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互聯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5 03:35:00

導語:國際社會互聯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社會互聯網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縱觀傳媒發展史,傳媒技術與傳媒業似乎歷來與“控制/管理”有關聯。本文擬對電腦網絡作為新媒介與社會管理的關系,進行一番探討。文章指出,電腦網絡作為新的傳播載體,雖然同傳統的大眾傳媒有很大的不同,但就其同社會管理的關系而言,依然是既服務于社會系統的協調、管理,又必然要受到社會系統的控制管理的互動關系。

【關鍵詞】社會管理;傳播系統;新媒介

一、“控制革命”論視角透視下的傳媒業興起之背景

傳播同社會的協調管理的關系,是傳播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經典的傳播學理論將協調、管理社會,視為傳播的四大社會功能之一。拉斯韋爾(HaroldLasswell)、萊特(CharlesWright)、德弗勒(M.DeFleur)、施拉姆(WilburShramm)等著名傳播學者,都曾在其著述中,把社會的協調管理視為傳播的基本功能之一。

還有一些傳播學者,則更是以傳媒同社會系統的管理控制的關系,作為其理論研究中突出探討的問題。美國著名傳播學者貝尼格(JamesBeniger)即是其中之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在有關社會發展的信息化動向之起源的研究中,明確地提出了一種以經濟史學的視角透視現代傳播發展,突出社會管理控制同傳播技術、媒介的發展的聯系之理論——“控制革命”論。這種理論指出,社會的信息化進程,緣起于工業革命帶來的整個社會物質經濟運轉速率的大幅度提高對于社會控制的挑戰。貝尼格的理論認為,一切有生命的系統都必須加工處理物質和能源以維持自己并抵制“熵”①。而對于物質和能源的加工處理來說,控制作為“對于預定的目標的有意圖之影響”②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則又是實現控制所不可或缺的。根據貝尼格的理論,工業革命大大加速了整個物質經濟的運轉,從而給社會控制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控制危機的出現,要求人類運用信息的能力,出現同其利用能源的能力之大飛躍相適應的大飛躍。這后一種大飛躍,通過以信息處理和傳播技術的變化革新等為標志的控制革命得到了實現。他的理論還指出,能源運用、加工處理和速度和控制技術以及這三種因素之間的互動,成為當代社會邁向信息化的動力。在這三者中,控制技術——信息處理和傳播技術的發展本身,也會激發對這種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對于控制而言必不可少的“信息處理和流動本身也需受到控制,因而信息技術必須繼續在越來越高的控制層次上得到應用。”③

用“控制革命”論所透射出的理論視角,透視傳播的發展,不難發現,包括社會物質經濟運作的管理在內的社會系統的控制管理,同傳播之間,的確存在非常密切的關系。在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出現之前,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頗低,物質經濟運作是以小生產為標志的,規模狹小,速率低下。與此相對應,起到協調管理的社會功能的傳播系統,在當時也是人際傳播的系統。人類傳播的發展邁向大眾傳播時代的進程,是通過15世紀中葉近代印刷術的推廣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印刷傳媒的誕生拉開序幕的,后者是同社會物質經濟運作的重大變化相伴隨的。這個變化,就是資本主義生產和資本主義的商品貿易的興起。以規模經濟為特色的資本主義生產和以不斷拓展市嘗開辟世界市場為特點的資本主義商品貿易的興起,孕育著創建能大規模傳播信息、向遠方傳播信息的傳媒系統的社會需要。近代印刷術的推廣應用及近代印刷傳媒的誕生,應答了社會的要求。印刷傳媒的誕生后大眾傳媒的進一步發展——報業由近代報業邁入現代報業以及廣播電視業的誕生,又與經濟運作的進一步變化——由工業革命帶來的經濟運作規模的擴大和速率的大幅度提高,相伴隨。

現代傳媒業一旦形成,其傳播活動就成為現代經濟動作中的重要一環,也成為行使社會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從經濟運作的角度來說,掌握著收集、處理及散布信息的資源的傳媒業,④通過刊播各種形式的經濟信息,其中包括商業廣告,在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的運作和管理中,起著促進從生產到流通到消費的各個環節的暢通的作用。從社會系統整體來說,傳媒的傳播活動,可以從思想動員(通過宣傳解釋政治方針和發展計劃目標)、決策參與(通過受眾熱線、熱點討論等)和行動動員(通過媒介運動和先進典型宣傳等)等不同方面,發揮其在現代社會中的管理功能。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網絡傳播的崛起及其管理功能

電腦網絡技術邁向普及和國際互聯網作為嶄新一代的傳媒的興起和發展,和20世紀后期經濟運轉的進一步加速和全球化的過程相伴隨。20世紀80、90年代,是經濟全球化態勢呈現得非常明顯的時期。在這一時期,資本、商品、技術和服務等跨國界廣泛流動,國家之間在經濟上相互依存的趨勢大大加強。日本經濟新聞社編的《世界經濟大視野》一書,把“經濟國界的消失”或者說“‘無國界’經濟”稱為20世紀末的變遷和邁向21世紀的序曲的主流之一;⑤世貿組織前總干事魯杰羅指出,無國界經濟正在全球范圍形成。⑥經濟活動的全球化,必然要求起協調、管理作用的信息傳播,也相應地全球化,出現一種跨地域、跨國界的全球性的傳播系統,勢所必然。而且,真正適應經濟全球化需要的傳播系統,還需要具有能包容從人際傳播到大眾傳播的不同層次的傳播活動的特點,因為滲透到現代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傳播活動,并不是僅僅由大眾傳媒刊播廣告和經濟信息等大眾傳播活動構成的;伴隨商務活動等經濟行為而展開的傳播活動中,有大量是個人間的和機構間的傳播活動,如商務通信、商務談判等。此外,由于生產力的不斷發展,20世紀80、9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的經濟動作,還具有速率空前的特點。與之相適應的傳播系統,自然也需具有傳播空前快速的特征。國際互聯網恰恰具備這些特點。可以說,社會經濟運轉的快速化和全球化所激發的社會需要,構成以國際互聯網為杰出代表的電腦網絡存在的根本邏輯理由。

電腦網絡尤其是國際互聯網崛起的時間尚短,但其同全球化背景下各行各業的動作與管理的聯系,卻已開始清楚顯現。目前,電腦網絡用于社會管理的實踐正逐步普及。電子商務、電子政府等實踐,正在發展。例如,在我國,由于聯網技術的應用和金卡工程建設的發展,銀行對帳戶的管理,可實現異地一體化,許多城市的銀行客戶辦理銀行卡后己可享受自動取款,異地存、取款等銀行服務,將來還將實行主要卡種的銀行業務的異地跨行進行。又如,我國的“金橋工程”——中國金橋信息網,面向政府、企業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數據通信和信息服務,既可服務于增加國家宏觀經濟調控能力和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速度,又有助于為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用戶在市場經濟體制中求得迅速發展提供條件。

政府機構上網,探索同社會成員和企事業單位的新的溝通方式,在網上提供快捷的管理服務,有利于政務活動的公開化,昭示著電子政府的萌芽,更是網絡發揮社會管理功能的典型的、直接的體現。目前,政府機構上網的進程在我國正迅速發展。“政府上網工程”是折射出我國政府上網的過程進展的典型網站(網址:〈〉)。我國政府上網工程正式啟動,發生在1999年。根據該網站資料中心提供的“政府上網工程大事回顧”信息,“1999年1月22日由中國電信和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牽頭、聯合40多家部委(辦、局)信息主管部門在京共同舉辦‘政府上網工程啟動大會’,倡議發起了‘政府上網工程’,……通過‘政府上網工程’的全面實施,揭開了1999年“政府上網年”的第一幕,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積極響應。政府上網工程主站點開通試運行。”⑦1999年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國防科工委、中國貿促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局、國家測繪管理局、國家海洋局等單位加入政府上網工程發起單位行列,政府上網工程發起單位達57家,國務院各部委和國務院直屬機構上網單位34家。“⑧政府上網工程的全面啟動,推動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信息化進程,各省市政府機構上網的積極性普遍高漲。至1999年5月17日第31屆世界電信日時,下注冊的政府域名已“猛增至1470個,其中有720個政府部門面向社會提供WWW瀏覽服務。”⑨1999年6月,政府上網工程秘書處設立綜合性服務機構——政府上網服務中心,全面規劃、協調各級各地政府之間及國家有關部門之間關于政府上網工作的組織落實,動員、組織社會各界力量為政府上網工程提供各種支持,建設運營政府上網工程主站點。1999年12月,政府上網工程百城在線網站開通,受到各地網站的廣泛關注;政府上網工程主站點被評為中國互聯網大賽優秀網站。在政府上網工程的發展過程中,有關部門曾主辦過研討會、經驗交流會和網絡與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訓。⑩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政府上網、政務電子化進程正加速發展。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2002/1)》中對cn下注冊的域名數的統計,gov類域名數已達5864。B11各級政府以極大的熱忱,投入這一過程。以地方政府為例,筆者2002年2月下旬從“人民網”地方聯報網上獲悉,2002年上海市政府確定的“2002年上海市府12件實事”中,第4件是直接關于發展電子政府的,即:四、在“中國上海”政府門戶網站上提供教育、醫療衛生、民政和社會保障等便民服務查詢50項和設立國家助學貸款申請、電子報稅、工商年檢等辦事項目。再如,根據《人民日報·華南新聞》提供的信息,廣東省政府提出了在東莞建立“電子政府”試點的要求,為實施這一要求,有關部門于2001年12月對“東莞市電子政府建設總體規劃綱要”進行論證并通過評審。據介紹,東莞“電子政府”主要圍繞實現“一站式”服務,建立市民服務、企業服務、信息、咨詢服務、政府商務五大服務模塊,以及建立辦公自動化、遠程教育、外來人口管理、社會保障、物流信息等十大重點系統工程。B12伴隨著政府上網的發展,政府的管理和服務職能正開始被搬上網。試以深圳市府的“深圳政府在線”網站為例。根據筆者2002年3月初的上網瀏覽觀察,它設有“深圳概況、領導成員、機構設置、政務信息、鵬城經濟、法律法規、政府公告、辦事指南、網上投訴、網上申報、城市導航”等11板塊/欄目的內容,深圳市委、市人大、市經委,深圳市各區政府、人事局、工商局、財政局、審計局均在該網站上開設電子政務;該網站上的“網上申報”,集納了深圳市勞動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發展計劃局(經濟指標)、國土局、環保局的網上申報,以及深圳市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上報系統。政府的管理和服務職能搬上網的新實踐,從該網站可以窺見一斑。再以文教、科研領域為例,國家社科規劃辦的網站、“教育部社會科學網絡管理信息中心”網站的建立,為實現社科研究的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高效、快速的工具。再如,招生信息上網,為招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矗……這一切,都是網絡傳播的管理功能的體現。

[page_break]

通過國際互聯網進行電子商務的初步實踐,顯示了網絡參與快速化、全球化的經濟活動及其組織管理的潛力。在美國和一些歐洲發達國家,電子商務已達到相當的規模。在我國,電子商務也已起步。我國于2000年6月21日成立了中國電子商務協會(CHINAELECTRONICCOMMERCEASSOCIATION),作為政府部門聯系基層,發展電子商務事業的紐帶和助手;也是擴大國際交往,促進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動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重要渠道。該協會由信息產業部作為其業務主管單位。根據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網站上提供的信息,為有效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的應用和發展,統一認識、健全法規、建立標準,加強政府的宏觀指導與協調作用,目前我國正在起草《中國電子商務政策框架》,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牽頭,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作為課題承擔單位,邀請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幾十位專家組成《中國電子商務政策框架》課題組,全面開展相關調研及意見征集活動。B1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2年1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2002/1)》顯示,31.6%的網絡用戶在過去一年中曾通過網絡商店購買過商品或服務;瀏覽電子商務網站的用戶更多,經常瀏覽的用戶(21.9%)同有時瀏覽的用戶(49.8%)合在一起,比例達71.7%。B14

伴隨著電腦聯網的普及進程和網絡的電子商務應用功能的開拓,經濟活動及其組織管理可以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依靠國際互聯網這一全球性的信息傳播系統在全球展開,世界經濟體系正在變成依靠電腦聯網支撐的人類智慧互聯的數字化經濟體系,這可以說正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特點。

三、網絡傳播的社會管理之必然性

網絡傳播在服務于社會系統的協調管理的同時,本身必然要受到社會系統的控制管理。電腦聯網業同社會的其他各行各業一樣,是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中興起和發展的,其發展過程之中始終卷入了人類的社會意圖與決策。以寬廣的社會視野來觀察,電腦聯網業從一開始就并不是游離于社會管理之外的。在國際互聯網的誕生地美國,其從軍用轉向民用再轉向商業化的每一發展階段,無不同相應的社會決策、政府政策相聯系。隨著國際互聯網在世界范圍的發展,各國無不圍繞網絡在自己國家的發展,制訂相關政策。此外,網絡傳播系統作為社會總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新興電腦聯網業作為社會經濟部門之一,本身也有一個同社會的其他子系統、其他部門協調的問題。因而,對網絡傳播的社會管理又是必需的。誠如貝尼格在闡述“控制革命”論時所說,對于控制而言必不可少的“信息處理和流動本身也需受到控制”。畢竟,如果通過傳播系統流動的信息是雜亂的、真假難分的、充斥著“信息垃圾”的,那么它就非但難以真正服務于社會系統運作尤其是物質經濟運作的管理,而且還會給這種運作添亂。由于國際互聯網是一個創新事物,而創新事物的發展,往往要經過一個由無序走向有序的過程,因此,現階段網絡傳播中存在不少失范、無序問題,需要通過恰當的社會控制管理來解決。近年來,牽涉到網絡的官司屢屢出現,有牽涉到網上名譽侵權、網上侵犯版權的,也有關于網絡“黃毒”、“黑客”現象的,還有指控當事人在網上傳播電腦病毒、發送“垃圾”電子郵件妨害網上正常“交通”的,還有狀告違法違規的網上銷售行為的。……例如,1998年北京恒生(遠東)電子計算機集團訴河北保定科華公司職員王洪及《微電腦世界周刊》和《生活時報》侵害其名譽權案,是一起影響深遠的網絡言論侵權案。又如,2000年,曾發生被稱為中國“網絡傳黃”第一案的“酷美女”網站案。當年底,該案宣判,法院以“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判處創辦黃色站點“酷美女網絡樂園”的何某、楊某有期徒刑各3年,并處罰金各1萬元。犯罪分子何某、楊某將“酷美女網絡樂園”鏈接在境內外一些訪問量較大的網站上,該站點自稱是“綜合性的成人俱樂部”,下轄“酷美女”、“天堂”、“全球色情引擎”、“中文色情文學庫”、“色情藝廓”等欄目。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該站點境內外訪問總量竟然高達24萬人次。B15

網絡傳播中的種種失范、無序、違規行為,向社會敲響了警鐘,說明對于網絡傳播進行適當的社會管理的必要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人類社會不能將國際互聯網這一20世紀的一大創新發明引入符合公眾利益的規范的、有序發展的方向,聽憑它似“脫軌之列車”胡亂奔馳,這一效能空前的全球性傳媒對社會產生負功能、影響社會系統的正常動作的潛力,可想而知不可能不大。規范電腦聯網業的運作的必要性,又增強了網絡傳播的社會管理的必然性。

綜上所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傳播系統的發展和變遷總是反映社會經濟運作及其管理的需要。電腦網絡可被視作在經濟運作快速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發揮社會協調、管理作用的新媒介,而這一新媒介本身的運作,也需要受到恰當的社會管理。

注釋:

①按照熱力學的觀點,由于分子的熱運動,物質系統的分子總是要從有序趨向混亂,熵是表示系統無序性的量度。

②“控制”(control)一詞在貝尼格的筆下是廣義的,泛指“對于預定的目標的有意圖之影響”見Beniger,JamesR(1986)TheControlRevolution:TechnologicalandEconomicOriginsoftheInformationSociety(p7)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

③Ibid,pp9-10

④這是著名美國傳播學家桑得拉·鮑爾—洛基奇(SandraBallrokeach)等人所提出的“媒介系統依賴論”中的一個重要觀點。這種觀點認為,個人、群體、組織、其他社會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為著實現自身的目標,均需依賴媒介所掌握的這些信息資源。

⑤日本經濟新聞社編《世界經濟大視野》,(中譯本,雅思譯。)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3頁。

⑥轉引自郭連成“面向21世紀的經濟全球化”,《國外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第8-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