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比較教學應用研討

時間:2022-07-07 09:28:15

導語:多維比較教學應用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維比較教學應用研討

多維比較即對相關學科的性質、特點等內容,在一定范圍內從多個角度進行比較,從中探尋并掌握本學科的基本規律和關鍵內容。“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是進行多維比較的基本方法,“同中求異”即從相同的學習單元(如同一學科、同一章節)中找出其中的不同,而“異中求同”則是不同的學習單元(如不同學科、或同一學科的不同章節)中找出其中的相同部分,通過這種反復多次、縱橫交錯的比較,力爭達到突出重點、明確難點,把握特點的最終目的。本文主要以“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方法,在《臨床中藥學》教學中進行多維比較的教學實踐,提出多維比較的角度及作用。

1學科性質確定教學方法

臨床中藥學是在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學科中的專業基礎學科,在中醫基礎學科與中醫臨床學科之間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有了《臨床中藥學》及稍后的《方劑學》,才使得理、法、方藥成為一體,為以后成為臨床醫師的學生,提供傳統的、經典的同時也是具有鮮明中醫特色的用藥知識。臨床中藥學亦是中藥學學科群中的重要學科,為其他二級學科提供圍繞臨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藥而進行現代研究的依據,同時又將各二級學科分化深入研究后的成果,在新的層面上進行綜合,用以促進中藥學以效用為主的不斷發展,并且將這些新知識及時轉化為臨床中醫師的知識構體。臨床中藥學與其它相關學科有著廣泛的聯系。其與方劑學的關系緊密,實為硬幣的兩面,都以藥物的功效為研究的主要內容,但臨床中藥學重在逐一闡明各單味中藥的全部功效,結合臨床實用隨時進行功效內容的增減及用語的規范,使之記述完整而準確;方劑學主要為了闡明某藥在某方中所發揮的某種或幾種功效,而且更關注的是復方的整體功效。其與中藥藥理學的關系互補,二者關注的都是中藥的功效,但中藥藥理學的側重是從現代藥理的角度回答“為什么”,而臨床中藥學的重點在于從臨床的角度回答中藥“干什么”,二者互為補充。其與臨床各科內容交叉,在學習的初期,諸如胎動不安、陰暑、陽暑等概念已先期出現,中藥的功效是對藥物、對臨床表現的反應,是從對證治療、對癥治療中抽象出來的,不理解這些概念,則無法準確地理解中藥學性能、功效和主治。其與基礎學科前后呼應,可以說對中藥的正確應用是中醫診斷學、中醫學基礎的實際檢驗,在某種意義上,中藥即是中醫基礎理論的試金石。臨床中藥學與其它學科聯系的廣泛性,確定了多維比較的必要性。

2多維比較闡釋教學內容

《臨床中藥學》的目錄是專業學科中最長的,總論部分涉及性能、升降、毒性等共性內容,更難學習的則是各論部分,單味藥物涉及性味、歸經、基源、功效、主治、不良反應等諸多方面,藥物之間或性同味異,或功效描述相同而主治不同,或主治相同而側重有異,因此比較的角度是教學的關鍵。在教學中我們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藥物進行比較。

2.1病證的比較將不同章節但能治療相同病證的藥物進行比較,如阿膠、白茅根、白薇、鱉甲、側柏葉、大薊、地骨皮、海浮石、海蛤殼、槐花、黃芩、藕節、蒲黃、茜草、青黛、桑白皮、生地黃、仙鶴草、小薊、血余炭、梔子、紫珠草皆能治療肝火犯肺。類似有脾胃氣虛、心脾兩虛等。

2.2癥狀的比較比較治療相同癥狀的不同藥物之間的差別,如治療胎動不安,紫蘇治療氣滯者,黃芩治療胎熱者,白術治療脾虛氣弱者,杜仲治療肝腎虛虧者。類似的比較有疹出不暢、疼痛等。

2.3基源的比較比較基源相同藥物之間的區別,如槐花與槐角同出一物。前者用其花蕾及花,后者用其果實。二者性味、功用相似,均能涼血止血,清肝瀉火,治療血熱妄行之便血痔血及肝火上炎之目赤頭痛。槐角止血作用弱于槐花,但清降泄熱之力較強,兼能潤腸通便,故對于便秘、痔瘡腫痛或兼有出血者較宜。槐花清熱之力不及槐角,無潤腸之功,但涼血止血作用較強,對于大腸火盛之便血、痔血尤為對證。類似的有桑葉、桑枝與桑椹等。

2.4名稱的比較比較名稱相近的藥物之間區別,如白術與蒼術、肉桂與桂枝等。

2.5功效的比較比較功效相近的藥物之間的區別,如三棱與莪術,二者均具有活血行氣,消積止痛之功效,皆可用治癥瘕積聚,血瘀經閉,心腹瘀痛,食積氣滯之脘腹脹痛。但三棱偏于破血,莪術偏于行氣。類似的還有麻黃與桂枝、荊芥與防風等。

3結語

《臨床中藥學》是多面的、全方位的,把時段拉長,把視角放寬,才能更全面、更有效地發現其規律、掌握其應用,多維比較是我們在《臨床中藥學》的教學中,強調并貫穿始終的重要教學理念。教學實踐也表明,學生對本科有著較強的興趣,大部分學生都能寫出有相當水平的專業論文,還有一些學生還能利用所學的知識為自己、為周圍的親朋好友治療疾病,考試也取得較理想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