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媒體深化法治文化建設的探討
時間:2022-02-15 03:48:05
導語:新興媒體深化法治文化建設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興媒體是法治文化建設的助推器,也是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新興媒體也在我國法治文化建設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筆者從新興媒體的特點和作用入手,就如何運用新興媒體深化法治文化建設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新興媒體;法治文化;建設
法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一種有效的治國方法。法治文化是法治社會的文化形式體現,也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興媒體時代,新興媒體是社會信息傳播機,也是社會輿論的引領者,運用新興媒體建設法治文化平臺,是法治建設的需要,也是拓寬法治文化建設路徑的必由之路。
1新興媒體的特點和作用
所謂新興媒體,指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等新技術基礎之上出現的新媒體形態。常見的新興媒體有數字報紙、數字雜志、手機媒體、移動電視等,新興媒體具有交互性、即時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點,其使用范圍、受眾群體都較廣。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型媒體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新興媒體具有立面接觸面,其傳播面是雙向的。2)新興媒體的信息傳播路徑是雙向的,其傳播速度異常迅速。幾乎所有的新興媒體都能進行即時傳播。3)新興媒體成本低廉,生存度是動態的,媒體參與交互性強,各類媒體和受眾都能依據新興媒體而突破時空限制,進行開放交流。以信息網絡為主要動力的新興媒體是技術發展的潮流,也是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新興媒體出現后,拓寬了民意空間及民意表達路徑,也給輿論傳播態勢帶來了影響。以信息網絡為例,信息網絡已經成為連接一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紐帶,信息網絡為國家企事業單位日常管理、職責履行提供了便利,也使國家政治生活、政治管理更加透明。在全媒體開放的格局下,企事業單位也只有掌握各種信息,才能為科學決策打好基礎。具體到法治文化建設方面,各級黨政組織和工作人員,只有通過積極通過新興媒體收集信息,接受善意的批評,認真履行輿論監督職能,才能占領輿論高地,才能加快法治文化建設進程。
2運用新興媒體深化法治文化建設的對策
2.1完善新興媒體管理機制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興媒體出現較晚,新興媒體管理起步晚,發展慢,大量出現的新興媒體糾紛如“騰訊與360事件”等,暴露了我國新興媒體發展管理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新興媒體管理機制亟待完善。這就要求我國政府結合新興媒體管理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新興媒體管理成功經驗,積極探索我國新興媒體管理模式,完善新興媒體管理機制。結合我國新興媒體發展現狀可知,政府在新興媒體管理機制完善方面,要做好以下方面。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建立企業、公民自覺參與的新興媒體治理格局。因為新興媒體管理是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和公民共同的責任,新興媒體管理規范也要由各方在協商合作的基礎上來制定。因此,我國政府也要結合國外新興媒體管理方式,建立以行業自我管理為主、政府指導、企業和個人相互配合的新興媒體管理模式,將新興媒體要求貫穿到新興媒體技術、產業、內容與安全的各個方面,明確新興媒體管理原則,秉承“科學利用、持續發展、依法管理、保障安全”的方針,將新興媒體發展與管理統一起來,構建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新興媒體管理機制。
2.2細化新興媒體治理制度
新興媒體治理與利用,需要統籌立法、行政、行業自律、網民行為與道德自律等多種手段。但從政府的角度來講,政府要在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從國家層面將統一管理與分層管理結合起來,建立職權分明、統分結合的新興媒體管理制度。具體來說,政府要在新興媒體管理方面要改變過去那種多部門管理、政出多頭的管理模式,集中統一的職責,加大各部門聯合發文、一致行動的力度,成立專門部門負責新興媒體管理機制完善與改革,完善地方新興媒體管理部門的管理機制,界定各方在新興媒體管理中的職責、權限和義務,細化新興媒體保護管理制度,尊重民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禁止過度干預和損害新興媒體輿論監督權利的做法,僵化新興媒體的社會輿論監督效果。如有必要,有關部門還要對現行的新興媒體管理制度中的一些細節問題進行專門的司法解釋,以增強新興媒體管理的成效,避免新興媒體應用不當等問題。
2.3建設法治文化平臺,占領法治文化輿論高地
面對日趨活躍的新興媒體,政府文化部門、管理單位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新興媒體占領社會輿論高地,將新興媒體打造成為聯系政府與民眾、社會各界的橋梁和紐帶。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加大新興媒體技術研發資金投入,采用新興媒體技術手段,嘗試著建立覆蓋手機、網絡等新興媒體的互聯網信息內容檢測指揮系統,開通法治文化宣傳和政務微博,以博客、視頻、微信公眾號等新興媒體形式,為各部門資源共享、信息對接提供良好條件。與此同時,文化部門還要加強對新興媒體的監督與管理,采用信息技術對上傳至新興媒體的信息內容進行內容審查和分級管理,過濾與封堵不良信息,通過網站注冊、使用權限控制、數字加密等手段,提高新興媒體管理效率;設定單位新興媒體發言人,增加政府法治工作的透明度,宣傳法治文化;建立法治網評隊伍,成立新興媒體宣傳部,培養一批新興媒體評論員與管理員,通過與公眾“秒互動”、輿論輿情監督和引導牢牢占據新興媒體宣傳陣地。
2.4提高行業自律意識
當前,我國新興媒體在法治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利用力度和廣度不夠;不成規模,無法滿足公眾需求;宣傳內容和形式單一,吸引力不夠。究其原因,我國新興媒體使用者整體水平參次不齊,新興媒體行業對公眾需求把握失準,在法治文化宣傳和法治節目定位上只關注公眾淺層次的需求,新興媒體在法治文化宣傳中的作用有限。如我國新興媒體法治節目大多以庭審紀實、舉案說法為主,信息傳播始終按照傳播者的傳播意圖來進行,受眾興趣根本不受重視。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政府要從社會層面強化民眾對新興媒體的認識,做好新興媒體產業、行業協會管理工作,要求新興媒體行業制定和完善自律性的道德規范,提高自律意識,并開通政府法律咨詢新興媒體通道,建設公益性的法治文化宣傳平臺,為公眾法律咨詢與服務提供便利。新興媒體產業倡導者和參與者要結合新興媒體的特征,改變那種以灌輸為主的宣傳方法,將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識貫穿于社會傳播的方方面面,在法治文化傳播、節目制作中突破舊有框架,結合市場經濟發展現狀重點進行知識產權、勞動法、會引發、社會保障宣傳,提高法治文化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5大力弘揚法治文化
隨著新興媒體技術的發展,新興媒體逐漸對公眾形成包圍之勢,但是,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受眾仍舊具有選擇性接受媒體傳播內容的自由和權利。如果在新興媒體宣傳中,媒體一味進行暴力犯罪、司法不公等不良社會現象披露和曝光,只能讓受眾產生“社會不公、秩序混亂”的想法,給其帶來心理錯覺,進而影響社會和諧和經濟發展。要想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政府要加強媒體引導,做好新興媒體產業把關和信息把關,還要利用新興媒體構建立體化、全方位的法治文化傳播體系,大力弘揚法治文化,以提高法治文化的覆蓋面,提高優秀法治文化的滲透力。這就要求有關部門積極利用網絡、手機、移動電視等新興媒體構建法治文化網站、法治文化博客、論壇與微博,開發法治文化游戲,并將法治文化以手機短信、彩信、彩鈴、網報等形式進行推送,開展大范圍的法治宣傳教育,以教導社會公眾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
作者:安瑩 單位:《烏魯木齊人大》編輯部
參考文獻:
[1]張漢濤.運用新興媒體努力打造法治文化傳播新平臺[J].中國司法,2012(3):94-96.
[2]陳紅玉.新興媒體更需科學管理與法治建設[J].青年記者,2014(30):22-23.
[3]裘有度.法治宣傳載體的優化與創新[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5(6):77-80.
- 上一篇:網絡謠言治理法律制度探究
- 下一篇:新媒體技術提高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