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圍術期感染預防及護理對策

時間:2022-12-21 09:56:23

導語:婦產科圍術期感染預防及護理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產科圍術期感染預防及護理對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7月—12月期間收治的70例婦產科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0歲~45歲,平均年齡(30.8±6.5)歲;手術分類包括剖宮產25例,子宮肌瘤剔除術7例,子宮切除3例。干預組患者年齡22歲~50歲,平均年齡(32.4±5.9)歲;手術分類包括剖宮產26例,子宮肌瘤剔除術5例,子宮切除4例。2組患者在年齡、手術分類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基礎護理,如常規檢查和給予抗菌藥物治療等;干預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干預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入院指導:患者在入院時由于對醫院住院環境和病房存在陌生感,同時對圍術期臨床治療產生擔心和疑慮,常常表現出緊張、憂慮和害怕等負性情緒。此時醫護人員應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為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目的、方法、有效性以及圍術期的注意事項,同時向患者列舉手術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緊張和不安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和護理。②術前檢查:術前醫護人員應向患者全面介紹臨床各項常規檢查的目的、意義以及需注意的內容,同時積極陪同患者完成臨床檢查,并第一時間將檢查結果通知患者及其家屬。③衛生護理:醫護人員需加強患者衛生知識的宣教和指導,叮囑患者做好日常衛生工作以及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另外需維持病房環境整潔安靜,并指導患者做好傷口部位的清潔,預防傷口感染。④飲食護理:指導患者營養搭配,合理飲食,確保其獲得足夠營養物質的攝入,以便滿足機體的正常需要和促進機體盡快恢復。⑤術中并發癥護理:婦產科患者圍術期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如咳嗽、腹脹和尿潴留等,對于腹脹患者,護理人員可協助其翻身,同時叮囑患者可進行適當的床下活動;對于尿潴留患者護理人員可通過熱水袋熱敷患者腹部以及給予腹部按摩刺激平滑肌收縮,來促進排尿;對于術后咳嗽,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咳嗽時應先用雙手按住切口兩邊,再用力咳出痰液。⑥術后感染的預防護理:術前積極糾正貧血、惡病質和低蛋白血癥;術中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止血需徹底;術后密切觀察患者體溫有無升高,同時明確感染情況,并根據感染情況給予抗菌藥物抗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住院時間、體溫恢復至正常時間、術后體溫升高情況以及術后感染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組患者住院時間、體溫恢復至正常時間、術后體溫升高率以及感染率顯著優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圍術期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等整個時間段內的護理。圍術期內患者較易發生感染,而引起圍術期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內源性條件和外源性條件。其中內源性條件指患者本身機體條件差、營養不良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疾病,而這些都會引起患者免疫功能降低,進而不能有效抵抗致病菌的入侵;外源性條件指手術過程中準備不充分、手術器械消毒不夠徹底,未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手術操作,這些將引起手術切口發生感染。因此,控制內源性和外源性感染條件是預防和減少圍術期感染發生的關鍵。感染條件的控制對手術治療效果及預后恢復具有重要影響,良好的預防和護理對患者疾病的治愈和預后具有積極作用。婦產科圍術期間發生的并發癥和感染均會對患者或新生兒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對于婦產科圍術期感染需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以促進手術的順利完成和減少術后并發癥和感染的發生。本文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住院時間、體溫恢復至正常時間、術后體溫升高率以及感染率顯著優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婦產科患者圍術期實施有效的護理預防和干預,可有效促進患者對感染的抵抗,同時能進一步避免患者在圍術期發生感染,從而促進疾病的治愈和恢復。

作者:肖明秀 單位:大同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