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課程體系探索
時間:2022-10-23 09:20:11
導語: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課程體系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育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能力強、對新知識與新技術的學習能力強、社會與崗位適應能力快、創新素質高、綜合素質好的特點。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如何立足行業,依托地方,樹立面向職業世界、面向工作世界、面向生活世界的人才培養理念,優化專業課程體系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和改革教學方法,重構專業教育與職業崗位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已成為高職院校深化人才培養改革的發展必由之路。能力本位教育,簡稱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是一種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強調以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基礎,根據一定的能力觀分析確定能力標準,將能力標準轉換為課程,通常采用模塊化課程。其核心是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確定能力目標,按照崗位群的需要,層層分解,確定從事行業所應具備的能力,明確培養目標,以這些能力為目標設置課程、組織教學內容,即認為教育的最終表現為學習者獲得了預期的能力。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是服務于汽車后市場的專業,其覆蓋面廣,交叉性強,既是市場營銷的一個分支,又是汽車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根據專業較強的實踐性,我們從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出發,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制定了“2.25+0.75”模式人才培養方案,整合優化專業課程結構,力求構建符合培養高素質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高職人才的課程體系。
1以崗位職業能力為基準,整合優化課程設置,制定“2.25+0.75”模式人才培養方案
從實體的角度看,課程的內容是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課程計劃依據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通常包括入學要求、學習年限、職業范圍、人才規格、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標準、課程計劃、教學計劃、實施條件等要素。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機械工程學、管理學、經濟學的科學基礎;具有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知識和從事汽車銷售、汽車使用與維護、汽車配件的營銷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汽車服務及其相關行業從事汽車銷售、汽車維修服務、汽車保險查勘與定損、汽車服務企業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為了強化行業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我們依據學校的定位目標,同時結合該專業特色需求,對專業課程進行優化整合,制定了“2.25+0.75”模式人才培養方案,即利用2.25年時間在學校修完基本素質模塊課程、專業基本能力模塊課程、專業崗位能力模塊課程、職業能力拓展模塊課程、素質拓展課程、部分綜合實訓課程的學分,用0.75年的時間在企業頂崗實習和做畢業設計(論文),完成大部分的綜合實訓課程,這種方案的設置既兼顧理論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同時將頂崗實習時間和做畢業設計(論文)時間連貫起來,有利于學生將理論和技能運用到實踐,并得以繼續學習和提高。從能力內容的角度,國外高職教育認為教育的最終表現為學習者獲得了預期的職業能力,把職業能力劃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是指具有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之上,有目的、符合專業要求、按照一定方法獨立完成任務、解決問題和評價結果的熱情和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個人對在家庭、職業和公共生活中的發展機遇、要求和限制做出解釋、思考和評判并開發智力、設計發展道路的能力和愿望;社會能力是處理社會關系、與他人最佳相處和相互理解的能力。拉爾夫•泰勒把課程劃分為目標、內容、組織和評價4個基本問題,現代課程理論就是關于課程目標的確立、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以及評價目標達成程度的學問。課程體系是育人活動的指導思想,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依托。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觀,我們力爭構建實用的、系統的專業課程體系,強化對職業能力的培養,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強調職業或崗位所需能力的確定、學習和運用,以達到具體職業的從業能力要求。依據人才培養方案,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課程設置,包括基本素質模塊課程、專業基本能力模塊課程、專業崗位能力模塊課程、職業技術能力拓展模塊課程、素質拓展模塊課程、綜合實訓模塊課程6個部分。(1)基本素質課程模塊。有必修的思想品德、思想概論、大學英語、體育、法律基礎、大學生心理健康、軍事理論等,主要培養學生思想品德修養。(2)專業基本能力模塊。課程包括應用文寫作、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機械識圖、汽車機械基礎、汽車理論、汽車發動機原理、汽車構造與維修、消費者心理學、市場營銷、經濟學概論等等,此部分課程是本專業的學生從事本行業必備的理論和技術基礎課程,是實踐教學的基石。(3)專業崗位能力模塊。課程主要有汽車及配件營銷、汽車銷售實務、汽車服務企業經營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售后服務實務、汽車市場調查與銷售策劃、汽車保險與理賠、二手車鑒定與評估等、汽車車身修復與美容、廣告實務,此模塊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4)職業技術能力拓展模塊。課程是校企合作定向班課程,本專業依托與一汽豐田、東風雪鐵龍/標致、長安福特、一汽大眾-奧迪等知名汽車制造廠商和一些國內中高端品牌集團化企業已開展的校企合作為項目基礎,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新模式,此部分課程的設置主要是加強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術能力,學生可以熟悉企業的具體崗位工作。(5)素質拓展模塊。課程是人文社科類和藝體生活類、軍事訓練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藝術素養,提升學生職業和生活品質。(6)綜合實訓模塊。課程是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汽車構造拆裝實訓、汽車二級維護實訓、專業綜合技能實訓與考證、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此部分課程群的設置,構建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學生所學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加強實踐訓練,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專業基本能力模塊課程、專業崗位能力模塊課程、職業能力拓展模塊課程相應地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基本素質模塊課程、素質拓展模塊課程、綜合實訓模塊課程也相應地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人際溝通、組織協調、主人公意識等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2優化整合專業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加強核心課程的改革力度
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強調按照從事某項職業所需要的職業核心能力設置相關課程和組織教學。
2.1優化整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突出專業特點
汽車營銷與服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做教學計劃時,應優化課程內容,以實現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上協調發展,適應汽車服務業人才市場的需求,課程內容的整合優化是完成教學目標和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要求教師在認真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提煉出本課程的重難點,及時調整、完善、補充相關內容,緊跟汽車行業發展腳步,增加汽車服務新理念、汽車新技術、汽車診斷新方法、汽車維修新工藝的介紹,引入汽車服務營銷理念,強化汽車服務生產管理意識,使教材內容與職業實際、行業發展、技術發展等緊密結合,促進學生掌握一定基礎知識,并形成本專業的知識結構,具體做法包括:精簡內容,突出專業基礎知識、核心知識;合理調整原有知識的組織形式,使之系統化、結構化、層次化;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實際,對教學內容重新取舍、補充、組織編排乃至重新開發。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模擬演練、實際操作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使之積極思考,勤于動手,從而提高學習訓練效果。
2.2進行專業核心課程的改革,鞏固專業基礎
通過對行業、企業、學生、教師、學校等全面的專業調研,確立培養目標,按照“就業崗位-工作能力-核心課程”的結構模式,確定專業核心課程目標,明確專業核心課程在培養學生就業主要崗位(群)所需的專業核心知識、專業核心能力中的作用(表1)。核心課程確定后,要求該專業教研室根據產業動態、行業發展、企業需要、專業發展,進行切實有效的課程改革,針對專業所有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進行綜合改革。教學內容改革,要求根據職業崗位要求編寫教材內容,重新進行教學設計,重新設計教學環節,突出課程特色,體現行業、企業技術服務最新成果,著重能力訓練。教學方式改革,要求以學時為單位,以知識、能力為依托,安排恰當的教學手段;以課程定位和性質為依據,以學生主動學習為導向,設計合理的教學方式。課程考核以能力測試為中心,以實踐能力考核為主線,豐富考核方式。
2.3構建系統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注重工作本位學習
實踐教學體系制定的總體目標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和專業對知識結構、能力培養的需要,結合本專業自身的優勢和特色,整合現有實驗、實訓、證書培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開發或創新適合本專業特點的新的實踐教學形式,著力構建“基礎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生產實踐訓練→創新創業訓練”4個層次遞進、強化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制定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是:以學生專業職業能力形成為目標,以學習過程時間為線索,以實踐內容為載體,以實踐教學環節為路徑,按時間順序,分能力層次,建載體模塊,搭訓練平臺。其具體內容包括:實踐教學目的與專業職業能力結構分析、實踐教學內容和環節、實踐教學管理與實施、實踐教學條件與保障。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是培養既懂汽車營銷又懂汽車技術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為了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實踐課程的設置包括理實一體化教學、課堂實驗教學、綜合實訓(包括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在實驗實訓教學體系的建設和實施中,我們較為重視如下問題的解決。2.3.1注重專業能力結構的分析。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本專業能力結構進行詳細分析。基本素質模塊課程中的實驗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外語、計算機應用技能訓練。專業基本能力模塊課程、專業崗位能力模塊課程中的實驗,是根據專業特點加深對基本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加強實訓實習操作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踏實的工作作風,鍛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能力拓展模塊課程、綜合實訓模塊課程中的實訓,是強化學生對專業實踐綜合知識和生產技能的應用,培養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訓包括到汽車生產制造企業及其配套產業行業參觀實習,到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汽車銷售、汽車售后服務、汽車維修、汽車勘查定損、二手車評估、汽車美容等頂崗實習;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進行汽車服務企業的品牌、服務、管理、維修技術的研究、服務活動,指導學生申報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公司的運營等。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技能,加強對學生技術創新、品牌創新、服務創新、商業經營管理創新、市場創新、營銷創新能力的訓練,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性,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得到運用和發揮。2.3.2分層實施實驗教學。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實驗教學針對不同知識層面的學生分為3個層次,即基本技能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專業綜合實訓,由淺入深地進行專業能力的培訓。基本技能實驗主要面對一年級高職生開設,目的主要是強化學生的實踐基本操作技能,使受訓者掌握機械制圖、汽車機械基礎的實驗、市場調查實驗的主要實踐技能,具備完成后續課程的實訓動手能力。專業基礎實驗主要面向二年級高職生開設,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汽車構造與維修實驗、汽車市場營銷策劃實驗、汽車勘查與定損實驗、二手車評估實驗、汽車美容等的基本實驗實訓知識,進而使學生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明確汽車銷售、服務的特殊性,對汽車銷售、售后服務生產的基本流程有一個初步的感性和理性認識。專業綜合實訓主要是面向三年級高職生開設的,目的是綜合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汽車構造與維修、汽車理論、企業管理等知識,將其應用于完整的汽車銷售服務、汽車售后服務、汽車檢修、汽車企業營銷企劃、汽車保險服務、環境保護、汽車服務企業運營管理等的生產過程,學生能夠熟悉汽車后市場企業生產的全過程,掌握汽車后市場企業生產的關鍵,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2.3.3注重工作本位學習和校企合作,提高學生職業實踐能力。工作本位學習是將教學方法設計為在企業實際崗位工作中實施的方法,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工作形式,工學一體化教學讓學生在工作中獲得知識、在勞動中獲取技能。能使學生在工作崗位受到教育,在工作環境下潛移默化,通過完成工作任務來構建和職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并訓練學生的獨立工作責任擔當能力。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需要在生產實踐中去豐富和完善專業知識,而校內資源有限,就要充分利用企業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了強化實踐教學的效果,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通過與豐田、東風雪鐵龍/標致、長安福特、一汽大眾-奧迪等企業產學研合作、共建實驗實訓室、合作開發培訓項目等多種方式,搭建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平臺,實現校企合作工學一體、工作本位學習,確保高職院校教育功能的延伸。我們制了“2.25+0.75”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通過近20年的建設,已建立了幾十個校外實習基地,有6個合作的品牌汽車制造廠和1家研究所,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教育資源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培養學生,探索校企聯合辦學的新模式。一方面,邀請行業、企業資深專家作為專業委員會成員,參與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特別是根據行業的需求,確定本專業的核心知識和能力及課程群,從而達到以就業的需要修訂適用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目的,同時邀請專家,不定期地給本專業師生開設講座,介紹行業、企業的最新技術、服務發展動向,使師生關注本專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另一方面,本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培養2.25年,進行理論和實驗教學,最后0.75年進入校企合作基地施行實踐教學,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集中大半年的時間在企業頂崗實習和做畢業設計(論文),使學生有機會熟練地掌握企業崗位中每個環節,全面地了解汽車服務企業的生產過程和經營管理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認知社會,關注行業動態和企業發展,同時還縮短或免去了學生就業后的適應期,一畢業就能夠較好地獨立工作,同時企業也有時間提前考察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工作能力。采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措施,使學生不僅獲得了實踐經驗,而且積累了社會經驗和崗位經驗,縮短了學生畢業后的適應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促進其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使其能較快適應企業需要。此外,對學生的擇業、創業和自我人生規劃非常有好處。
作者:邊偉 單位: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
- 上一篇:沙溪古鎮文化旅游品牌營銷研究
- 下一篇:高職汽車營銷教學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