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時間:2022-02-19 05:11:00

導語: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6月中旬,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部分委員,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對巴東、建始、利川三縣市農村新型合作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后總的認為,群眾自發組織起來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出現僅兩三年時間,但已顯示了其生命力,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促進農業產業化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值得引起各級的重視,并予以扶持、總結、推廣。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形式及其運作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由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的農民自愿組織起來,進行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為一體“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濟合作組織。它是以公司為依托,以農戶為基礎,以利益為紐帶,產供銷一條龍的經濟聯合體、農業技術應用與推廣聯合體、農產品營銷聯合體。目前恩施州各縣市已建立茶葉、魔芋、藥材、水果、蔬菜、養殖等各類專業合作社35個,有的合作社社員已達480戶,成為公司與農戶互利互贏的經濟實體。具體組織和運作情況是:由公司牽頭,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則,組織農戶為主體的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章程》明確社員的權利和義務。社員(代表)大會為合作社最高權力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制定合作社章程、審查通過社員入社資格、審議年度工作報告和下年度工作計劃、批準本社財務工作報告和贏利分配方案等。社員(代表)大會通過民主選舉,由公司代表、社員代表及有關人士組成的社務管理委員會,負責實施社員(代表)大會通過的有關決議,指導社員生產,組織經營,提供相關服務。產前,由公司及社務管理委員會通過市場網絡提供信息,結合當地的情況,指導社員確定種植品種,調劑種子,組織化肥等農資供應,同時與社員簽訂相關收購合同,確定收購產品最低保護價;產中,合作社通過向社員發放技術資料,組織技術培訓和建立田間試驗點、示范戶,對生產全過程進行技術指導;產后,公司通過合作社按合同及協議價格對社員的產品進行收購,由公司將產品直接加工后進行銷售。入社農戶除得到出售產品的收益外,公司還將純利潤按一定的比例向農戶返還。據在建始縣東湖魔芋專業合作社了解,去年有的農戶僅從公司返利就收益1500元。

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幾點好處

從在恩施州調查的情況看,各專業合作社規模雖然大小不等,規范化程度不一,經營情況也有差異,但總體上發展勢頭良好。概括起來,我們感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是符合黨和國家關于加強“三農”問題的有關精神。今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發展各類農產品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信息、技術、培訓、質量標準與認證、市場營銷等服務”。農民自愿組織起來的專業合作社,搭起了企業聯農戶、產品聯市場的橋梁,對促進農業增效、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化水平具有明顯的作用。二是較好地解決了長期困擾農民的“三愁”:不知種什么、怎么種、賣給誰的問題。現在有了專業合作社,種什么有人指點,怎么種有人指導,產品賣給誰有人負責。有利于避免農民生產的盲目性和降低單個農戶的市場風險,農民可專心種田。同時這也符合現代農業專業化分工的要求。三是有利于提升對農業、農戶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專業合作社一頭聯公司、一頭聯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只有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才能實現公司與農戶兩利雙贏。例如,由公司提供種子、化肥、農藥,既可有效防止假種子、假肥、假藥傷農,又可降低農戶的生產成本。公司及合作社有直接為農戶服務的系統和科技人員隊伍,既可保障農民增收,又可保障公司贏利;既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也緩解了財政供養農業科技人員不足的問題。四是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不改變家庭承包責任制,不變更生產資料的隸屬關系,既彌補了單個農戶經營的不足,又便于組織,方便運行。五是各專業合作社的社員都生產、經營同一類或一種產品,有利于實行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對于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實現規模化生產及產品區域化布局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六是與現階段農村、特別是貧困山區農村發展水平較低的狀況相適應。在促進農業產業化的進程中,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相比各有千秋。但在當前多數農村、特別是貧困山區經濟發展水平低,原始積累少,資金投入不足的情況下,真正有實力、能辦基地、稱得上龍頭的企業還不多。而發展專業合作社卻不需要太多的資金即可運行,與當前農村發展狀況更具有適應性。七是企業通過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簽定訂購合同,使企業有了穩定的農產品或加工原料的來源,有效地解除了企業的后顧之憂,有利于企業逐步做大做強和發揮對農業產業化的帶動作用。八是有利于農民增收。例如巴東縣棗子坪藥業專業合作社社員共380戶,2002年實現銷售收入1300萬元,社員戶平收入3500元,合作社創利28萬元。建始縣花坪魔芋專業合作社為沈家荒村及周邊農戶戶均增收1500元,社員兩年“二次返利”4萬余元。九是農村有了民辦、民管、民營的合作組織,基層政府和干部可以集中精力抓大事,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和減少財政供養人員。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和需要探討的幾個問題

從調查的情況看,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總體上尚處于成長、發育階段,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目前專業合作社實力還不夠,整體水平還不高,影響力還不大。一些農戶怕擔風險,對入社持觀望態度。因此專業合作社數量不多,對農業的輻射作用還比較弱。二是部分專業合作社不同程度地存在組織不嚴密、管理松散問題,搞得不好易受少數人左右。三是企業的實力直接影響專業合作社的運作。目前多數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雖然合作社多采取農戶入社繳納幾十元不等的經費作為合作社本金并參與分利,有的還設置了投資股,但總額少。不少合作社因缺乏收購資金、運轉資金,社員兌現訂購合同往往要等公司所銷產品貨幣回籠后才能拿回全部現金。同時,社員從經營和加工利潤中“二次分利”的數額也不多。四是合作社的《章程》和與社員簽訂的合同尚待進一步規范、細化。特別是涉及公司與農戶利益的關鍵條款有些尚不具體、不明確,違約現象時有發生。五是專業合作社作為經濟聯合體,社員須對財務狀況、公積金公益金的提取、利潤分配等有知情權、參與權、表決杈、監督權,但要真正做到公開、公平、透明尚有不小難度。六是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既不同于一般社會團體又不能完全按《公司法》要求,如何進行登記注冊須進一步研究。

四、關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幾點建議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為進一步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作用,我們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提高認識,加強引導。黨委、政府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推進農村改革、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措施來抓。大力宣傳專業合作社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增強農民對專業合作社的認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凡農村已建立專業合作社的縣(市)擬應建立領導小組,加強對合作組織的引導,及時研究解決專業合作社建立、建設、運行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積極探索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等擴大合作社的實力和規模,促進專業合作社積極、穩妥、有序、健康的發展。第二,明確主管、協管部門及其相關責任,齊心協力搞好對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協調、監督和服務。做到“搭臺不登臺、參與不干預、服務不增費”,為合作社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從恩施州的做法看,政府部門還是以農口主管、其他部門協助為好。第三,抓好試點,總結經驗,規范運作,以點帶面,逐步推廣。按照“自愿、自立、互利”的原則,做到培育一個,見效一個,以公司與農戶互利雙贏的實績增強吸引力和影響力。第四,組織有關部門及專家,多方聽取意見,制定較規范的專業合作社《章程》、《合同》樣本供合作社參考,以防止因《章程》、《合同》粗糙、籠統而帶來的利益糾紛。第五,要加強對專業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對專業合作社所依托的公司應視同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享受同等的優惠政策。對合作社集中收購、出售的農特產品應按農戶自產、自銷對待。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協助合作社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爭取金融部門對合作社的信貸支持。在國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尚無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允許各地采取變通辦法予以登記,以確立其合法地位并降低登記門檻。第六,把專業合作社的組織者、管理者納入各級的培訓計劃,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科技知識水平和管理能力,以發揮他們在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的骨干和“種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