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的建議
時間:2022-09-01 10:37:54
導語:基層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我國的基層勞動就業與服務平臺是我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當中的重要內容,更是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各項服務正常實現的主要載體,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也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一環。并且基層勞動就業與服務平臺已經形成了多方位的政策體系、勞動就業服務平臺遍布全國,目前服務平臺整體展現的是一類個性化的特征,不過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仍舊存有很多問題。以進一步服務百姓、完善基層勞動就業服務平臺為目標,文章以現狀出發探討解決相關問題的途徑并提供政策建議。
關鍵詞: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
對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來講,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是其基礎性的保障,更是各類人社事業改革的主要載體,同樣是政府與百姓進行聯系的重要紐帶,事關人民群眾福祉,是民生事業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各地人社部門抓重點、揚長處,不斷進行硬件設施建設,提升基層服務平臺的各類標準,以此最大程度上確保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得到解決。
一、基層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
(一)政策體系業已完整,扶持對象覆蓋全體勞動者
1995年,國家開始推行再就業工程,也是在這一年國家第一次出臺了相關的就業促進政策。在20余年的優化發展后,中國已經擁有了完整程度較高的勞動就業創業服務政策體系,其中含有共計11項政策內容。關于政策具體目標方面,不僅有關于城鄉勞動者服務就業方面的內容,同時也有針對多樣就業提供的就業引導服務,除此之外,風險下的就業也包含在內。在穩定就業方面,國家所采取的政策手段有直接的資金幫扶,還有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稅收等各類方式。從上到下,層層落實,國家負責制定整體性的政策內容,省級負責對內容進行擴充及細化;市級負責補充省級的政策,不斷提升就業力度;至于基層方面的區縣、街道,則是按照區域的具體特征設計個性政策,匹配百姓需求。我國現在的國情是地域之間整體的勞動就業差距是很大的,相應的公共就業體系針對性也是很強的。對此必須逐步細化勞動就業創業服務標準,逐步提升服務的水平和質量。2017年3月,國家專門出臺了第4、5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其中批準了共計8項標準內容,因此國家方面有了多層次化的公共就業服務標準體系,各行各業在提供各項服務的時候也有了更好地參照標準。
(二)服務機構分布全國,基層平臺拓展服務可及性
2018年6月29日,國務院頒布《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其中談到,縣級及之上的人民政府需把人力資源市場放置國民社會發展計劃當中,并綜合使用土地、區域等相關政策,優化人力資源市場建設,以此發展行業性水平高、專業性能強的資源市場。對此,國家希望各類社會力量能夠參與到人力資源市場的建設發展中來,只有政府與社會各界力量相關聯,才能夠進一步優化市場信息制度,讓百信享受更好的信息服務。對此,國家還專門出臺了《關于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城鄉統籌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構建輻射全區域的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供給體系,完善全領域的多渠道供給機制,提升貧困地區公共就業服務能力。
(三)服務多方供給的格局形成,個性化服務成趨勢
基層勞動就業創業服務項目特別是勞動關系協調、權益保護以及就業服務等各項內容的省際差距在不斷的縮小。當下,中國已具有政府作為核心主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其中的勞動就業創業服務多中心供給格局。其中的供給主體共有從省-市-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的5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除此之外,社會當中的公益性就業組織、工會、用人單位等也參與其中。針對就業服務機構等所供給的就業服務,政府方面會專門借助財政、行政等各類方式,為其進行經濟與行政方面的補貼。除此之外,政府還和各類社會組織、企業等有專門的合作,這樣一來便能夠更好地納入更多的公共就業服務供給源,讓百姓享受更多的就業服務,進而不斷優化專業化水平。舉例來講,工會與工商一同舉辦的“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便能夠服務高校畢業生,提升整體就業率等。
二、基層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辦公面積和人員配備不足
對于中國來講,絕大比例的鄉鎮所使用的均是和其他站一同辦公的方式。此類方式整體的辦公場所偏小,辦公場地較小帶來辦事效率不高,容納不了相對有素質和相當數量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相對來說學歷不高、欠缺專業能力和素質,因此也造成工作人員工作壓力較大,工作普遍超負荷的問題?;鶎觿趧颖U先藛T不僅工作壓力大而且工資偏低,生活艱苦,無法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二)基層服務人員管理存在缺陷
當下,更多的勞動保障工作開始與基層公共服務平臺掛鉤,除此之外,當下基層工作人員一人承擔多職的狀況是經常出現的,這樣一方面沒有辦法確保其各項工作職責的正常履行,另一方面因為其專業性能較低,所造成的工作效率也是較慢的。
(三)基層服務平臺服務職能發揮不足
為了服務職能更好的發揮需要省市兩級之間更多的交流,更多的調解監察機構,才能更好地完善職業服務平臺的工作。但是絕大多數鄉鎮與社區等基層就業公共服務平臺,職業培訓等項目并不多,因此尋找基層服務平臺進行就業服務的人員也不多,讓就業服務平臺職能發揮有限,沒有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
(四)基層服務平臺信息建設程度不高
現代社會對于網絡信息的依賴程度高,依賴網絡對信息的記錄和傳遞,但是在就業服務平臺中還存在公共服務信息在村、社、戶的傳播仍存在障礙,造成政策信息傳達不及時、不透徹。使得就業信息統計不完全、人才資源也沒很好的利用起來。
三、完善基層公共服務平臺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盡快健全勞動就業創業服務標準體系
所謂勞動就業創業服務標準體系,即是對各項流程進行規范性安排,對管理科學性進行提升,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各類基礎性工作的總和。當下,中國公共就業服務標準體系處于剛成立的階段,所涉及的內容、設備、經費等各類內容的完善度均偏低,并沒有形成高度統一的質量監管體系,由此在實踐過程中各項服務的供給也就缺少標準性依據,對應的服務質量便無法保證。除此之外,相關的職業培訓、勞動權益保障等各項內容均無標準性的統一,所以各方面的指導性工作并不完善。對此,希望國家在“十四五”期間能夠關注并編制出標準化的勞動就業創業服務標準體系,其中需涉及三方面內容,即最低標準、信息化服務標準以及全面質量管理標準。除此之外,還需構建與標準匹配的監督與評價機制,由此才能夠讓各類管理方式、服務流程等更加規范化,相應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強化隊伍建設,提升管理水平。
(二)加強財政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提升業務能力
針對人員素質不高、編制不完善的問題,應該制定相應用人的標準以加強服務平臺的功能。用人標準應該制定準入門檻,讓大學生村官加入工作隊伍,以提高人員素質,加強就業服務平臺的工作效率。基層公共服務平臺的軟實力代表的就是服務質量。所有級別平臺的人員均需了解自身在平臺方面對應的職責。各級平臺也需優化完善相關工作制度,優化相應的考核獎勵機制,并在星級評比管理等各類方式的應用下,最大程度上提升基層公共服務平臺管理服務的熱情。除此之外,標準化建設也是需要關注的內容,明確服務標準之后才能夠對各類服務行為、職責進行進一步的明確,進而提升基層公共服務平臺整體的規范性水平。另外,可以加強培育市場化的培訓機制,健全農村就業服務體系,對失業人群進行就業服務指導,加強就業的統一性、專業性,依靠政府的力量加強相關人員的就業服務技能。
(三)加強基層服務平臺的預算編制工作
應該加強對服務平臺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加強相關預算管理,提高資金的運用效率,加強專項資金的管理,防止出現資金外流的現象,將基層服務平臺的資金使用納入到財政預算體系中進行統一的管理與分配,盡可能將資金彌補到待遇較低的區域與人員上。另外,要制定實施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指導性目錄,確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種類、性質和內容,規范項目遴選、信息、組織購買、項目監管、績效評價等流程,加強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財政預算管理。制定政府購買服務的機構標準,對各項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的機構設置、工作項目、人員配置、服務質量等給出具體的量化指標,并對采購標準和監管要求予以詳細的說明。
(四)完善信息管理系統
公共服務平臺應該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基層勞動就業信息統計的效率和完整性,保證就業信息平臺網絡建設,加強相應的軟件開發,保證相關資金的投入。從而能夠將各類就業與非就業的人群納入監管范圍,探清真實的就業情況,拓展信息覆蓋的范圍,將更多更廣的人力資源市場信息提供給社會。完善公共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系統,構建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庫,促進即時傳輸和共享區域內城鄉勞動力資源信息的實現。加強就業服務平臺的服務職能,具體來說,一是政策宣傳到“戶”。建立掛鉤聯系責任制度,定期組織“專職宣傳員”隊伍進企業、下商戶開展宣傳,上門落實手續辦理,加強搜集信息的完整性。二是措施幫扶到“人”。針對不同年齡段群眾分批次、有區別地對養老、就業等政策進行重點解讀,面對面解答關于人社政策的疑問,解決群眾普遍存在的問題。三是關懷慰問至“家”。針對低保戶、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設特殊窗口,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和咨詢,幫助就業困難家庭更好的展開就業服務,將就業服務平臺的職能落到實處,發揮就業服務平臺應有的效益。
(五)加強對基層就業服務平臺的監管制度
基層就業服務平臺是政府連接市場就業人員的一個基礎平臺。為了加強對于基礎就業服務平臺的監管,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加強監管:首先,確保執法力量到位。提升公安、住建等相關職能部門間的配合,打造出高度協調統一的聯合式執法監管網絡;其次,針對矛盾設立化解站。可構建專門性的流動信訪接待站,把相關矛盾在基層處即直接化解完成;最后,提升社會監督水平。最大程度上展現輿論、社會監督的效用,對于人員成分相對復雜、用工數量較多的區域,可建立兼職勞動保障監察隊伍,以輔助的方式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相應的監督活動中來。
四、結語
基層勞動就業與服務平臺已經成為人社部門提供公共服務的主要平臺和宣傳政策的重要窗口,服務功能涵蓋就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險、勞動關系等各項人社公共服務,涉及千家萬戶,也是利民惠民工程,小平臺彰顯大作為,當前基層平臺的建設已經卓有成效,本文對基層勞動就業與服務平臺的現狀進行探析發現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文本為現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完善基層勞動就業與服務平臺的作用,以服務勞動者,為推動社會主義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參考文獻:
[1]王陽.基本勞動就業創業服務建設與促進就業[J].中國軟科學,2017(10):69-85.
[2]張楚兒.基層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四川勞動保障,2010(09):29.
[3]鳳翔翔.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02):75-77.
作者:白晉光
- 上一篇: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及主體參與式教學
- 下一篇:平臺公司管理會計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