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解決“三農”問題的長效機制

時間:2022-02-12 11:31:00

導語:培育解決“三農”問題的長效機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培育解決“三農”問題的長效機制

培育農業增效的長效機制

從長遠看,從增強農業微觀基礎、培育農業營銷合作和改善農業發展環境三方面入手提高我國農業的競爭力非常重要。

第一,堅持農業家庭經營和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是增強農業微觀基礎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如果農業總是停留在小規模經營階段,家庭經營對農業增長的作用將會越來越有限;如果改變家庭經營這一適宜農業的基本經營制度,擴大經營規模的作用將會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重蹈覆轍。所以,增強農業微觀基礎的長效機制應是: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以賦予農民遷徙權為抓手減少農民的數量;繼續深化農地使用制度改革,以促進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為抓手擴大農戶的經營規模。

第二,生產的家庭經營和營銷的社區合作,是增強農業中觀基礎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其中,家庭經營旨在解決農業勞動監督難的問題,社區合作旨在降低農民的交易成本。所以,增強農業中觀基礎的長效機制是:發育非生產領域的農民合作組織,有效地降低農民購買生產要素、銷售產品的交易成本和學習技術的成本。

第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和改進扶持方向,是增強農業宏觀基礎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所謂改進扶持方向,就是在扶持力度既定的情形下,盡量以具有誰參與、誰努力、誰受益的公共品效應,間接使農業增效的措施,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技術培訓等,替代具有誰獲得、誰受益的私有品效應,直接使農民增收的措施。所以,增強農業宏觀基礎的長效機制應是:實施具有公共品性質、屬于WTO規則中的“綠箱政策”的間接措施,以提高農業生產系統抵御惡劣氣候的能力,提高農民應用適宜技術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若能將“黃箱政策”用足,農業發展的宏觀基礎將會更好。

培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

經過數年的改革,一些省份已經免征了農業稅,其他省份的農業稅的稅率也有所降低,農業稅費減免對農民今后增收的作用會越來越有限。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續提高,我國已具備了人為提高糧價的經濟實力,糧價上漲對其他物價上漲的影響力和引發社會震蕩的可能性都會越來越小,但這種策略并不是最優或次優選擇。如果農民生產的農產品數量不變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很可能會助長農民對政府轉移支付的依賴性,甚至有可能抑制農民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雖然現行政策對農民增收的效果確實顯著且可繼續實施,但將它維持下去的政策成本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高。

我國城鄉居民權益的制度性差異還很大,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還遠遠沒有完成。農村政策的首要目標依然是把蘊藏在農民身上的財富創造能力進一步發揮出來。

賦權是將蘊藏在農民身上的財富創造能力發揮出來的有效手段。以賦權為切入點培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賦予農民自由遷徙的權益。目前農民工實際上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農民工及他們的家屬轉為市民的比例很小。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農村人口缺乏融入城市社區的權益。以賦予農民遷徙權為切入點,形成農村人口和農業勞動力數量持續減少與農戶平均經營規模逐漸擴大相關聯的機制,使農民收入的增長建立在要素報酬率提高、就業結構提升和農業競爭力提高等彈性更大、持續性更強的因素的基礎上。從制度上賦予農民與城市居民同樣的權利,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之一。

二是賦予農民為降低交易成本、學習成本,增加借款機會而結社的權益。近年來,我國農村的經濟合作組織有一定的發展,它們從擴大交易規模、改善技術服務等方面入手降低農民的交易費用和學習成本,間接地為增加農民收入作出了貢獻。但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與農民的需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所以,應擴大農民為增收而結社的權益,并采取各種措施規范和引導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的發育。賦予農村居民合作開辦地方性中小銀行的權益,以促進農村地方性中小銀行的發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培育農村發展的長效機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鄉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城鄉的發展差距也趨于擴大。這種局面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政府要通過再分配功能改進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再分配的重點是提供公共品。

首先,農村的通電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繼續要做的是通路和飲水安全問題。調查表明,廣大農民都愿意出工出力修好村道,并負責建成后的日常維持,只是由于缺乏購買鋼材、水泥等的資金,沒有人組織而難以將這些活動付諸實施,飲水安全的情形也是如此。特別要加大農村教育和公共衛生的投資力度,改善農村的義務教育、技能培訓和公共衛生體系。同時加大向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投資的力度,解決好不足農村人口總數5%、喪失了勞動能力的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

其次,規范和引導農民組織的發育。近年來,我國的村民自治組織、經濟合作組織、社會公益組織都有一定的發展,它們在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公共服務、維護農村穩定和化解社區矛盾等方面發揮了作用。所以,應采取各種措施規范和引導農民組織的發育。

此外,還應規范官員行為,使政府官員承擔決策失誤的責任,消除各種侵犯農民權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