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媒體轉型思索與實施
時間:2022-03-12 02:42:36
導語:互聯網時代媒體轉型思索與實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悲觀平面媒體生存的空間
新媒體的狼群以咄咄逼人之勢咆哮而來,令人心驚肉跳。但是傳統平面媒體并非毫無還手之力,只能坐以待斃。多年來,報紙的“大哥大”地位并不是浪得虛名,其所擁有的特質使其在互聯網時代,依然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筆者預計,在中國傳媒市場,報紙仍然有5—10年增長期,20—30年生存期。這些使報紙“垂而不死”的核心競爭力是:1.權威的資訊。除了傳統報紙創辦的網站,由于缺乏嚴密的“守門人”機制和嚴厲的道德約束、法律制裁,較之傳統媒體,網絡上虛假新聞的數量更多、傳播更快、危害更大。這些年,國內一些聳人聽聞的虛假新聞,大多來自網絡媒體。網絡資訊魚龍混雜、真假難辨,與嚴格遵循規則采編和新聞的平面媒體形成了鮮明對比。在網絡時代,傳統平面媒體的權威性與公信力仍然影響深遠。正如紐約時報網站人員希勒表示:“如今的選擇非常多,讀者看得眼花繚亂,不過他們還是想選擇像紐約時報這樣權威而且可靠的信源。”2.原創的能力。原創是媒體的生命力、吸引力、競爭力所在。在網絡時代,雖然信息的來源極大豐富,但是原創作品的重要性反而有增無減,否則媒體將淪為一個轉載平臺、文摘薈萃,失去其核心競爭力。傳統平面媒體擁有大量訓練有素、可以現場采訪的記者隊伍,也具備有思想、有素養的評論隊伍,具有比較強大的原創能力,可以生產獨家新聞、獨家評論、獨家策劃。而目前大部分網站的信息特別是新聞基本上依賴傳統媒體,它們或者與有關報社簽訂轉載協議,或者干脆侵犯報社的知識產權無償抄錄。3.深度的報道。當今社會,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各種思想、理念、觀念交流、交融、交鋒,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和思想體系亟需媒體去解釋和引導,受眾了解思想觀點的愿望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過。傳播事實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共同特點,也是新媒體明顯優于傳統媒體之處;而深度報道、傳播思想,則是傳統媒體特別是報紙的看家本領、獨門絕技。透過現象挖掘本質、新聞之外闡發觀點,以深度報道為代表的新聞報道形式將會成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抗衡的利器。4.優秀的隊伍。新媒體由于其創辦時間短、入行門檻低,其從業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與傳統平面媒體都有很大差距。毫不夸張地說,目前中國最優秀的新聞工作者,主要集中在各級各類報社之中。多年來,他們忠實履行著新聞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和崇高使命,帶著責任、帶著良知、帶著感情,步子不停、腦子不歇、稿子不斷,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很好地發揮了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對這支隊伍,黨和人民的評價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紀律嚴”。有這樣一支隊伍,平面媒體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仍可堅守陣地;有這樣一支隊伍,平面媒體在實現媒體融合、轉型升級之后,將具有更加強大的競爭力。
不旁觀平面媒體應對的策略
傳統紙媒必將被新媒體所替代,對此,既不能自大,盲目樂觀;也不必自卑,妄自菲薄。一方面,要堅守陣地,繼續辦好平面媒體;另一方面,要未雨綢繆,積極主動轉型升級。對付狼的最好辦法,是使自己成為獅子。在新媒體浪潮席卷而來之際,平面媒體要認清形勢、轉變觀念,自我革命、自我更新,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讓自己成為新媒體的一員,成為新媒體的驕子。(一)觀念轉變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觀念有多新,變革就能有多深。當前,我們要著力實現三個方面的觀念轉變:其一,認識報社本質,實現從“報紙社”向“報道社”轉型。自現代報紙面世,報人就在編報、印報、賣報,報業的“三駕馬車”———采編、廣告、發行———都緊緊圍繞著一張紙在運作,所以報紙又叫“新聞紙”。而新媒體在形態上最大的特點恰恰是“無紙化”,無紙的新聞既時尚便捷又低碳節能、綠色環保。媒體發展趨勢是紙的消失,這讓習慣于在紙上寫新聞的報人很恐慌。其實,從新聞的本質來看,報業的核心在“報”而不在“紙”。“報”的是新聞,而“紙”不過是載體。新聞可以在紙上傳播,也可以在電視屏、手機屏、電腦屏等載體傳播。未來報紙的“紙”可能會消失,但“報”不會消亡、新聞不會消亡,因為現代社會人們對信息資訊的依賴會越來越大。所以,要重新認識報社的本質,應是“報道新聞之社”,而不是“印刷報紙之社”;要始終堅持“新聞立社”,并積極利用新的介質更好地傳播新聞。2.豐富媒體形態,實現從“單一紙媒”向“復合全媒”轉型。集文、圖、視、音于一體的多媒體不是新媒體的專利,就像網絡媒體毫無顧忌地照抄照搬平面媒體的內容一樣,傳統媒體要毫不遲疑地運用新媒體的各種手段實現自己的融合、轉型過程。報社要繼續“捧”好報紙這個“當家花旦”,同時要培養“生、旦、凈、末、丑”其他各個角色,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辦什么,受眾喜歡什么我們就辦什么,實現報業集團內部平面媒體、網絡媒體、戶外媒體、移動終端等多媒介的合理配置,組建和完善全業態、全介質傳播體系。3.重審單位性質,實現從“事業單位”向“現代企業”轉型。傳統報社大都是所謂“事業單位”,但是多年來徒有“事業”虛名,未享“財政”實惠,各級財政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就對報社全面“斷奶”,報人一直是“自帶干糧”盡事業單位服務社會之責。報人決不能坐在“事業”這棵大樹下乘涼,因為這棵“事業之樹”對報人而言不結果實、不蔽風雨。報社掛牌成立報業傳媒集團之后,要逐漸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進一步深化改革,改造組織架構,打破事業單位干部行政級別化管理模式,在經營管理實踐中自覺地借鑒現代企業管理經驗做法,進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二)發展轉型1.打造多媒體集團。突破業態邊界,改變傳統報業媒體形態單一、傳播渠道單一的狀況,實施全媒體發展戰略,構建融合平面媒體(報紙、期刊、DM雜志)、網絡媒體(綜合門戶網站、特色專業網站和基于互聯網的電視、廣播)、戶外媒體(LED大屏、戶外高炮、燈箱、閱報欄等)、移動終端(手機報、車廂電視等)等形態的全媒體發展平臺。2.資訊多層級。整合集團內部采編力量和平臺,再造全媒體新聞采編、流程,按照“手機報———電子報———集團網站———集團報刊———資料庫”的新聞順序,將采集到的新聞特別是突發性新聞首先于第一時間在手機報、電子報上“即時新聞”,然后在集團網站上推出“滾動新聞”,再于次日在集團所屬報紙上推出“深度新聞”,最后將各類時過境遷的新聞產品納入資料庫,分類存檔,便于查詢,并進行深度開發、實現二次售賣,最終形成“隨時、貼身看手機報,海量、互動上新聞網,深度、權威看三報”的全媒體信息傳播新格局。3.產業多元化發展。以淮安報業傳媒集團為例,一是做強新聞出版主業。集團以新聞出版為主業,核心業務(淮安日報、淮海晚報、淮海商報三份報紙及其廣告)、成長業務(印務中心、戶外廣告和《地產畫報》、《尚城》、《淮安新聞》三本期刊)、新興業務(淮安新聞網、愛上12樓、圖特網三個網站和移動終端電子報)梯次配置。二是發展相關多元產業。主要是與新聞出版主業相關的其他文化產業,包括演藝會展、文化旅游、教育培訓、影視制作、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三是開拓無關多元產業。主要是與新聞出版主業沒有關聯度的其他產業,包括餐飲、房地產開發等。
本文作者:王維國工作單位:淮安報業傳媒集團
- 上一篇:公交媒體的發展趨勢探索
- 下一篇:銷售型電視媒體構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