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9-13 10:41:43

導語:課堂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公共管理類專業的《管理定量分析》課程在教學中常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設計對分課堂“講授———內化和吸收———討論”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融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幫助學生在系統的知識框架中自主學習和探索,促進知識聯想和遷移,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為進一步促進有效學習,還可結合案例教學和探究式教學的思維與微課等技術進行對分教學創新。

關鍵詞:《管理定量分析》課程;對分課堂;教學改革

定量分析是我國公共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特別隨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定量分析能力已成為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適應未來工作需求的重要技能。《管理定量分析》是目前高校針對文科專業本科生定量分析思維訓練和技能培養的交叉綜合性方法論類課程。由于該課程知識橫向跨度大、內容涵蓋面廣;且是相對年輕,缺乏公認的權威教材,因此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很多,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對分課堂是近兩年在國內逐漸推廣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最顯著的特征是結合了講授式課堂和討論式課堂的優點,在保留知識傳授系統性的同時還能充分調動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鑒于此,筆者結合所任教的《管理定量分析》課程,以對分課堂為指導進行了相關教學改革實踐,試圖增強教學趣味性以及知識傳遞效率,幫助學生切實有效地掌握所預期的定量分析知識與技能。

一、公共管理類專業《管理定量分析》課程教學的主要問題

目前,該課程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上。在教學手段方面,教學手段單一、陳舊、過分注重講授是普遍反映的問題。在教學內容方面,主要問題在于教學重理論而輕應用、理論與實踐脫軌以及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等。這在一定程度受課程定位的影響。丁輝指出目前對管理定量分析課程的定位有兩種傾向。一種傾向認為該類課程屬于理論性課程,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就會以講授為主,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嚴謹性。另一種傾向則認為該類課程屬于實踐類課程,因此老師會偏重案例教學,忽略理論講授。就目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現狀來看,大部分教改實踐均涉及上述問題的改善。這些實踐或注重案例教學和小組討論、或強調探究式教學、或關注課外實踐教學。這些改革嘗試確實增加了教學趣味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然而,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依然存在。實踐表明,理論與實踐脫節往往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所學定量分析技術生搬硬套,因而達不到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采取何種方式實現理論與實踐以及多種教學手段之間的有機融合以切實提高教學成效將是今后教學改革研究所亟需探討的問題。

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對分課堂由復旦大學心理系張學新老師提出。所謂“對分”,就是將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學生進行交互式學習。由于對分課堂的教學在時間上可依次分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和吸收(assimilation)及討論(discussion)等三個環節,該教學模式也簡稱為PAD課堂。PAD課堂不是講授與討論簡單組合,而是通過內化和吸收環節在講授和討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三者有機地構成一個整體。有了這座橋梁,學生一方面為后續討論贏得一定時間的緩沖,避免“即時討論”的慌亂;另一方面則有一定的時間來理解和反思所講授的內容,發現問題,從而增加后續討論的針對性和效率。因此,這三個環節不可或缺且順序不能調動。依據這三個環節的具體安排,對分課堂又可分為“隔堂對分”和“當堂對分”。“隔堂對分”是把講授和討論分別安排在兩堂課上,而內化和吸收安排在課后。“當堂對分”是三個環節均在一堂課內進行。對于后者,還可依據教學內容自由安排時長,應用靈活。與傳統講授教學相比,對分課堂的講授更側重知識體系的呈現。如果把課程內容比作一棵樹,那么對分課堂的理論講授就是要給學生呈現這顆樹的主干脈絡及其功能;至于枝葉,則點到為止,具體細節由學生在內化和吸收以及討論環節自主探究。由于能從宏觀架構上把握課程內容,因此,對分課堂能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時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問題,使其更好地實現各自知識體系的自我構建,也得益于知識結構性的講授,對分課堂的討論才能依循有序的知識網絡進行,收放自如,從而確保學習的系統性。目前,對分課堂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各個學科領域中均有運用。據張學新(2016)的調研,該模式不僅適用于理論課,也同樣適用于實驗課、實訓課以及實踐課,且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不過,截至目前為止,還未見有關于該模式在高校文科專業定量分析類課程中應用的報道。因此筆者希望借助本課題的研究,為該類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與參考。

三、基于對分課堂的《管理定量分析》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一)基于對分課堂的教學內容設置

基于對分課堂注重知識框架性講授的特點,結合學生相關知識儲備情況,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設計。課程內容包含八個模塊(表1)。除評價分析模塊,其它模塊均安排了對分教學活動。為配合對分課堂的自主學習和討論,相應教學內容均是學生在先修課程中接觸過但又缺乏系統學習的內容。

(二)課程配套體系建設

對分課堂強調學生對課程授課計劃與考核要求的整體。鑒于此,結合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簡稱BB平臺)進行配套教學體系建設。BB平臺的好處是能實現資源的即時共享,并能通過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優化教學及評價流程。配套體系建設包括共享資源模塊建設和學習交流模塊建設。共享資源模塊細分為課程規劃、教學課件、上機實訓等三個子模塊。課程規劃子模塊除常見的教學目標、每周教學安排以及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外,還增設了教學參考資源欄目,包括不同版本《管理定量分析》的掃描資料、網絡資源鏈接以及國內外相關慕課、公開課資源鏈接,與配套教材互為補充,幫助有條件的學生拓展學習。教學課件子模塊包括教學講義和配套PPT課件。上機實訓子模塊則包括微課教學視頻、實訓項目以及軟件使用手冊等。后期還打算增加習題庫子模塊,輔助學生進行課后鞏固和自評。最后,學習交流模塊是筆者將對分課堂的“亮考幫”(“亮”即分享課程總結與收獲;“考”即設計題目考其他同學;“幫”即分享自己的疑惑,尋求他人幫助)與BB平臺論壇相結合的一個嘗試。實踐證明BB平臺論壇也能開展“亮考幫”。受“隔堂對分”的啟發,特意將“亮考幫”設置在倒數第二次課課后進行;通過“亮考幫”作業,提煉共性問題和疑惑,輔助最后一次課的復習答疑。

(三)對分教學方法設計

為更進一步發揮對分課堂的優勢,借鑒了案例教學、探究式教學和微課技術,進行對分教學創新(見表1)。一是基于案例的對分教學。案例教學最大的優勢是運用案例使學生處于一個真實的問題場景,從而克服傳統課堂講授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問題。因此,在對分教學講授環節,通過案例的引入使學生盡快進入到具體的管理應用場景并在真實的問題場景中理解知識點及其實踐意義。基于講授環節只講不討論的原則,將案例的具體問題留給學生在內化和吸收以及討論環節解決,從而訓練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二是探究式對分教學。在學生基礎相對較好的知識點上,結合探究式教學中的設問法,在講授環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引發思考,從而加強學生在內化和吸收以及討論環節的參與深度。比如針對統計描述的教學,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平均值和標準差的局限性,從而引出中位數和四分位半間距的知識點;緊接著通過引入組距式分組數據結合更細化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中位數計算方法,循序漸進促進討論。三是與微課結合的對分教學。針對一些應用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知識點制作微課教學視頻,供學生在內化和吸收環節參考,幫助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整體的討論步調一致。

(四)課程考核的調整

對分課堂強調平時學習,因此對課程考核進行了調整。首先,提高了平時成績的比例(由30%增至40%)。其次,優化了平時成績的結構。該課程平時成績由三個部分組成,即考勤、上機實訓和課后作業。為配合對分課堂,將考勤占比由10%上調至25%,課后作業占比60%下調至45%。雖然變動不大,但據學生反饋,這確實讓他們從心理上更重視考勤;特別對于一開始對課程有抵觸情緒的學生,本來是礙于考勤要求打算混時間,結果在被動參與一兩次討論后也能轉變心態,主動參與討論。總之,對分課堂是適用于《管理定量分析方法》課程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對分課堂“講授———內化和吸收———討論”的教學設計,不僅增進了學生對課程有關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批判性思維意識以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這與當前高等教育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核心素養的主旋律是相契合的。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高出勤率和課程資源共享是有效實施對分課堂的先決條件。這就要求老師充分備好學生、備好大綱、備好教材;關注學生需求,與學生充分溝通。在資源共享方面,可以結合BB平臺開展課程配套體系建設,借助網絡化平臺豐富教學資源。此外,還可結合案例教學、問題式教學以及微課等現代教學方法,探索對分教學的各種形式,以促進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張光進,萬維納,張士菊.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定量分析類課程體系及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7):33-35.

[2]王德運.公共管理專業管理定量分析課程的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16(11):97-98.

[3]藍英,李偉,任毅,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管理定量分析課程教學實踐改革探索[J].改革與開放,2014(07):82-83.

[4]丁輝.普通院校管理定量分析課程的教學改革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5(06):18-19.

[5]耿海斌.管理定量分析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1):117-118.

[6]葉慧.試論互動教學法在《管理定量分析》教學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09(08):391-392.

[7]朱文娟,黃賜英,鐘瑩峰.“雙創”背景下《管理定量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H大學管理類專業為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09):43-45.

[8]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作者:吳靈瓊 單位:南通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