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在新農村建設中作用論文
時間:2022-01-11 11:01:00
導語:圖書館在新農村建設中作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營造讀書氛圍,提高農民素質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八億多人口在農村農民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必須看到,我國許多貧困鄉鎮的農民,文化程度都偏低,文盲和初中以下文化人口所占的比例很大。這不僅直接影響農村人口的終生教育、知識創新與致富脫貧,而且制約著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與農民對競爭情報、對稱信息的需求。要改變這一落后狀況,在成年人中單純依靠成人教育,顯然不現實,也不太可能。作為基層文化活動的依托和載體,鄉鎮圖書館已被群眾視為知識的大課堂、思想的加油站、精神的棲居園、孕育和催發文化創造的發祥地,是增進身心健康,調適社會關系的文化港灣。鄉鎮圖書館既是農村中最基層的公共圖書館,又是傳播科學、文化、教育知識的重要陣地。它面向基層,無償或者部分有償地服務于社會大眾,涉及到每個社會成員及其整個人生歷程。它豐富的藏書,是農村的一個知識寶庫,通過書刊流通,可以逐步培養一大批喜歡讀書的讀者群,進而在農村營造出良好的讀書氛圍,發揮社會教育、情報服務和文化娛樂的職能,開發讀者智力,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在信息化社會中,隨著各類教育的開放與融合,鄉鎮圖書館還將成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其他社會教育的技術支撐和有機組成部分,成為學校以外的社會教育、繼續教育的重要場所。此外,它還能為農村學生提供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如科技知識、天文、歷史、地理、動植物學、英語電腦知識、科幻故事、偵探故事、幽默故事、人文故事和小說等書籍以及視聽資料,有助于農村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可以促進優秀人才的培養。
二、振興農村經濟。實施科教興農
隨著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廣大農民要進入市場,成為市場的主人,參予市場競爭,就需要可靠的產品信息、技術信息和加工信息。鄉鎮圖書館通過報刊、圖書借閱及編印農業技術信息資料,舉辦科技講座,開展定題定點跟蹤服務,解答信息咨詢等服務,讓農民群眾廣泛地接受信息、開拓視野,增長科技知識和生產技能,使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生活觀念逐步得以改善和更新,讓廣大農民生產有方、銷售有路、致富有門。科技興農是發展我國農業的長期戰略方針。農民是發展農業的主體,又是農業科學技術的最終載體。鄉鎮圖書館能夠積極引導農民主動地學科學、用科學。通過科學技術的廣泛傳播,用現代科學文明打破他們的傳統心理,引導他們轉變思想觀念,激發起強烈的科技意識和商品生產意識。
改革開放以來,鄉鎮培養了一代有文化、有理想、有智慧、有創新能力的新型農民,但城市社區的繼續教育之風尚難以吹遍鄉鎮,可持續發展能力在鄉鎮難以為繼,眾多已經畢業的初、高中生其所學的書本知識隨著繁雜的農事勞作不斷退化,所剩不多,創新能力難以萌芽。鄉鎮圖書館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多為農民采集和輸送新的科學技術知識,幫助農民更新知識,提高創新能力。利用館藏信息資源,通過摘錄、摘要匯編等方式,編印適合本地農業生產特點的科技信息資料,及時提供給農民和專業戶等等。在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中,農民們能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更新觀念、學到致富本領。
隨著我國加人世貿組織,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愈顯迫切和重要。目前,我國大宗糧食產品的品質優勢不如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小國,而價格優勢亦不如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大國,因此,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已勢在必行。而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以對稱信息和農業訂單為依據,由于信息不暢和因特網尚未普及到農村,利用鄉鎮圖書館網絡,可以為農民輸送種植、養殖,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的信息,同時也使鄉鎮圖書館走向千家萬戶。當前我國農副產品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農村鄉鎮企業的發展也面I臨著巨大的競爭,在這種競爭中誰最先掌握了競爭情報,誰就掌握了發展的先機,贏得競爭的優勢。有識之士看到,不對稱信息是農村致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農民對現實中存在的事實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涉農當事人故意隱瞞事實真相,掩蓋信息,甚至提供虛假信息,以致農民上當受騙,造成農民不必要的損失。面對這種矛盾,鄉鎮圖書館可以在對稱信息方面給農民提供定額服務,送信息上門,從而減少或杜絕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
三、豐富鄉村生活。構建和諧家園
圖書館以文獻資源豐富、知識門類齊全而著稱,常被人們稱為“教育機關”、“沒有圍墻的學校”,它不但具有傳播知識信息的功能,同時也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我國現在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一些農村歪理邪說盛行,封建迷信回潮,嚴重地腐蝕著一部分農民群眾的思想。堅決抵制和摒棄落后腐朽的文化和思想糟粕,全面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現代文明程度,事關新農村建設之成敗。鄉鎮圖書館通過主動為農民群眾提供健康而優秀的報刊書籍,使他們在閱讀中陶冶情操,獲得愉悅,汲取知識,從而使通俗文化得到引導,“黃、賭、毒”遭到打擊。豐富的書刊與各種讀書活動,吸引農民走進圖書館讀書看報,使其遠離牌桌、賭場和低級庸俗的活動,讓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動占領農村文化陣地。鄉鎮圖書館不僅是黨的路線、方針的宣傳基地,也是提高廣大農民群眾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基地。
利用報刊、圖書積極地配合黨的中心工作,用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宣傳形式,通過報刊閱覽、板報、讀書心得展覽、圖片展覽、演講會等,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法律知識,反對封建迷信、賭博及一切不良行為,引導農民創建一種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先進文化生活,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發農民群眾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傳統美德。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農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
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鄉鎮圖書館在提高農民文化素質、更新農民傳統觀念、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促進農村經濟騰飛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農村的主體文化,鄉鎮圖書館只有健康協調蓬勃的發展,才能實現廣大農村社會整體文化的全面發展,也才能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略目標,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隨著國家的富裕,農村鄉鎮財力的增強,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二十一世紀是我國鄉鎮圖書館事業大發展的世紀,鄉鎮圖書館將真正成為廣大農民自由獲取知識信息的最佳場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必將出現新的高潮。
論文關鍵詞:農村建設圖書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鄉鎮產業結構調整文化建設和諧發展精神動力
論文摘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鄉鎮圖書館作為最貼近農民的基層圖書館,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窗口,它在提高鄉鎮農民的文化素質,促進農民知識更新、創新,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提供農民所需競爭情報和對稱信息,創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鄉鎮和諧發展等方面均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論文
- 下一篇:農民工特殊保護論文
精品范文
10圖書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