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生課間教法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6 04:45:00

導語:醫(yī)學生課間教法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yī)學生課間教法管理論文

【摘要】充分認識七年制醫(yī)學生的特點,通過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調整課程的設置內容及教學方法,七年制醫(yī)學生課間實習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五步”教學方針,即走“學生-教師-學生-教師-學生”路線。統(tǒng)計學分析,實驗組的教學效果比對照組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為使醫(yī)學生的培養(yǎng)從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七年制醫(yī)學生;課間實習;教學方法改革

七年制醫(yī)學碩士生擴大招生是近幾年的事,由于這些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學、交流能力、較高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具備較快的接受新事物的潛力和能力。如何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特長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我們的教學組在學生課間實習中對骨科醫(yī)學教育的觀察、實習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了新的嘗試,取得了良好效果。

1充分認識七年制學生的特點

在傳統(tǒng)的醫(yī)學生課間實習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全面系統(tǒng)的復課講授的理論知識,有時結合一些典型病例進行講解,實習過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忽視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對醫(yī)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七年制學生骨科課間實習時,我們充分了解了七年制學生知識面廣,接受能力強的特點,注重學生的自己動手動腦能力培養(yǎng),在短暫的課間實習時間里讓其所學的理論知識得以充分發(fā)揮,改變以往實習“教師唱主角學生唱配角”的模式,實行“教師唱配角學生唱主角”,以適應新世紀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和人才競爭的需求,為使醫(yī)學生的培養(yǎng)從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2實習課程設置及內容的改變

七年制課間實習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五步”教學方針,即走“學生-教師-學生-教師-學生”路線。實習過程首先讓學生自己嘗試診查、處理病人、操作使用石膏夾板,對這些東西先有感性認識,教師講解后再由學生自己總結分析錯誤所在,之后教師再予總結評價,最后進行學生考核。使學生先實踐再理論再實踐,實踐與所學理論相結合去理解分析問題,從而加深印象,提高實習效果。實驗組按照此方針總結出“五步”教學方法:學生自行操作、處理-教師講解-學生自行糾正錯誤-教師總結評價-學生實習考核。注重實踐,發(fā)揮潛能,創(chuàng)新思維。在實習中結合實例講解骨科理學檢查、骨科石膏夾板牽引技術、骨科影像學檢查基礎等實用內容,使學生理解并能利用這些骨科基本技能。對照組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單純講授典型病例和石膏夾板牽引技術,然后即由學生操作的教學方法。

3具體實施方法

本學期七年制學生共72人,平均分成4組,每組18人,2組作為實驗組,另兩組作為對照組。每組實習18學時。

3.1典型病例實習

實驗組首先選擇急診骨折病人統(tǒng)一問診、查體(注意避免加重病人痛苦),回到教室要求每個學生均作為主治醫(yī)生給出初步診斷、輔助檢查方法、治療處理意見。然后老師和同學共同對每一處理方法進行總結分析,分析學生正確處理方法及錯誤所在,最后得出明確診斷,正確治療處理意見。教師盡可能先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總結,然后再結合大課所學理論提示性給出結論。學生提問,學生解答,教師評價,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印象深刻,教學效果良好。對照組則完全由老師進行示范講解,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操作實習。實習結束按照國家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全真試題進行理論考核。

3.2骨科檢查法實習

實驗組:(1)運用投影儀多媒體技術組織學生學習觀看骨科檢查法的正規(guī)操作;(2)學生交叉進行骨科體格檢查,教師在旁進行輔導,糾正檢查中的錯誤;(3)教師選擇典型體征病人讓學生實際查體操作。對照組:(1)教師示范骨科檢查法的正規(guī)操作;(2)學生交叉進行骨科體格檢查,教師在旁進行輔導,糾正檢查中的錯誤。

最后一天進行實際操作考核。

3.3石膏、小夾板技術實習

實驗組:(1)首先由學生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識嘗試使用石膏和小夾板。(2)教師集中講解骨科石膏、小夾板技術的原理、適應證、禁忌證、正確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教師進行示范石膏、小夾板的操作。(3)教師示范后學生自己總結糾正首次石膏、小夾板操作中的錯誤,教師最后再給予評價和最終總結。學生再次交叉分別進行石膏、小夾板的操作。對照組:(1)教師集中講解骨科石膏夾板牽引技術的原理、適應證、禁忌證、具體的方法、注意事項。(2)教師進行示范石膏、小夾板的操作。(3)學生交叉分別進行石膏、小夾板的操作。

石膏管型、小夾板操作統(tǒng)一考核。

4教改結果考核

4.1床典型病例處理考核

國家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骨科部分共21題,實驗組2組共36人,對照組共36人分別進行考核結果見表1。表1臨床典型病例處理考核(略)

對考核結果進行χ2檢驗分析可以看出,P<0.05,實驗組比對照組具有明顯優(yōu)勢效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2石膏夾板考核

以教科書理論敘述為判定標準,對學生逐一考核石膏或夾板(任選其一)使用操作技術,分為優(yōu)、良、差三等。經(jīng)χ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實驗組比對照組實習效果好。見表2。表2石膏夾板考核(略)

5教改效果分析

理論和實踐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將所學理論運用于實踐需要有一個過程,對于醫(yī)學理論來講,臨床實習即是理論到實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往的實習,常常由教師帶領學生復習理論知識,查看典型病人,教師示范操作,而學生只有聽講的份。如此實習效果怎樣不得而知,文中對照組即是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實習。結果就拿看X線片來說,老師剛剛講過同一種病,等提問學生自己閱片時仍然說不出所以然。實驗組上來就先讓學生自己分析閱片、給出診斷和治療方法,學生只能根據(jù)自己所學充分發(fā)揮。開始時學生的確有些發(fā)蒙,有時不知所措,老師有針對性的根據(jù)同學的錯誤和難點再進一步給出正確分析,老師講完,再提問學生幾乎都能答對,大大提高了實習效果。

實際操作中出現(xiàn)問題經(jīng)老師講解再操作就會記憶深刻,七年制學生是很聰明的,他們也喜歡探索,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之間關系融洽,隨時溝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統(tǒng)計學分析,實驗組的教學效果比對照組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可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五步”教學方針,即走“學生-教師-學生-教師-學生”的路線,為使醫(yī)學生的培養(yǎng)從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對七年制醫(yī)學生課間實習是可行的,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