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州市茶陵縣馬江鎮村務公開研究
時間:2022-10-29 03:10:00
導語:株州市茶陵縣馬江鎮村務公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性工作。實行村務公開,是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政治建設的基礎,是加強農村基礎民主建設的客觀要求,是保護和調動農民積極性、維護農村穩定的有效形式,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題中應有之義。本文針對馬江鎮村務公開中存在的問題,就如何完善馬江鎮村務公開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對策
馬江鎮位于湖南省株州市茶陵縣西,2005年底,總人口727917人,共有長遠、紅旗、長聯、末頭、塘富、東沖、西沖、麻芫、毛家、井泉、小碧、月嶺、麻石、玄武、皋芫、曾虎、等坪、浪灘、聯湖19個村委會。1987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頒布以來,馬江鎮村務公開制度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走上了蓬勃發展、全面普及的道路,全鎮19個村委會都實行了村務公開制度。
一、馬江鎮村務公開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公開內容不全面
當前馬江鎮各地都或多或少地公開了一些村務,但公開的內容大部分是有選擇的,在公開過程中避實就虛玩“迷藏”,弄那么幾張紙,寫了幾項就貼了出去。上級要求公開的內容和群眾關心的、意見大的熱點問題遮遮掩掩,不愿意公開或少公開,只把一些無關緊要、不痛不癢的項目寫進公開欄。在公布農民最關心的財務問題時,公布的數字很籠統,只公布收支幾大項,具體把錢花到了哪里、怎么花的群眾就不知道了。涉及農民負擔、扶貧款發放和計劃生育等群眾敏感應該詳細公開的內容,只公開一些“枝節”,對村干部不利的部分則拋之腦后,置之不理。有相當多的內容仍然沒有公布,如村集體支付的請客送禮,吃喝招待費,個人消費公款報銷等不正當開支。更有甚者,有的村根本就沒有實行村務公開。
(二)公開內容不真實
內容失真是指公布賬目與實際不符,含有水分,可信度低。“明白墻”變成了村官們不廉潔的擋箭牌,成為弄虛作假的護身符。馬江鎮長遠、紅旗、長聯、末頭、塘富、東沖、西沖、麻芫、毛家等地村民對村務公開內容的真實性持懷疑態度的較多,特別是涉及財務方面的內容,部分村民認為虛假的東西較多,屬欺騙村民,應付上級檢查。
(三)公開流于形式
村務公開工作存在走過場,敷衍了事的現象。公開不及時,隨意性大,不少村沒有定期公開。公開方式單一,有的地方會議不講、廣播不響,僅有的一塊“公開欄”也被各類廣告所充斥。
第一,村干部一手定公開。在什么地方公開、由誰公開根本就不征求群眾意見,對公開什么,怎么公開完全由領導自己說了算,領導認為可以公開的就公開。手腳“不干凈”的不敢公開也就不公開了。有的村民代表議事會、村民理財小組沒有發揮作用,個別領導干部一點頭,就定了公開的內容,會計弄張紙往墻上一粘就完事。
第二,拖延公開的時間。對公開的時間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三個月一次、半年一次的,甚至于一年一次的也有,時間長短由個人定。還有的公開不及時,把6月份應該公開的內容拖到了12月才公開,這里就失去了便于老百姓監督的作用。有的地方看著老百姓臉色來公開,老百姓要是不問,村里就像沒事一樣,一年也不公開一次,一拖再拖,日積月累,成了一本說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賬”。
第三,公開欄形同虛設。上面部署的很多很細,可是具體指導監督的卻很少,有些村的村務公開欄,樣子做得挺好看,也花了不少錢,可是仔細看看里面公開的內容,卻讓人有些糊涂,在年末看公開欄,里面的內容竟然是年初的,還有的公開欄變成了“空白欄”,一年四季在這里都很難看到幾個字,馬江鎮不好群眾笑稱是:“遠看欄有樣,近看字無蹤”。還有的村就根本沒有公開欄。
第四,審核不及時,賬目不公開。有的村頻繁更換財會人員,出現了“一茬干部一茬會計”,甚至“一茬干部幾茬會計”的現象。且人換賬不交,多數不進行賬目核算和審計,對群眾更是秘而不宣。鄉村民主理財流于形式,給一些干部違法亂紀留下可乘之機。
(四)監督不嚴格
有的不按程序要求進行,而是隨心所欲,必然影響公開的質量;有的不敢大膽監督村務公開執行情況,審核把關不嚴,展開經常、有效的監督流于形式;有的以種種借口,采取種種行為,阻撓公開、搞假公開的人,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平安過關;有的對暴露出的經濟問題不查處,極大地損害了法律的權威和政府的形象,使群眾對村務公開失去了信心。
二、完善馬江鎮村務公開的對策
(一)加大政府的推動力度
只有在政府推動和外在壓力下,才能催生高質量的村務公開。從村務公開的推行到對村務公開的監督,都離不開上級部門的重視。所以村務公開制度的落實,同樣有賴于各級地方政府,特別是鄉鎮政府的工作。對于公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馬江鎮鎮政府都必須下大功夫、花大力氣給予解決,對問題比較嚴重、群眾反映強烈、干群矛盾突出的村,可以采取派出工作組的辦法,專門進行解決。同時,要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有關制度,堵塞漏洞。
(二)努力提高村民的文化和政治素質
知識與文化水平決定著公民的民主能力,文化水平低使農民在掌握政治信息、利用參政渠道時遇到許多技術上的困難,難以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轉變為政策要求。一般說來,文化水平越高的公民,也就擁有越多的民主意識和精神,民主能力也就越高。只有現代的村民才能有現代的民主政治。文化素質作為民主政治的基礎,它的高低主要通過教育程度來衡量。目前在馬江鎮文盲半文盲仍占很大的比重,這種狀況嚴重制約著農民群眾參與政治的能力,致使相當部分村民不可能形成正確的政治認知。在此種情況下,村務公開制度若沒有外部強有力的推動,便會被農民傳統的政治認知所扭曲,并可能造成村務公開的失范。同時,由于種種原因,馬江鎮村民的政治素質較低,缺乏作為民主政治主體的主體意識、平等意識、權利意識和競爭意識,政治責任感不強。相反卻存在崇官、怕官的“順民”思想,總是寄希望于“清官”、“好官”,不敢或不愿為實現自己利益和意愿而主動行使民主權利,更不知道自己也有權力監督干部。雖然有時也萌生一些政治要求,卻又不知是否應該表達和如何表達,這種順民意識使得農民只是被動地接受村干部的命令,盲目聽從村干部的安排,而不論村務處理是否得當。這些都無疑會影響村務公開制度的貫徹執行。
(三)增強鄉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識
增強鄉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識是村務公開制度化的關鍵所在。鄉村干部的行為和形象直接影響著黨和政府在農民群眾中的威信。鄉村干部作為基層政權的執政者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管理者,對解決農村各種矛盾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馬江鎮一些地方干群矛盾緊張,從干部方面來看,主要是思想觀念陳舊,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同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強的民主要求不相適應。因此,要想真正推行村務公開,就必須提高鄉村干部的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注重加強馬江鎮基層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們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強他們的民主法制意識。
(四)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
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我國村務公開已經初步建立起配套的制度體系,有了村務公開的規范,使工作有序,辦事有據,為村務公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奠定了基礎。當然.這一制度體系的建立還僅僅是一個開端,還有待于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地健全與完善。
第一,村務公開責任制度。把村務公開作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年度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的重要內容,把村務公開責任目標的落實情況作為民主評議干部、考核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并將評議、考核結果記入本人檔案,作為評選先進和實施獎懲的依據。
第二,村民委員會村務公開制度和與之配套的相關村務的辦事制度。建立村務公開方面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或者具體實施制度,財務管理方面的民主理財、干部親屬回避、會計員憑證上崗、承包項目公開招標等制度,減輕農民負擔方面的預算審批審核、集資管理、農民負擔明白卡、專項審計、舉報查處制度,宅基地審批方面的民主評議、群眾監督、收費審核制度,計劃生育方面的準生證報批發放、超生罰款審核、計生款返還賬目審查制度,電費收繳方面的群眾代表參與抄電表制度等。
第三,村民組織的辦事制度。主要是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民民主議政日制度、民主理財制度以及村民委員會所屬工作委員會工作制度等。
(五)建立和完善外部監督機制
外部監督機制是村務公開制度化的必要條件。來自內部的群眾監督,是村務公開制度化的基礎或首要條件。但是,至少在現階段,如果沒有外部的監督機制,村務公開同樣難以推行。因為村務公開的推行及其制度化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那些利用村務不公開而以權謀私的人,肯定會千方百計地加以阻撓。一些地方之所以村務公開難以推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村莊外部缺乏一套強有力的監督機制,因而主觀性較大,容易受人為因素所左右。另外,從長遠來看,如果在“自治權”和“制衡權”之間沒有建立對等的平衡關系,“自治權”就有可能無節制地膨脹,而難以健康地延續下去。
第一,加強外部監管。健全以馬江鎮人大、紀委為主的監督體系,每季度對各村公開內容進行審核,經常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到各村進行檢查督促,促使各村的村務公開工作真正落實。
第二,強化輿論監督。各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優勢,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搞得好的典型經驗、先進個人,營造良好的環境。對那些領導不重視、措施不力、行動遲緩、搞得不好的反面典型,要公開曝光。
第三,建立責任追究機制。要層層落實責任制,各級紀檢、糾風、村務公開辦要加強經常性的監督,定期全面檢查。各級各部門要把責任追究貫穿于村務公開工作的全過程,對無動于衷、敷衍應付、弄虛作假、欺瞞群眾、公開不全面不及時等行為,群眾有權向上級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反映、舉報,并負責調查核實并做出答復,要通報批評或責令其限期改正,半數以上的群眾對村務公開的事項不同意的,應當依法予以糾正,并重新公布;對于批評后仍不抓不管、不見起色的要追究紀律責任;對于工作不力、不負責任,發現問題不及時處理解決,由此引發群眾屢次上訪告狀或發生重大惡性案件的,紀檢監察機關要嚴肅查處,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對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以及有打擊報復行為的,可以建議村民會議對村民委員會有關責任人員依法予以罷免;對村務公開中發現有揮霍、侵占、挪用、貪污集體財物及其他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處理,對其中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村民委員會應當建立村務公開檔案,做到真實、完整、規范,保存期限與村財務賬簿相同。
參考文獻:
[1]周漢華:《我國政務公開的實踐與探索》,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2]賀雪峰:《鄉村治理的社會基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3]徐勇、項繼權:《村民自治進程中的鄉村關系》,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仇保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政務公開”隨談,紅旗出版社,2000年版。
[5]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司農村處編:《農村村務公開工作資料匯編》,1997年版。
[6]孫立國:《村務公開與農村小康建設問題的思考》載《農民致富之友》,2007年第3期。
[7]毛永忠:《村務公開:實行農村民主管理的關鍵環節》載《政策瞭望》,2006年第12期。
[8]莊海舟:《村務公開的監督機制探討》載《嘉興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9]胡序杭:《關于加強村務公開制度建設的思考》載《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0]劉效敬、李永春:《村務公開難的深層原因分析與治理》載《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11]趙達軍:《深化村務公開強化民主管理》載《政策》,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