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村委會工作整體評價村委會論文

時間:2022-05-11 08:27:00

導語:了解村委會工作整體評價村委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了解村委會工作整體評價村委會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研究背景;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討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農村社會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仍然面臨著許多難以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的新問題、新矛盾、部分村民主體意識淡漠、基層干部政策理論水平不高、新疆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民族宗教、經濟發展、數據來源、運用統計學的隨機數字表進行抽樣,得到268份村民樣本、研究方法、模型變量設定、運用SPSS16.0程序進行分析、參數估計及其解釋、影響村民對村委會進行滿意度評價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村民的性別、在新疆地區村民對村委會的總體滿意度不高,處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女性村民很少參與村中事務,不太了解具體工作情況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通過對全疆12個地區、36個縣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得知村民對村委會的總體滿意度為:11.57%的村民對村委會表示不滿意;31.72%的村民表示滿意;56.72%的村民的滿意度處于一般水平,均值為2.20,處于中等稍偏上水平。運用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在選取的7個因素中,村民的性別、農戶類型與年純收入對村民滿意度有顯著影響,而村民的民族、年齡、文化程度與是否是村民代表對村民滿意度影響不顯著。以此為新疆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總體滿意度;影響因素;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

一、研究背景

伴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農業增長方式的深刻變革,處于社會轉型期的農村社會,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仍然面臨著許多難以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的新問題、新矛盾,如:素質較低結構化的組織矛盾、缺乏操作性的機制、缺乏制度競爭的單一自治模式;民選主任素質不高、工作考核機制老化、村干部報酬普遍偏低等。在新疆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同樣也存在不少問題,如:部分村民主體意識淡漠、基層干部政策理論水平不高;宗教組織或宗族對民主選舉、決策等環節的干預、滲透;選舉中存在賄選及選民行賄行為,農民越級上訪.對抗基層政權等過激行為,“三股勢力”對民主建設的破壞間接加劇了農民非制度化政治參與行為。這些新問題和新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黨和國家的政策在農村的落實,阻礙了農村的,進一步發展。對此,同志指出:“解決好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把握和應對好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處理好深化農村改革和各種利益關系調整中遇到的新矛盾.關鍵在于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切實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好。”

新疆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民族宗教、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村社會的特殊性.這就決定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過程中與內地不同,具有特殊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的特點,這對多民族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在此背景下研究新疆地區村民對村委會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對新疆農村的穩定與和諧發展、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作用。

二、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

本文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新疆12個地區、36個縣、105個村進行了調查。共發放800份問卷,回收756份,有效問卷為652份,有效率達到81.5%。再根據2008年南、北、東疆占全疆農業人口的比重.各縣占各地州的比重,運用統計學的隨機數字表進行抽樣,得到268份村民樣本。

2.研究方法

因本文選取的因變量是定性數據,而且是三分類有序數據,所以采用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也稱序次logistic回歸。其模型定義如下:

模型適用條件: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對J-1個logit中的每一個logit各有一個不同的B估計,然而對所有的累積logit,變量Xk卻有一個相同的B估計,因為其假設條件為自變量的作用獨立于所有累積logit的分界點。在這一假設條件下,對于一個連續自變量Xk而言,不同累積對數發生比的回歸線相互平行,只是截距參數有所差別,這被稱為成比例發生比假設條件。如果這一假設條件被拒絕,則說明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不適當。

三、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

1.模型變量設定

以總體滿意度Y值即“村民對村委會總體滿意度”作為被解釋變量(1,2,3序次分類變量),數值1至3依次表示不滿意、一般和滿意。

解釋變量為村民民族xl、年齡X2、性別X3、文化程度X4、是否是村民代表x5、農戶類型X6、年純收入X7為自變量,各變量的賦值情況如表3.1所示,其中變量年齡X2、年純收入X7以連續變量進入模型。

2.模型檢驗

運用SPSS16.0程序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模型適用性檢驗

從平行性檢驗可知:x2值為2.939,自由度為7,對應的顯著性水平為0.891.統計性在5%水平下不顯著。這說明假設對所有logit都成立,說明使用累積Logistic模型是合適的選擇。

(2)擬合度檢驗

從模型擬合信息可知:x2值等于18.027,p值為0.012<0.05.統計性顯著,說明該模型擬合優度高;此外.該模型無論是皮爾遜卡方還是偏差的值都比較小.其顯著性率均超過100-10,也說明擬合的效果較好。

3.參數估計及其解釋

如表3.2所示:變量X3的系數為0.856,p值為0.016.統計性顯著,表明就所有的累積logit而言,在其他變量相同的情況下,女性村民對村委會滿意的概率是男性村民的(e0.55%)2.354倍。變量X6的系數為0.532,p值為0.033<0.05,統計性顯著,表明在其他變量相同的情況下,村民的農戶類型每下降一個等級其對村委會滿意的概率是其他村民的(e0´532)1.702倍。變量x,的系數約為-6.112E,p值為0.021,統計性顯著.表明在其他變量相同的情況下,隨著年純收入的增加.村民對村委會滿意的概率是其他村民的(el-6.112E-6)1倍,可知村民的年純收入雖然統計顯著,但通過系數比較其對村民滿意度的影響與其他變量相比差別不大。

而變量x、X2、x、x5的P值均大于0.05,統計性不顯著,也就是說,村民的民族(x1)、年齡(X2)、文化程度(X4)與是否是村民代表(x5)并不會對村民的滿意度造成顯著影響。

變量X3、X6、X7的P值均小于0.05.統計性顯著,也就是說.影響村民對村委會進行滿意度評價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村民的性別(X3)、農戶類型(X6),而年純收入(X7)較其他兩變量的影響程度較小。從累積logistic回歸得出的系數可以得知,這3個變量對村民滿意度的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X3>X6>X7;從變量X6.X7系數符號可知,農戶類型(X6)與村民滿意度呈負相關關系,村民年純收入(X7)與村民滿意度呈正相關關系。

四、結果討論

從調查結果可知.有11.57%的村民對村委會表示不滿意.31.72%的村民表示滿意.滿意度處于一般水平的村民為56.72%,且總體滿意度均值為2.20。由此說明,在新疆地區村民對村委會的總體滿意度不高,處于中等稍偏上水平。

結果表明:對村民滿意度影響最大的是村民的性別,且女性村民比男性村民對村委會滿意度更高。原因也許在于在新疆農村,村中的事務一般由男性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更能全面了解村委會的工作情況,能從村委會整體情況出發對村委會進行總體評價。相比而言,女性村民很少參與村中事務,不太了解具體工作情況,可能女性村民僅會以村十部個人的情況進行評價,又知村干部是由村民選舉產生.在村民進行選舉時,首先會從村干部個人素質進行考慮,會選出自己認為素質比較好的當村干部.所以女性村民會對村委會的滿意度高一些。

對村民滿意度的影響作用排第二位的是農戶類型,說明村民在對村委會進行評價時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戶類型,且在同一個村落中,村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對村委會的滿意程度越低,這是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斷提高.而對同一個村委會的期望也會增加,與實際情況相比滿意度就會降低。

對村民滿意度的影響作用處于第三位的是村民的年純收入,表明村民的收入也會對村民的滿意度產生影響.且隨著收入的增加,對村委會的滿意度也在不斷增加。因為在新疆農村農民整體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近幾年國家出臺了許多惠農政策,特別是西部大開發、農村義務教育、少數民族優惠政策,讓新疆的農民得到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些增加了他們對村委會的滿意程度。

村民的民族、年齡、文化程度與是否是村民代表對村民的滿意度沒有顯著影響。可能是因為新疆地區是個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融洽相處,在對村委會的評價上沒有顯著差別:被調查者大多是戶主,而戶主一般中年人居多,所以村民的年齡沒有對村委會評價產生影響;在新疆農村大多數人的文化程度不高,而且村委會的各項工作都是大家所熟知的.所以文化程度不會對村民滿意度產生顯著影響:村民代表是村民選出來的,代表村民的利益,所以他們和村民一樣,在對村委會進行評價時,不受自己是否是村民代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