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關懷與醫療管理的關系
時間:2022-09-12 10:21:05
導語:人文關懷與醫療管理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建設和發展,一有醫院軟硬件基礎設施的完善,二靠文明服務所帶來的效果。實踐中前者已經給醫院發展帶來新機遇,而后者由于種種原因的糾結,開展不利,體現與醫患關系緊張的層面。這將是困擾醫院管理需要反思和急待解決的難題。
1醫患溝通公共性問題
醫患關系貫穿全醫療過程,醫患緊張的層面即客觀存在又不完全對立,有其共性問題。
1.1醫患健康認識的差異:醫學技術的提升已經擴大醫療救治范圍,但各種化學、物理、精神等因素刺激,難以辯證和治療疑難癥越來越多,而患者健康和保健素質的提高,對其醫療效果的期望值也增高,這是引起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可以認為醫學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強、風險性高的學科。其醫學領域有很多未知數,要建立新型的醫患關系,用雙向交流溝通方法,與病人交流,傳遞及時準確的相關信息,才能改善緊張醫患關系。
1.2提升醫護人員的職業素質: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新模式下,護士不僅要在提高專業技術上下功夫,同時要在提高服務質量上開拓新路子。工作中醫護人員的言行,影響著患者內心的信任和期待,不小心也會傷害到患者的情緒,要加強行為規范教育,樹立內在美和外在美和諧統一的護士形象,才能做好服務的導向。
1.3良性溝通是治療的有效保障:醫師在與病人的接觸中,如何建立合理的距離關系,是醫患間真誠溝通的重要方面和手段。患者到醫院看病,希望與醫務人員進行平等交流,維護疾病知情權利,如果不知道病情,就不可能理解相應的治療方案,即使工作很到位,患者仍然不滿意,進行投訴。原因在于醫護人員的語言、表情、動作姿態、行為方式極為讓患者敏感。稍有有疏忽,就引起誤解,誘發醫患糾紛。而解釋工作到位,形成醫患矛盾就能及時化解,一些老專家、老教授在注視著病人時,眼神就會向病人傳遞同情、溫馨和關愛,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
1.4偏離規范醫療制度的軌線:很多糾紛是醫護人員不能自覺執行醫療規章制度,缺乏對患者的責任感,語言上常遷怒與患者,出現差錯問題不會診、不報告,擅自處理,違背三級查房管理制度,甚至推諉患者,延誤病情治療,導致患者和家屬反感、鬧事后果嚴重。除此外,造成醫患矛盾的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視。①患者對于藥價、藥監所出現問題的承受能力,都歸咎于醫患關系上;②新聞媒體操作的導向錯誤對患者的心理影響;③醫護人員服務觀念滯后,服務言行的不規范;④患者由于對部分醫護人員的不“一視同仁”滋生不信任情緒;⑤缺乏有效的患者心理訴訟服務和機制的建立。
由于醫療過程的多重性,醫患關系緊張的層面深,溝通是必然的交流方式,人文關懷則是通過語言、肢體交流的達到人性的升華。而人文關懷,要求醫護人員在治療期間體現出對患者生命與身心的尊重,更深層次地反映彼此間的平等、尊重。闡述如下:
2.1醫患溝通以人為本:良好的醫患溝通是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融入工作中。貼近病人、細致入微的精神安撫、溫馨的溝通方式、減輕患者的心身痛苦,為患者創造最佳心身狀態,而人文關懷也是通過醫護人員的診治行為加強彼此間溝通,促進醫患間的理解與支持,達到治療效果的需要。
2.2人文關懷是患者治療過程的合理需求,是順應時代的呼喚,在醫療設備和技術等”硬件和硬功“上實現高水準,在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管理基礎上,更注重對患者的體現”精神與人文關懷“。在進行醫患溝通的過程中,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體現對患者人性、溫馨的多元化服務理念。使之患者感受到醫護是一個既可以信任,又能舒展心靈感受的傾訴對象,能滿足合理的治療需求,增強醫患雙方之間的融洽,減輕疾苦促進康復。
2.3人文關懷的宗旨為患者提供服務:以溝通為前提,實現以人文關懷核心理念的人本精神為歸宿的管理模式,建立新醫療就診中溫馨的醫患關系,從患者的利益出發,才能以最短有效的療程,減少患者痛苦、損傷及心理創傷,營造充滿人性化的氛圍,舒緩醫患的心理隔閡,增強患者回歸社會的信心。
3建議
3.1護患關系是一種提供護理服務與需要服務的關系,服務是改善護患關系的聯系點,醫護人員強化服務意識,充分尊重患者,努力實現患者利益最大化,把患者需求作為首要任務,把患者的滿足作為工作標準,才是人文關懷的精髓所在。
3.2人文關懷狠抓細節管理:高超的醫療技術解除或減輕病痛,細致周到的熱情服務更能促進患者康復。醫護人員要時時站在患者需求角度,讓患者享受滿意的醫療服務。如在門診大廳設立導醫臺、指示牌、電子顯示屏、觸摸屏、完善就醫指南、醫保藥物目錄、醫保患者須知、常見病護理及檢驗參考值等內容,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幫助患者了解整個就醫流程。
3.3簡化程序發揮公益性:繁瑣就醫程序極易引起患者焦慮和不滿。堅持以患者的利益為中心,在確保醫療質量的前提下,簡潔、便利,減化環節的手續,縮短時間,降低經濟費用,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理念,讓患者感受到醫療服務的實惠。
3.43改善醫患關系的措施:建立完善醫患溝通制度開展量化要求的項目,(規定住院醫師1周內與病人溝通1次)病人對醫者有殷切的期盼,有敏銳的觀察。他們對醫者不僅要”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因此,為發揮醫者在建設和諧醫患關系中的主導作用,醫院建立和完善醫患溝通制度和處理措施,開設投訴信箱及舉報電話,意見箱,定期到門、急診和病房開展醫療質量、服務監督、醫德醫風的滿意度調查,督促檢查溝通制度和工作安排的落實情況,反饋結果公示。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服務方式,服務質量都將代表醫院在社會的形象和聲譽,只有時刻的把人文關懷所提倡的目標上升高度認識,指導工作,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醫患國度,醫患關系向更和諧的方向發展和推進。
- 上一篇:事務管理局治安治理工作總結
- 下一篇:事務管理局結對共建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