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腦血管病循環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19 08:39:00

導語:缺血性腦血管病循環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缺血性腦血管病循環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腦動脈閉塞;缺血性腦血管病;側支循環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回顧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3月14例在某醫科大學神經內科就診的患者,對于其缺血性腦血管病側支循環現象進行研究,由目的、方法一步步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結論。

1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3月14例在某醫科大學神經內科就診的患者,應用觀察法進行描述性研究,其中13例住院治療,1例門診治療,男8例(54%),女6例(46%),年齡15~75歲,平均年齡57.1歲。病因或相關疾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5例、動脈粥樣硬化2例、高血脂4例、冠心病3例、心律失常(心房纖顫)1例、糖尿病3例、卒中家族史1例、高血黏度和吸煙5例。入院后頸部血管彩超檢查提示有斑塊的7例,原因不明1例。

臨床癥狀和體征:以偏癱或偏身感覺障礙起病3例,其中一側肢體肌力3級1例,一側肢體肌力4級2例;以左眼一過性黑蒙伴右側肢體一過性活動不靈起病1例,右側肢體肌力4+級;以發作性言語不清,反復抽搐發作伴言語不清,頭暈,突發右眼眶部疼痛,突發意識不清起病的各1例,神經系統查體均無局灶定位體征;以發作性眩暈起病2例,神經系統查體無局灶定位體征;無癥狀和體征3例。

2目的

通過腦血管造影(DSA)檢查,研究腦動脈閉塞或嚴重狹窄時側支循環建立及代償的情況與患者臨床癥狀的關系,探討側支循環的主要模式,為治療方法的選擇、預后的判斷及有效的預防提供可靠的依據。

3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3月在神經內科就診的14例腦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SA和顱腦CT檢查,部分行顱腦MRI(MRA)檢查。根據DSA檢查結果分析腦動脈閉塞或狹窄的程度、根據腦動脈狹窄診斷標準,側支血流和腦血流灌注分級,探討可能的側支循環代償模式及其與臨床癥狀和體征的關系,分析側支循環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早期診斷、治療及預后的影響。

4結果

本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齡15歲~75歲,平均年齡57.1歲。包括TIA發作3例,發作性言語不清的1例,反復抽搐發作1例,右眼瞼下垂1例,眩暈1例,頭暈1例,一側肢體持續癱瘓3例。無癥狀組3例。

病因或基礎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心房纖顫、糖尿病、卒中家族史、高血黏度和吸煙等。1例為Moyamoya病,1例為蛛網膜下腔出血,DSA檢查發現一側頸內動脈起始部完全閉塞但缺乏相應的臨床癥狀。1例因頭皮脹行MRA及DSA發現一側大腦中動脈主干完全閉塞(具體時間不清)也缺乏相應的臨床癥狀。DSA發現一側頸內動脈閉塞7例,雙側椎動脈閉塞1例,一側椎動脈閉塞2例,一側大腦中動脈閉塞2例,一側基底動脈閉塞1例,一側鎖骨下動脈閉塞1例。研究分析發現,當一側腦血管發生閉塞或嚴重狹窄時,可以通過建立迅速有效的側支循環并從多個途徑進行吻合和代償,從而避免或明顯減輕了神經功能的缺失。參與吻合供血的血管主要包括前后交通動脈、頸外動脈的分支、眼動脈、頸升動脈、頸深動脈、椎動脈、小腦后下動脈、小腦上動脈、脊髓前動脈等。個別情況下可通過未閉合的原始三叉動脈和原始舌下動脈供血。作者歸納總結了各主要腦血管閉塞時可能的側支循環模式包括一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眼動脈以前)、大腦中動脈主干、基底動脈中段、鎖骨下動脈近端等。研究還發現,3例無明顯臨床癥狀的患者,其一側血管的閉塞要么是因其他疾病行DSA檢查而發現,要么是因頭脹等輕微癥狀行MRA并進而行DSA檢查而發現,其側支循環均良好,推測一側血管的閉塞及側支循環的建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說明臨床癥狀的有無及程度與側支循環是否充分有關,而后者又與血管閉塞的速度有關。本組14例患者均未行動脈或靜脈溶栓、球囊成形或支架植入治療,通過保守治療(包括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飲酒等,1例經外科手術治療,預后良好。隨訪1~33個月,平均隨訪時間19個月,除1例尚留有一側肢體輕癱和1例動眼神經完全麻痹外,其余13例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并未再復發。

5結論

5.1一側或雙側腦血管發生嚴重的狹窄或閉塞時,可以通過多個途徑建立有效的側支循環。

5.2神經功能缺失的程度與側支循環建立的程度和速度有關,即腦動脈閉塞或狹窄后側支循環出現的越早、側支血管越多、側支血流量越充分,神經功能損害程度越輕,反之,神經功能損害的程度就越重。

5.3是否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是否出現梗死灶與腦血管閉塞的速度和側支循環建立的程度和速度有關,腦血管閉塞的速度越慢、側支血管開放的越早、側支循環建立越充分,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生率和出現梗死灶的幾率越小。

5.4對于長期頭暈、反復發作性眩暈或一側肢體活動不靈等癥狀而原因不明的患者,可通過DSA檢查了解腦血管的情況,對疾病的病因分析、診斷、治療方法的選擇、減少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和預后的判定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HamadaJ,HashimotoN,TsuksharaT.Moyamoyadiseasewithrepeated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duetoaneurysmrupture.JNeurosurg,1994;80:328

2KluytmansM,van-der-GrondJ,van-EverdingenKJ,etal,Cerebralhemodynamicsinrelationtopatternsofcollateralflow.Stroke,1999;30:1432~1439

3高士濂、呂永利、張力偉主編.實用腦血管圖譜.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