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1 11:00:00

導語: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論文

一、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現狀研究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逐漸弱化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基礎,導致許多以集體經濟為基礎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功能弱化,部分農村社會保障項目出項滑坡,有的甚至解體,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成了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結構轉變的新形勢下,傳統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已經無法填補龐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需求缺口。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嚴重缺失,保障供給越來越跟不上農民的保障需求,雖然長期以來我國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但到目前為止,仍未形成較為成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廣大農村仍是一片空白。全國僅有一部分地區實行農村養老保險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在大力推行的農村合作醫療離全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普及還有一定的差距,作為保障制度核心的社會保險,不僅保障項目少、覆蓋面小,而且在制度設計上還存在著很多難以解決的弊端。

二、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農村市場化、民工潮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的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農村居民迫切需要國家提供的社會保障來滿足他們的保障需求,然而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始終缺乏長遠性的制度設計和總體考慮,導致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在實施中出現一些弊端。具體來說,現階段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保障項目少,水平低,覆蓋面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體系還不健全,保障的形式主要是社會救助制度,而社會保險還處于缺失狀態,而作為現代型保障制度的養老保險、合作醫療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社會保障項目的不全面,難以應付農村居民面臨的多樣化風險。特別是貧困的西部地區,農民的養老金、醫療補貼很多只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第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法制建設滯后。從立法上來看,農村社會保障的法制體系還不健全,非制度化的特征十分明顯。雖然有關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在憲法和勞動法中均有體現,但以農村社會保障法主要內容的法律體系尚未建立起來。目前社會保障的許多規定和實施辦法都是通過行政性文件,缺乏法律權威和制度剛性,制約了社會化、規范化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導致社會保障制度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差、資金基金監管不嚴、保值增值困難、政府職能錯位等問題的出現。

第三,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化水平低。從嚴格的意義上講,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只是一種社區保障而非社會保障,因為它是一種在一定社區范圍內以本社區居民為對象的保障制度,它與社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緊密聯系,而社會保障是由國家強制實行的全國范圍內統一實施的保障制度。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最明顯的社區性特征就是各地區之間的社會保障發展水平不同,形成東部、中部、西部的三級層次的發展結構,農村各地區的社會保障項目、籌資水平、支付水平、政府財力負擔等各有不同。這種制度沒有實現社會保障應具備的社會化規模,增加了各社區內農民對管理、設備等成本費用的負擔,阻礙了社會化融資渠道的形成,難以籌集大規模的保障基金,從而大大削弱了社會保障應有的強大的保障功能。

三、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議

1.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建立全國統一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利于提高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統籌層次,擴大社會保障范圍,有利于革除家庭保障自身存在的弊端,提高社會保障制度的社會化水平。全國統一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只是一個標準,并不是一個硬性要求,各地可以在制度要求的范圍內根據實際情況的需求適當調整。另外,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應該采取逐步完善、逐步統一的做法,切忌急功近利、一步到位。

本人認為,建立全國統一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措施和步驟如下:首先應根據現階段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水平差異的現狀,國家中央財政重點支持西部地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逐步縮小西部、中部和東部之間的發展水平差異、為建立全國統一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奠定基礎。

2.完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

針對農村目前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構建以政府和集體協作的新型醫療保障模式,或政府可實行補貼的優惠醫療基金制度引導農民在年輕、自身有收入時就開始積累醫療費用,或調動農民參與保險性的合作醫療制度,完善西部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同時,在農村加強疾病預防等諸如此類的社會保障措施的采取,目的就是通過健全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為農民養老,醫療提供必要的服務,使得農民生病時醫療費用社會共擔,減少自己在疾病時的費用支出,增強農民的生活能力和抗病能力。

3.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法規體系

要盡快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法規體系,提高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制化、制度化水平,保證制度實施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提高基金的監管效率。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農村社會保障事業成功的關鍵,而法律體系的建立則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得以實施的保證。盡快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體系,是當前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的迫切要求。

4.提高農村社會保障金的籌集數量

社會保障資金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目前我國社會保障資金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資金被挪用、侵吞的現象層出不窮、屢見報端。資金保值增值困難,難以應付未來的保障需求,許多從中央撥下來的資金經過各級政府的層層克扣,到達農村的已經所剩無幾。

資金來源不合理是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籌集困難的重要原因,國家規定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堅持以個人籌集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辦法,這一政策過分強調了個人的責任,而廣大農民的收入水平還十分低下,加之國家財政支持不足,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籌集困難就不足為怪了,因此,要提高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數量,一方面國家要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尤其是西部地區的財政支出,另一方面要加快農村的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資金增值困難是農村資金管理的另一大難題,積極探索資金的增殖渠道,引進專業化的投資管理機構,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

[摘要]近幾年來,農村社會保障的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社會的重視和關注。本文通過分析現階段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現狀,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對策,探討新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框架結構和發展模式。

[關鍵詞]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障金

參考文獻:

[1]卜長莉.社會資本與社會和諧[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鄭攻成.社會保障學[M].北京: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3]穆懷中.社會保障制度國際比較[M].北京: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4]胡政武.探析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04,(05).

[5]林光漢.完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思考[J].福州師專學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