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風險的研討

時間:2022-07-15 10:22:15

導語:企業經營風險的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經營風險的研討

企業經營面臨的風險來源與成因

1.企業經營風險的來源。市場環境的巨大變化加劇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為了能夠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必須對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認識和了解,只有了解了事實的本質才能做好預防工作。本文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來源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操作風險。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從采購、生產到銷售環節中出現的流程方面不確定的事我們可以概括的認為是操作風險。采購業務是企業重要的業務活動之一,其采購的對象應該是綜合原材料的質量、價格、交貨期等因素考慮的結果。企業認為最好的結果就是以最低的價格獲得了最好的產品,同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很少供應商能同時滿足這三點。同時由于地域的限制以及政府保護的因素可能導致某個市場中某種原材料的壟斷銷售,這對于下游生產企業來講是非常不利的。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生產設備遇到故障、安全隱患、操作流程不規范等這都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企業的收益。

第二,財務風險。企業經營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得最大的利潤,財務工作就是對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各項活動的現金流向記錄的不同的科目下,方便企業管理者對企業資金動向的監督和管理,同時財務部門定期要想對各項科目進行整理,尤其重視應收賬款的情況,對于沒有按照規定時間交付的應收賬款財務人員要上報給上級管理者,通過部門之間的協調吧公司的損失降到最低。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會計制度不規范、賬物不符、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呆賬壞賬多等。

第三,人力資源管理風險。人力資源管理是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與經營的總體目標的要求,有計劃的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其核心內容主要是對人才的招聘、培訓、留住以及使用。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是這四個方面都會出現風險。用工荒就是對工人招聘的風險,持續幾年的用工荒對于企業來講是非常致命的。留住人才是一項重要的管理工作,有工作經驗的員工由于工資、晉升、福利以及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各方面的原因就會在接受企業的培訓后辭職。客觀地說企業保持合理的員工流動率并不是件壞事,但是過高的離職率或者核心人員的流動就要受到企業的關注。

第四,金融風險。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資金的籌資與融資都離不開金融環境。對于一個信用機制良好、金融機構規范的市場環境,企業面臨的金融風險相對低一些,反之,對于有些金融制度不規范、企業之間互相勾結擾亂金融環境的地方,企業在籌資與融資方米娜面臨的風險相對較高一些。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業沒有逃脫。金融衍生品的繁多使得風險進行了轉移,但是風險并沒有消失,一旦某個環節出錯,威脅和風險就會沿著金融衍生品的鏈條逐步傳遞,使得鏈條上的每個企業都遭受到資產貶值的重創。

2.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

第一,政策風險。企業的經營必須符合政策的規定,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發展戰略和重點也在發生變化,這就給企業帶來了風險,而且這種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在城市發展規劃中城市的功能定位發生變化時就會影響原有的產業結構,那些不符合城市發展的行業是得不到長遠的發展的;十七大后我國做出了調整產業結構的決定以及節能減排的決心,這樣就給那些對環境有污染有破壞的企業以及耗能源耗資源的企業來說更是面臨企業轉型是否成功的風險。

第二,企業外部原因。自中國加入WTO后,隨之而來的不僅僅是難得的機遇,而且也加大了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跨國公司的進入加劇了國內市場的競爭,尤其是國外的大型優秀企業把市場擴展到中國后,由于其強大的資金能力、品牌效應以及優質的售后服務,迅速搶占了市場,擠占了國內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給國內品牌的生產者造成了經營風險。

第三,企業的內部原因。企業內部管理是企業風險的重要因素。造成企業風險管理不當的主要原因有:對風險防范意識不夠,沒有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企業面臨的激烈的競爭形勢;企業的運作模式也可能造成企業的經營風險,每個職能部門在運作過程中由于計劃和執行的各方面原因會造成不同層面的風險;內部控制監督管理不善是造成經營風險的一個深層次原因,因此建立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對現代企業來講是生存和發展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加強風險防范的措施

第一,正確認識風險,端正態度。我們對待風險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盡管風險對于企業來講是潛在的危險,時刻會給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但是我們不應懼怕風險。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都會遇到風險,這是不可否認的,我們應該抱著接受的態度對待風險。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該對員工進行風險管理以及風險防范方面知識的培訓,讓每個員工都能夠在面臨風險時保持冷靜的心態能夠正確的做出應對方案。

第二,樹立風險防范意識。自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在面對風險是保持清醒的認識,同時企業也離不開風險識別和防范的知識與方法的掌握;建立有效的風險預測和評估制度,能夠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總之,企業要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態度,自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這是企業處理風險最重要的一點,也是防范風險的源頭。

第三,強化內部控制。據專家在剖析了世界50大風險管理公司之后提出風險防范的基礎是做好內部控制工作。內部控制的目的是實現企業的有效運行、資產的高效使用,由企業的董事、管理層和員工共同制定并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程序和措施,是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內部控制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五大要素: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企業的經營要以事前控制為主,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為輔。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改善企業的內部環境,降低內部風險出現的概率,并且能夠有效的對外部風險進行預測。

第四,調整組織結構框架,加大培訓力度。為了更好的預測風險,做好相關的工作,企業可以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小組。小組的主要工作是定期通過定性與定量的方法對企業各方面的風險進行評估和預測,并且給出建議和意見,以書面的形式報告給上級領導者。同時小組成員可以定期有針對的對企業員工進行專業的風險知識方面的培訓,有計劃有步驟的對企業內部的員工灌輸風險知識,提高企業整體的風險防范的能力。

作者:李萬福單位:八冶建設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