權利。其次是要機會平等,在機會有限的情況下,機會應向全社會成員開放,每一個社會成員只要愿意,就有權利參與競爭去獲得機會。”二是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平等。盡管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時具有行政優越權.但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主體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努力做到行政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均衡。

(二)公平合理

公正管理效果的顯現,需要達到公平合理的社會治理結果.并通過公民的切身感受和體會來實現。行使行政職權,作出行政行為,除了要遵循合法性原則外,還要遵循合理性原則。行政行為的內容要客觀、適度、合乎理性,要求行政機關合情、合理、恰當、適度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不得濫用自由裁量權。公正管理追求公平合理的管理效果,要求我們既要確保實體公正,又要注重程序公正;既要實現個案的公平正義,又要兼顧人民群眾對公平合理的普遍認同。在管理中處理好法律與政策的關系,法、理、情的關系,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三)公開透明

公開透明是現代法治社會所必須遵循的一大原則,是現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對工商工作而言,公開、透明是促使工商行政管理職權公正運行的制度保障,也是杜絕“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腐敗行為的有力武器。“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它能使我們的管理工作在群眾的監督下更加規范、更加公平、更加具有公信力。同時,政務公開、信息公開才能保障公民的知情權,打破過去只能由行政機關掌握有關信息的特權,使公民能夠獲知有關自身以及社會公益的更多信息,為公民更多反映自身訴求、更多參與社會管理活動創造條件,形成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良性互動,提升我們公正管理的水平。

(四)及時高效

及時高效強調管理過程中的效率因素。傳統意義上的公正并不包含效率,但隨著公正理念內涵的不斷豐富,追求公正所付出的“成本”,對公正管理的影響愈發凸顯。正如西方古諺所云:“遲來的正義非正義”,經過曠日持久的過程才實現的公正.會使公正大打折扣。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講話中指出:“堅持效率和公平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本質”。因此,工商行政管理中的公正管理應當努力實現公平與效率的最佳結合。不應將兩者割裂、對立起來。

四、圍繞公正管理的核心價值追求。做好新時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在工商行政管理的實踐中,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公正管理的核心價值追求,并以此為指導,積極推行合理有效的公正管理。

(一)加速理念創新,促成公正管理觀的全面形成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是工作的指針。實現公正管理.必須要在廣大干部隊伍中形成全員全面的公正管理觀,真正使公正管理成為工作的價值引領和目標追求。這就需要加速理念創新,促成全員全面公正管理觀的形成。一是由權力本位、官本位、管制本位的管理理念向權利本位、民主本位、服務本位的公正管理理念加速轉變。從管理的來源、目的、本質認識上,順應現代社會管理的要求,將管理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轉到以公民的權利為本、民主為本、服務為本上來。二是使公正管理觀由簡單表層的認識向系統深入的理論體系轉變。公正管理具有深刻的理論根源和豐富的實踐成果。我們要通過學習理論、總結經驗、借鑒成果、結合實際,形成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特點的全面深入的公正管理觀。三是使公正管理觀由個別的管理觀念向全體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追求轉變。加強理念教育和培訓,使全體工商干部深刻理解公正管理觀,從而內化為心中的思想和理念,并自覺運用公正理念指導管理實踐。

(二)深化依法行政,弘揚公正管理的法治精神

社會主義法律通過民主程序制定,是最廣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所體現的公正是絕大多數人公認的公正。是真正體現社會進步的公正。因此,工商部門實現公正管理的價值追求。需要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在法治精神的引領下,進一步深化依法辦事、依法行政,使法律的本質要求真正執行到位。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化公正管理中“實體正義”的要求。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法外特權,確保執法到位,依法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對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嚴格依照法律授權、法定依據、法定范圍公正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化“程序正義”的法治意識.對于法律設定專門程序來保障當事人的陳述權、申辯權、申請回避權、聽證權、行政救濟權等,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使當事人充分享有各項法定權利,感受到整個過程的客觀、公平、公正,從而在內心認同工商部門的管理行為,自覺服從處理決定。

(三)加強制度建設。推進公正管理行為規范化

公正管理不僅體現在外部管理活動中.同樣也體現在內部管理活動中。公正的內部管理能夠維持組織的正常運轉。激發組織的活力和保證實現組織成員的普遍受益。制度管理則是內部公正管理的根本保障。一要制定制度。按照公正的要求,建立健全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使人事、財務、日常辦公、工作規程等有章可循,克服“人治化”的管理傾向,用制度管人管事。二要公示制度。將已經制定的制度向管理對象公示,便于管理對象進行監督。三要執行制度。如果已經制定的合理的制度僅僅是掛在墻上、寫進匯編、停留在口頭上,而沒有得到有效的遵從,這樣的狀況比沒有制度還要糟糕。制度的關鍵在于執行,在內部管理中必須要樹立制度的權威,公正執行制度規定,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規范面前人人遵從。

(四)創新管理方式,提升公正管理效能

新時期的社會管理任務更加繁重.工商部門必須秉持社會管理領域公正優先的原則.不斷創新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正管理效能,使公正的目標追求得以盡快實現。一是運用均衡式管理方式。面對不斷增加的管理任務,不能一味靠人力、物力、財力的不斷增加來解決問題,而要進行合理的資源整合。一方面要加強執法力量的整合,探索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12315統一調配制度等,有效整合人力資源。另一方面要加強工作任務的整合,科學制訂工作計劃,減少突擊性任務,實施長效監管。二是運用需求導向型管理方式。融人“以民為本”意識,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傾聽群眾意見,研究群眾需求,積極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適需對路的服務。三是運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一方面依托信息化著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完善工商部門門戶網站的各種服務功能,積極推進網上咨詢、網上投訴、網上登記、網上查詢等便民服務:另一方面依托信息化著力提高監管執法的科技水平。推動信息化手段在登記注冊、經濟戶口巡查、食品安全監管、廣告監測、公平交易執法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通過運用高科技的手段,實現高效能的監管。

(五)以公開促公正,提高公正管理透明度

努力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以民主、公開、互動的形式,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一是管理決策的公開透明。在政策、法規出臺前,應注意廣泛吸收群眾意見。以開展調研、座談會、聽證會等形式,充分了解行政相對人的需求,提高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二是管理過程的公開。向公眾公開法定依據、管理程序、操作規范,主動接受群眾監督。三是管理結果的公開透明。管理的結果向社會公示,經得起群眾的檢驗。

(六)完善考評機制,形成公正管理的行政導向

績效考評具有“指揮棒”的作用.確立何種導向的考評目標和思路,便會產生何種導向的工作方法和成效。因此,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機制轉型后,應轉變過去重罰沒、重收費的任務型績效考評方式,轉而以公正優先的價值追求,圍繞公正管理的目標和要求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體系,做到既重管理公平也重管理效率,既重管理顯效也重管理潛效,既重管理結果也重管理過程,既重管理數據也重管理評價。從而形成正確的行政導向,促進公正管理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