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教學法下神經解剖學論文

時間:2022-04-25 02:39:52

導語:CBL教學法下神經解剖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CBL教學法下神經解剖學論文

1cbl教學法及其特點

CBL教學法是高等醫學教學中一種較新的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醫學生利用涵蓋某一主題大部分知識點的典型臨床病例,進行學習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教學法源于哈佛大學法學院,隨后在醫學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目前在中國的醫學教學中也逐漸流行。CBL教學法核心是“以臨床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及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可打破學科界限,圍繞病例編排教學內容,改變了以往“灌輸式”單向被動的教學模式。通過對具體病例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理論知識融入到臨床應用,有助于學生學習收集、分析和歸納病情的本領,提高對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力,培養科學嚴謹的臨床思維方式。

2CBL教學法在神經解剖學中的具體運用

目前,雖然CBL教學法在神經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不自覺的被采納著,但對病例構建、問題設計、討論模式及如何引導尚無規范、系統的研究,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本課題組在教學中根據專業特點、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了系統設計。

2.1構建高質量病例

病例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課題組針對夜大學生掌握集中欠佳的內容,如混合性腦神經、脊髓和腦干的內部結構、下丘腦與端腦內部結構等,對應的挑選了來源于醫院的真實病例,進行編排與構建,如周圍性面癱、脊髓外傷、動眼神經交叉癱、垂體腺瘤與內囊出血等。真實病例常較復雜,初學者分析難度大。這就要求教師對病例進行再構建,把教學重點和難點與臨床學科知識相結合,體現出設計思路及預期教學目標。病例構建的原則:

1)主題鮮明,即一個病例圍繞一個主題,且能覆蓋該主題的大部分知識點;

2)客觀、真實和準確;

3)難易適中,具有一定的深廣度;

4)具有啟迪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題組將30名學生分為4~5人的小組,各組分一個不同的病例。

2.2設計問題

教師在布置病例后不主動提問,而是在上課之前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仔細查找病例中隱藏的問題,制作能體現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思考過程的課件,在課堂中講解并討論。但這不是說教師處于完全旁觀的角色,而是說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在構建病例時就體現出。設計問題,要結合理論課程的邏輯主線,由易到難,由點到面,逐漸深入,把問題藏在病例里的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中。問題內容既要明確教學目標,體現神經解剖學的基礎作用,又要廣泛聯系臨床各學科,具備實用性。這需要教師對病例進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脊髓外傷病例中,主要目的是考察脊髓內部的傳導束,但可加問手術入路。這樣既能促進學生掌握椎骨與脊髓的對應關系,鞏固理論知識,又能讓他們提前接觸臨床,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

2.3巧妙引導

夜大專升本的學生已具備基本的解剖學知識,但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病例,應緊扣教學難點和重點,而不能像傳統“講授教學”一樣面面俱到。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僅作為主持人,引導學生不偏離主題思考及討論,點評學生發言,適當的歸納和總結,把握課堂節奏。教師對病例中涉及的關鍵問題才作補充講解,但每次講解時間不宜過長,不能過多干涉學生的討論。例如討論周圍性面癱病例時,面神經損傷的位置不同,如在內耳道、面神經管和腮腺等處,其發病基礎、臨床表現和處理方式也不同。教師對其損傷的位置巧妙加以引導,就能深挖病例價值,擴展學生視野。

2.4充分討論

課堂上由各組派出學生代表講解他們自己制作的課件,充分展示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過程。夜大學生雖已有一定的臨床知識,對病例分析較為全面,但也會出現較多的分歧。此時,教師宜鼓勵其他組成員積極提問,讓主講人及其同組成員作答。學生經過充分的討論,分析分歧出現的原因,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既鞏固了神經解剖學的理論知識,又提高了臨床專業素質。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從“授之于魚”轉變為“授之于漁”,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提高了自我學習能力。這點對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2.5課后鞏固

在課堂分析討論后,每個病例會挖掘出大量的知識點,涉及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多個學科。教師對此進行概要分析和總結,課后要求每位學生選取1~2個側重點,撰寫科研小論文,進行知識點擴充。值得注意的是,不宜過多加重學生負擔,字數以1000~2000字為佳。學生通過檢索和查閱資料,請教相關專業人士,一方面鞏固了課中所學,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另一方面鍛煉了獲取信息和撰寫論文的能力,培養了科研思維。

3開展CBL教學的體會

隨著現代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醫學知識爆炸增長,日新月異,從醫學教材上已不能獲得最新的研究成果及觀點,醫學生不能在學校階段完成所有新知識的學習。如何從海量的知識中吸取營養,適應將來的臨床工作需要,是一名合格醫生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在以臨床病例為學習的背景中,CBL教學法可充分調動醫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臨床思維和科研思維,提升自學能力及專業素質,符合現代化醫生的培養要求。另外,神經科學的內容廣而深,更新快,涉及臨床的實際病例,往往又較為復雜,千差萬別,與課本描述的典型癥狀與體征常不完全相符,單個學員難以獨立完成病例分析的整個過程,這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學生之間的精誠合作。課題組在實施CBL教學法時,以小組為單位分析病例,各成員分工具體又有交集,如查閱文獻、分析病例、制作課件與展示講解等。這增進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對醫學生以后從事臨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構建病例對教師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不僅可豐富教師的臨床知識,也能促進基礎醫學部門與臨床醫院的交流合作,利于科研工作的開展。當然,CBL教學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需要充足的教育資源和學時數。其次,它只適合小規模教學。再次,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具備臨床背景,有過硬的專業知識,熟悉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能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病例進行精準把握和透徹理解。同時,它對學生的素質也有要求。學生是討論活動的主體,需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臨床知識才能對病例進行充分的討論。這點是基礎醫學學科實施CBL教學法的瓶頸之一。下一步,課題組將在7年制臨床專業的學生中嘗試CBL教學法的解剖實驗課教學,探索在相對缺乏臨床知識背景的學生中的實施CBL教學法的技巧,積累經驗,擴大其適用范圍。

作者:凌薇武艷高艷常麗榮宋一志單位:首都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