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特殊保護論文

時間:2022-01-11 11:02:00

導語:農民工特殊保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工特殊保護論文

一、農民工特殊保護的概念

農民工是一個帶有歧視性的自相矛盾的稱謂,長期以來,對于來自農村,具有農村戶籍的勞動者有著不同的稱謂,比如“農民工”、“臨時工”、“外來務工人員”、“外出就業人員”、“外來流動人口”、“打工者”、“打工仔(妹)”等等。其中以“農民工”一詞在近年來使用最為普遍。依據不同的標準,農民工可以劃分為城市化的農民工與非城市化的農民工,鄉鎮企業的農民工和城市中的農民工,體力型農民工、技術型農民工、智能型農民工與勞動資本復合型農民工幾種類型。

從上述農民工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農民工有以下幾個顯著特征:(1)農民工是介于城鄉之間的非農非城的邊緣群休;(2)農民工在社會群體中處于絕對的弱勢;(3)農民工的勞動具有季節性、兼職性的特征,往往橫跨農業和非農產業兩大領域。(4)農民工一般是合同制的“工人”,其從事的工作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和臨時性,如體力勞動或服務業等。(5)農民工是個歷史性范疇。農民工這個概念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是在我國經濟改革的背景下產生的,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城鄉二元結構的逐漸消除。

二、農民工特殊保護的必要性和意義

1.農民工問題關系到農民增收和新農村的建設

“三農”問題歷來為我們黨所重視,因為解決“三農”問題,核心是農民問題,歸根到底是要減少農民,增加農民收入。中國面臨著勞動力嚴重過剩的現狀,讓農民盡快致富,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讓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民外出務工,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來源地農民的收入水平。為解決三農問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無疑不是一條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渠道。

2.農民工問題關系到工業化、城鎮化

農民工對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起了積極作用,農民工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農民工進城務工,為城鎮二、三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低成本勞動力,促進了城市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加快了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東部發達地區的鄉鎮企業,通過建立鄉鎮工業園區、鄉鎮工業城等形式,推動了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同步發展。因此,農民工問題解決好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步伐就會大大加快。

3.促進了對外開放,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重要支持作用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們更應當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農民跨地區流動,促進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形成,整合城鄉勞動力資源,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發揮我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使沿海發達地區保持數量充足、工資較低的勞動力供給,是抓住引進外資,加速加工出口貿易發展的一個支點。

三、農民工特殊保護的內容及存在的問題

1.勞動休息

勞動法賦予勞動者休息權,是勞動者實現休息權的法定必要時間,意味著勞動者在國家規定和與用人單位約定的休息時間內,有權主張休息。目前,我國工作超時現象嚴重,企業主采取強制手段加班加點,有的企業以實行計件工資為借口,肆意延長工時,許多使用農民工的企業基本沒有休息權的概念,長期疲勞加班,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侵害了農民工休息休假的權利,嚴重損害了農民工的身心健康。

2.勞動報酬

勞動工資是勞動權的核心內容,如果勞動者付出勞動后得不到工資,勞動者的勞動目的也從根本上得不到實現。與城市職工相比,目前農民工的勞動報酬普遍偏低,農民工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遭到嚴重侵害,根本不能實現同工同酬,克扣、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屢見不鮮。農民工大多以臨時工的身份工作,勞動報酬遠遠少于固定工。一些企業借口三角債、經營虧損等,無理克扣農民工工資。有的企業利用試用期支付低工資,待試用期滿,又以種種理由將其辭退,再用低工資招收新的農民工,從而達到變相克扣工資的目的。

3.勞動安全與保護

目前,用人單位著眼于眼前利益,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農民工勞動安全生產條件惡劣,安全隱患極為嚴重,特別是地處小城鎮的非公有制小型企業,由于企業規模小,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機器設備陳舊老化,通風不暢,安全事故、職業病時有發生。這些現象不僅存在于沿海發達地區,而且在中西部地區及鄉外縣內的流動就業中也大量存在,惡劣的工作環境損害了農民工的身心健康。絕大多數農民工限于自身的文化素質和客觀條件,無法通過合法的渠道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4.農民工的社會保障

目前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和用人單位內部用人制度的不健全,農民工大多從事較為危險、有害的作業,一旦發生事故,單位只給予少量微薄的補償金;不少“打工妹”一旦懷孕就被辭退,她們在生育期間的一切待遇都無法與城鎮女工“同工同享”;絕大多數用工單位沒有給農民工辦理醫療保險,一旦生病往往以因經濟問題不能及時就醫;由于受到農民工流動性大,操作有一定難度,絕大多數企業農民工的養老保險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農民工工傷、醫療、失業、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很低,“農民工”在面臨年老、疾病、失業等風險時,幾乎沒有任何用工單位像對待城市工人那樣,為民工辦理基本的社會保險。

四、農民工特殊保護的對策

1.完善現有的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法律法規。加快《勞動法》的修改步伐,提高立法層次,為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積極探索適用于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為農民工建立相應的社會救助制度。針對《勞動法》的缺陷,我們應加快對其的修訂,主要是勞動合同制和勞資糾紛調解機制兩方面。

2.完善我國的勞動執法和司法機制。賦予勞動監察機構相應的行政強制權,加強勞動監察部門在人力、物力、技術等方面的配備和支持,加大勞動行政部門的勞動監察執法力度,建立一個綜合、高效的勞動監察管理系統。

3.完善戶籍制度。戶籍問題對中國人來說一直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不能獲得和一般公民平等的發展機會和社會地位,甚至連基本的人權都無法保障,和戶籍制度密切相關。要加快清理和取消農民工進城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堅持制度創新,打破束縛勞動力合理流動的各種身份等級制度,降低城市戶口的“含金量”,盡快改革我國現有的這種二元戶籍制度,建立統一、開放的人口管理機制,推進“從身份到契約”的過渡,取消勞動力市場中種種有損公平的就業限制。使農民工真正實現從農民到工人的根本轉換,不再是城里的“一等公民”,從而消除農民工權益保護中的制度性障礙,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4.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維護農民工權益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加大對農民工的就收技能培訓,在注重加強農民工就業能力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培養其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充分發揮用工企業培訓農民工的積極性,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李大清.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摘要]農民工問題是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特殊現象,如何改善和加強對農民工的保護,維護農民工的正當權益,對維護社會穩定和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農民工特殊保護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