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零售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模式選擇

時間:2022-04-15 10:21:30

導語:論零售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模式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零售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模式選擇

一般的,零售業的國際化經營模式有全面覆蓋式和區域集中式之分。前者是以占有全球零售消費市場為根本目標,通過將零售點投資設置于世界經濟的各個需求角落以期全面捕捉全球的消費購買力,實行零售的全面擴散和廣域覆蓋,這一般適用于資金實力雄厚和消費者需求彈性較低的零售品,即不論是發展中經濟體的居民,還是發達經濟體的民眾都需要的終端消費品,如衣服、鞋類、紡織品、手機、電腦、快餐等,具有大眾消費的特點,所以具有全面覆蓋和擴散的市場基礎。而后者區域集中式的國際化戰略,是指以特定的區域為零售品的覆蓋重心,主要將零售品銷售于該特定區域,滿足該區域內消費者的消費偏好,這種非采取全面式而是集中火力式的“點對點”戰略模式,與零售品的性質和零售企業的實力有關,一方面,若該零售品是奢侈品、高檔消費品如金銀飾品、香水、名表、限量款手提包等,需求彈性較大,價格昂貴,一般民眾消費較少,主要銷售群體是高收入者,因此其應主要在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權貴區設置零售店,以針對性的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如果該產品是低檔消費品、高碳產品,則被發達國家的法律制度所排斥,在其國內不具有可銷售性,而發展中經濟體的產品技術和低碳要求較低,此類產品對其實行集中專售具有一定的市場空間。此外,企業的資金實力和管理能力對零售業能否實現全球覆蓋也有著重要的基礎性影響,如果企業資金短缺,不具有全球擴張的能力,其應采取區域集中式的國際化戰略,步步為營,通過保守戰略做大零售市場。

根據市場進入的難易度,可將零售業的成長投資模式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這是一種最為經典和最為傳統的零售業成長模式,即零售企業在現有市場占有度和商鋪的基礎上,通過自籌資金,在別處購買土地和房屋等建立新的銷售網點,擴大市場占有度,簡言之,是在現有商鋪的基礎上擴展新商鋪,管理結構和利潤分享不變,只是市場覆蓋范圍擴大。總體而言,這種戰略屬于保守穩妥型,沒有合作伙伴可以協調,具有相當程度上的自主性。當零售企業具有相當雄厚的資金實力和高效的組織管理能力時,可以通過收購目標地區零售企業的股權,成為主導性股東,進而利用當地零售企業已有的市場資源來做大零售規模,通過原先企業的銷售鏈條和渠道,提高本產品和企業在當地的覆蓋度。但值得提及的是,股權收購是最基本的一步,更重要的是企業并購之后,并購企業是否有能力充分整合、利用被并購企業的市場資源,如果并購企業在股權收購之后,不能消化并合理吸收被并購企業在當地的市場渠道,其收購之后的運作將會非常困難,并可能導致股權運作失利。同時,股權收購還受政治因素的影響,如果目標國家的政府為保護當地企業,而干預收購,則股權并購面臨的政治風險將加大。因此,股權并購模式的背后,要求企業必須具有高效的公司管理能力、市場洞察力和政治敏感度,如此才能保證后續的市場運作是有效的。這是在零售企業進入目標國家和地區之后,發現當地情況復雜,不適合獨自經營投資和股權并購,而選擇的較為穩妥的國際投資模式。如當地的市場銷售渠道已經被當地企業壟斷,而并購該企業存在巨大的政治阻礙和風險,在當地企業需要充實資金的時候,零售企業可以選擇合作經營或合資經營的方式,通過注入一定的資金,或參與管理決策,充分利用當地零售業的市場資源和銷售鏈條,將本企業的零售品通過當地銷售渠道銷售出去,逐步的打開市場,獲得當地消費者的認可,獲得的利潤與當地企業按協定比例分享。這種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享利潤、共擔風險的投資方式,主要優勢是利用了當地零售企業的銷售脈絡,并在相當程度上減輕了政治風險和市場風險,劣勢是經營管理不獨立,受制于當地零售企業,手腳施展不開。這種模式屬于更加高端的企業成長和零售模式,即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為了實現優勢互補,產品結構對接,產業鏈條的完整,以及零售市場的全球覆蓋,基于平等互利、契約自由、權利義務對等的原則,通過簽訂協議,合理統籌全球市場的零售結構,精密布置各企業零售產品的銷售結構和區域安排,將原初分立時的市場零和競爭關系,轉換成聯盟后的共贏合作、多邊互惠的戰略關系。戰略聯盟模式是零售企業充分利用全球資本、勞務、資源和銷售渠道,打入全球市場的有力方式和選擇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國際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在產品零售領域更是如此,更高技術含量、更多附加值、更加低碳的產品越來越具有國際競爭力,我國零售企業要實施跨國經營戰略,其核心起點應該全面提高我國產品的科技含量,以質量在競爭中求效益。為此,我國政府應積極出臺財政稅收政策,對企業的研發投入給予更多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對高科技產品、低碳產品、節能環保產品給予更多的流轉稅優惠,實行完全的出口退稅。對我國零售企業而言,應該積極擴大企業的研發投入,鼓勵技術創新,對高科技人員給予更加多的薪金待遇,更加重視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高零售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如此才能在優勝劣汰的國際競爭中立于長久不敗之地。在大力提高我國零售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零售產品的科技含量的同時,應該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導向,建立敏銳的消費需求管理體系,對來源于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需求進行分類管理和跟蹤服務,形成區域有別、結構合理、供給有力的零售品銷售體系,及時捕捉當地消費模式的轉變和新消費需求的產生,及時更新銷售網絡和銷售重心。尤其在網上交易和電子商務日益普及的今天,密切關注目標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形勢變化,以合理調整零售品的投資規模、方向和結構,做到信息及時、管理有力、服務到位、供需平衡,以消費者需求為本位,以消費信息管理為主要抓手,全面提升我國零售企業應對國際風險的自有能力。在內部做好產品質量、外部全面跟蹤消費需求的基礎上,應該立足本土特色,逐步培育并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零售品牌,突出我國自主科技創新的能力,有針對性的推出高科技產品、低碳產品,進一步推廣物美價廉的中低端消費品,以質量求效益,以特色求市場,同時,注意產品設計與目標國家和地區居民消費習慣的吻合,尊重當地文化,將中華文化融入到零售品之中,在銷售產品的同時獲得世界各國的文化認同,加深當地消費者對我國產品的青睞和信任。

本文作者:張紅云工作單位:河北盛唐商貿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