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發展的相關思考

時間:2022-07-15 10:25:52

導語:企業經營發展的相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經營發展的相關思考

企業用于供應部門的成本開支逐漸被物資使用主體用其它消費選擇方式替代,從而改變企業的成本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企業物資采購成本之所以高,是物資走向市場化后,物資需求品種不斷更新,數量不斷增多,在需要加大物資資源市場業務人員的投入,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物資需求品種的市場開發力量時期,物資經營人員則不斷被精減,導致企業物資經營生產要素整體功能降低,使企業維持原有再生產過程的資本有機構成失去平衡而不得不通過購買社會服務方式來進行彌補。經濟學的邊際理論證明了要素投入量對邊際成本影響的最佳臨界點是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

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直接發生在物資經營部門的各種費用支出,在通過收取管理費收入方式得到補償后與供應物資的價值直接成為企業各物資使用主體的領用成本。這種由物資經營部門以提供服務方式直接形成的物資供應成本是企業物資經營的顯性成本。企業物資經營的顯性成本是企業的可控成本,在企業成本可承受能力范圍內,以各種形式轉移到物資經營過程的費用都可以在形式上順理成章的被各使用主體消化。因物資供應質量降低,導致物資使用成本增加;因物資在企業物資經營實現過程中的非正常消耗使企業經營成本額外增加;因企業政策、制度產生的障礙,導致有利于企業采購的市場環境被破壞,企業自身有利的購買條件難以發揮;等等,不能直接反映在企業物資經營過程中而又實實在在的發生在這一過程中不被感覺或難以定量的機會成本增加和機會收益的流失是企業物資經營的隱性成本。有些隱性成本可以通過對顯性成本調控反映出來,有的則不能。如:用行政審批方式指定少數供應商對企業所需物資的壟斷供應難以使企業直接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狀態下進行采購,不得不付出高于市場價格的物資采購成本;單純為節省資金使用成本、人力使用成本而不考慮整個生產要素成本的有機組合,使生產要素投入結構失衡造成綜合成本上升。前者可以通過采購方式產生的結果反映出來,后者則難以進行直接評判。

企業物資經營管理風險

企業物資經營為什么做不強?做不大?是因為長期以來物資經營部門的經營環境存在諸多不對稱性,主要包含在生存風險、經營風險、道德風險三個方面。

(一)生存風險

無論過去和現在,物資經營部門的企業物資供應管理活動始終無法擺脫對行政部門的依賴,靠政策吃飯,一切寄希望于主業生產的最終效益。不是把企業物資經營作為向外發展物資經營產業的依靠和當作企業再生產過程中價值創造的有機組成部分,去挖掘、培養自身業務價值的創造能力。在國家經濟轉軌時期,企業物資經營部門錯過了非常有利于向社會發展的歷史機遇,本可以利用當時掌握物資供應主渠道的優勢,在保證完成企業內部物資供應的同時,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充分利用企業物資經營生產能力去填補地方國有物資經營企業衰退讓出的服務市場。而是為了部門利益通過舉辦多種經營節等方式來實現部門、個人增收,把企業物資經營生產經營整體優勢通過業務分解,個人承包等方式不斷進行瓦解。當企業經營環境不利,需要對生產要素進行調整的時候,物資經營部門往往被作為重點調整對象。在物資經營業被人們普遍看好、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企業物資經營業務逐漸面臨被社會替代的風險。

(二)經營風險

在人們的潛意識里,物資經營過程就是物資的買賣過程,是較其他部門簡單的勞動,從企業崗位薪酬排序的位次就可以得到印證。物資經營部門對企業物資供應的經營風險除來自企業以外的市場風險,更主要的是面對來自對企業物資供應活動具有部門影響力,并只對物資供應管理過程行使權利不承擔責任的職能部門對物資供應活動的干預;來自各項不適應市場經濟規則,使企業物資經營難以按內在經濟規律順應市場的管理制度;來自于物資經營部門自身對企業長期形成的依賴,對市場的麻木,對內部服務需要不能準確定位。例如:在物資價格上漲時,可將暫時多余儲備量按市價向社會轉讓,企業根本就不用擔心儲備過剩,造成積壓問題。問題是,在現行制度下誰愿意為了企業的利益來做此決策?因為在做決策的過程中,決策者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可能承擔的制度風險和市場風險,其次是對常用品種數量、價格、儲存周期的經濟性進行測算,說服有關部門解決資金籌措,這一過程是艱辛的腦力勞動過程。避開決策成功可能為企業帶來巨大收益與微不足道的個人所得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因素,決策者靠什么勇氣來承擔上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資金使用責任。物資采購供應過程隱含著使用者、相關職能部門、供應商、運用權力和靠關系謀取私利的尋租者相互間為權利、責任和逐利行為進行的矛盾沖突,職能部門在企業物資管理過程中越位、錯位、不到位行為,都會引發企業物資經營的經營管理風險。

(三)道德風險

利用公共權力謀取私利的行為在政治學上叫腐敗,在經濟學上叫尋租。尋租者往往通過管理缺陷,找到自己的尋租空間。比如市場準入制,使企業物資經營從完全競爭的外部市場變成由行政指定供應商供應或者在有限的不完全競爭狀態下進行供應的內部市場。這種通過行政審批制度建立的市場,不但抬高了內部市場物資的供應價格,使物資經營部門議價能力大大減弱,而且,在客觀上使入網供應商成為企業的準在編單位和準在職員工。招標也好,上網競價也好,網內物資價格明顯高于市場價格時有發生。企業的職能部門、使用部門熱衷介入物資的采購,運用權力、技術通過設置形形色色的陷阱逃避責任謀取個人利益。因為,企業很難用道德標準去約束需用經濟手段約束經濟行為的參與者。利用部門和個人權力進行制度設租、權力尋租是尋租者謀利的主要方式。強化行政管理,不用市場經濟辦法去解決需用經濟手段解決的經濟問題,是尋租者擴大尋租空間的最好理由。

企業物資經營分析

(一)企業物資在使用領域的流通成本

企業如何評判企業物資經營管理成效?最直觀的評判標準是物資到最終使用者手中在實現物資價值轉移時的成本與社會平均使用成本的比較。這一成本構成不單是物資經營部門供應的物資供應價格,而且包括使用部門為保證物資在使用之前的使用價值不受損失所投入的各種費用,盡管它們不是以物資管理費用的形式出現在財務科目中,如:對人力使用、資金占用、儲存設施和場地使用等成本支出,可能是以生產人員工資,在用物資形式產生的生產資金占用,工房、生產場地等生產設施折舊成本費用方式出現。

(二)資金運用

零庫存、代儲代銷、掛賬延遲付款等措施本應是物資經營活動中根據市場環境變化運用資金的手段,目的并不是單純為資金使用成本的節約而節約。而是依據市場經營環境,以最小的成本支出獲取最大的收益。

(三)物資供給制度

好的制度必然順應物資經營經濟內在客觀規律需要,并保證活動參與者的行為滿足這種需要,使這種需要通過保證能直觀地反映不同環節對物資經營價值勞動創造,鼓勵參與各方緊緊圍繞物資經營價值創造努力工作。

費率制:對生產企業來說,這種制度誤把具有企業物資管理職能和供應服務職能的物資經營部門模擬成一般意義上的社會供應商推向內部市場,試圖通過取得使用者對其服務的認同來實現勞動所得。這種制度對企業最明顯的危害在于放縱物資使用主體最大限度的用足成本,吞食企業盈利成果。

價差制:對費率制而言是個進步,改變了供應金額與供應收入直接掛鉤。但是仍然沒有擺脫行政定價和用行政手段調控供應費用的收入分配方式。仍然沒有擺脫以企業經營狀況和政策制定者的主觀認識決定企業物資經營勞動消耗的補償和勞動者收入的分配思維模式。

舉證服務收費制:評價物資經營部門在企業物資經營過程中的勞動價值,應以市場為導向,按市場標準來進行。實行物資供應價格舉證制是解決物資經營部門的物資供應價格是否合理的最有效的方式。凡是物資經營部門向市場銷售物資形成的銷售價格都可以作為企業內部的物資供應價格。

通過提高物資在使用領域流通時間的占用成本,讓物資在使用過程的流通成本顯性化。這樣,物資經營部門可通過利用現有資源開展物資有償儲存、配送業務,不但實現了企業物資經營勞動價值顯性補償,而且還可以節約物資在使用過程中大量占用企業的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另一方面,又解決了企業對物資統一儲備,集中管理,充分有效利用各種要素資源的問題。

作者:覃章林晏勇張浴單位:中國石化股份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物資供銷處河南油田局機關河南油田社會保險中心